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说课稿模板合集五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说课稿 篇1
教材简析: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记叙文,讲述的是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诞生的经过,是一个科学故事。文中写了一名叫雷奈克的医生一次偶然的发现,从中受到启示,通过反复的试验,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告诉我们只要平时善于观察,肯动脑筋,就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道理。课文的语言平实、浅显、流畅,从雷奈克在生活中发现难题,萌发解决难题的构思,到偶然的发现,最后通过反复的实验终于获得成果,叙述得有条有理、层次清晰。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3.能复述雷奈克医生发明“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经过。
4.通过阅读课文内容,懂得任何发明都离不开观察与实践,我们应该从小养成爱观察、肯动脑的习惯。
教学重点:
能复述雷奈克医生发明“