西游记段落摘抄加赏析
《西游记》是一部优秀的神魔小说,也是一部规模宏伟、结构完整、用幻想形式来反映社会矛盾精品的巨著。如下小编就为大家收集了西游记段落摘抄加赏析,欢迎阅读!
西游记段落摘抄加赏析
一日,见那老树枝头,桃熟打扮,他心里要吃个尝新。奈何本园土地,力士并齐天府仙吏紧随不便。忽设一计道“汝等且出门外伺候让我在这亭上少憩片时。”那众神果退。
点评:这段话体现了的机智,聪明,很有办法。
那撞见大圣,大圣低头定计,赚哄真仙,他要暗去赴会,却问“老道何往?”大仙道“蒙见招,去赴蟠桃嘉会。”大圣道“老道不知。应老孙筋斗云疾,着老孙五路邀请列位,先至通明殿下演礼,后方去赴宴。”大仙是个正大光明之人,就以他的诳语作真,道“常年就在瑶池演礼谢恩,如何先去通明殿演礼,方去瑶池赴会?”
点评:这一段与的对话写出的机智。
这大圣一条棒,抵住了四大天王与,太子,俱在半空中,杀够多时,大圣见天色将晚,既拔毫毛一把,丢在口中,嚼碎了,喷将出去,叫声“变!”就变了千百个大圣,都使的是金箍棒,打退了太子,战败了五个天王。
点评:这段写出了英勇善战,才打退了太子和五个天王。
大圣行时,忽见有无根肉红柱子,撑着一股青气。他道“此间乃尽头路了。这番回去,如来作证,灵霄宫定是我坐也。”又思量说“且住!等我留下些记号,方好与如来说话。”拔下一根毫毛,吹口仙气,叫“变!”变做一管浓墨双毫笔,在那中间柱子上写一行大字云“齐天大圣,。”写毕,收了毫毛。又不庄尊,却在第一根柱子下撒了一泡猴尿。
点评:这段话写出了孙悟空的自以为是,也写出了他淘气,可爱的本性。
这菩萨近前来,拍着宝台,厉声高叫道“那和尚,你只会谈‘小乘教法’,可会谈‘教法’么?”闻言,心中大喜,翻身下台来,对菩萨起手到“老师父,弟子失瞻,多罪。见前的盖众僧人,都讲的是‘小乘教法’,却不知‘教法’如何。”
点评:这一段写出了谦虚,尊重老者的性格。
众僧们灯下议论佛门定旨上的原由。有的说水远山高,有的说路多虎豹,有的说峻岭陡崖难度,有的说毒魔恶怪难降。三藏箝口不言,单一手指自心,点头几度。众僧们莫解其意,合掌请问到“法师指心点头者,何也?”三藏答曰“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我弟子曾在化生寺对佛设下洪誓大愿,不由我不尽此心。这一去,定要到西天,见佛求经,使我们法轮回转,愿圣主皇图永固。”
点评:这段话说明了哪怕水远山高,路多虎豹,峻岭陡崖难度,毒魔恶怪难降;三藏去的想法都很坚定,是不可动摇的。
原来这猴子一生受不得人气,他见三藏只管絮絮叨叨,按不住心头发火道“你既是这等,说我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不必恁般絮舌恶我,我回去便了!”
点评:说明了孙悟空受不得人气,离师傅而去。也为下文当中几次离三藏而去做了铺垫。
行者见说得有理,真个不敢动身,只得回心,跪下哀告道“师傅!这是他奈何我的法儿,教我随你西去。我也不敢惹他,你也莫当常言,只管念诵。我愿保你,再无退悔之意了。”三藏道“既如此,伏待我上马去也。”那行者才死心塌地,抖擞精神,束一束棉布直裰,扣背马匹,收拾行李,奔西而进。
点评:有了这一段对话,才有了后来孙悟空死心塌地的跟着唐三藏。
慌得个三藏滚鞍下马,望空礼拜道“弟子肉眼凡胎,不识尊神尊面,望乞恕罪。烦转达菩萨,深蒙恩佑。”你看他只管朝天磕头,也不计其数。路旁边活活得笑倒个孙大圣,孜孜的喜坏个美猴王,上前来扯住唐僧道“师父,你起来罢,他已去得远了,听不见你的祷祝,看不见你磕头。只管拜怎的?”长老道“徒弟啊,我这等磕头,你也就不拜他一拜,且立在旁边,只管傻笑,是何道理?”行者道“你那里知道,像他这个藏头露尾的,本该打他一顿;只为看菩萨面上,饶他打尽够了,他还敢受我老孙之拜?老孙自小儿做好汉,不晓得拜人,就是见了玉皇大帝,太上老君,我也只是唱歌喏便罢了。”
点评:写出了孙悟空的顽劣,大胆,同时也反衬出了唐僧对于老者的尊重。
行者在旁道“师父,我日前在包袱里,曾见那领袈裟,不是件宝贝?拿与他看看如何?”众僧听说袈裟,一个个冷笑。行者道“你笑怎的?”院主道“老爷才说袈裟是件宝贝,言实可笑。若说袈裟,似我等辈者,不止二三十件;若论我师祖,在此处做了二百五六十年和尚,足有七八百件!”叫“拿出来看看。”
点评:写出了孙悟空喜欢炫耀,大胆的个性。
三藏把行者扯住,悄悄的道“徒弟,莫要与人斗富。你我是单身在外,只恐有错。”行者道“看看袈裟,有何差错?”三藏道“你不曾理会得。古人有云‘珍奇玩好之物,不可使见贪婪奸伪之人。’倘若一经入目,必动其心;即动其心,必生其计。汝是个畏祸的,索之而必应其求,可也;不然,则损身灭命,皆起于此,事不小矣。”
点评:说明了唐僧的小心谨慎,生怕出了什么差错。
附:西游记一个人的四种精神状态
一部《西游记》,在唐僧师徒四人聚齐之前的故事都不是特别好看。收服了沙悟净之后,四个人一起奔赴西天,战胜一个个妖魔鬼怪,度过一道道艰难险阻,精彩的故事才一一展现。
其实真正的取经,乃是玄裝一人的辛苦,三位徒弟都是作者的杜撰和想象。作者为什么安排了四位徒弟呢?一方面是因为故事的需要,毕竟是魔幻小说,九九八十一难哪,一个唐僧怎么应付得了?另一方面,我认为这恰恰说明,唐僧师徒四人其实就是一个人的四种精神状态。他们加在一起,才是一个完整的人。
这四种状态分别是:唐僧代表的执著,悟空代表的勇敢,八戒代表的欲望,沙僧代表的平庸。每个人的一生,几乎都离不开这四种状态,只不过在某个阶段会是某种状态占据着上风和主流。
最终能从西天取得真经,始终起主导作用的就是唐僧的这颗执着之心。所以唐僧经常告诫徒弟们:“赶路要紧!”在唐僧的精神里,只有向前的动力,他的视野里没有路旁的风景。但只有唐僧是取不到真经的,所以他的口头禅只能是:“悟空,你在哪里?”
师徒四人里,只有唐僧是有目标的.,他的目标还具有唯一性,那就是去西天取经。孙悟空是没有目标的,他跟着唐僧之前有,但得到“齐天大圣”的称号之后就没有目标了,他跟着唐僧的任务就是保护唐僧。这是因为,唐僧尽管执着,却缺少一颗勇敢无畏的心。
从本质上讲,唐僧去西天取经只带悟空一个徒弟就够了。为什么后来还非要收降八戒,沙僧呢?因为一张弓不可能永远都是绷紧待发的状态。对一个正常的人来说,欲望是本能,欲望是人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而安于现状就像是挥之不去的阴影,人的惰性会不时地接纳平庸。
八戒也没有目标,但是他有欲望。在师徒四人里,他是唯一娶过亲的。所以,在取经的路上,他会时常想念他的高老庄和他一日夫妻百日恩的女人。
八戒的欲望还表现为食欲。八戒毫不掩饰地对美女及所有他奢望的东西的占有欲。这其实也是人正常的状态。唐僧是禁欲的,但禁欲和纵欲一样不是正常的状态,所以唐僧身边,需要有八戒来中和。在悟空被逼走的那段时间,八戒总是第一个提出散伙,因为人一旦不再勇敢,那颗脆弱的心灵里,最先迸发的将是个人的私欲。
而一个人的一生不可能始终是一帆风顺的,在面对艰难困苦之时,有时会感到倦怠,进取心不是那么强烈,我们开始用“坐看云起”来安慰自己,试着接受平庸。这就是沙僧同样不可或缺的原因。人会在一些特殊时期,总感觉自己是错的,总感觉自己四处碰壁,这个时候,就要求我们放弃原来的立场,学会冷静观察,然后再对别人的言论和行为进行对比后,会像沙僧一样发现:“二师兄,大师兄说得对”或“大师兄,师傅说的对”。
作为取经路上的主心骨,唐僧的心是执着而坚定的;作为实现目标中最不能缺少的心理元素,悟空代表的勇敢始终伴随左右。有这两点,才确保了取经目标的实现。而间或有点私欲苗头的滋生或平庸思想的闪现,都是很正常的。悟空几次被赶走,但几次又被请了回来。因为仅靠后两位,是完不成取经大业的。然它的存在是必然,就不妨试着学会克制。打盹也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当你知道了“赶路要紧”。只要最关键的东西,始终是你具备的,不管多么艰险和遥远,你都将获得最终的胜利。对那些属于本能的贪欲或平庸,既然它的存在是必然,就不妨试着学会克制。
【西游记段落摘抄加赏析】相关文章:
3.好段落摘抄加赏析
5.优美段落加赏析
6.优美段落加赏析
8.摘抄西游记加赏析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meiwen/zhaichao/27187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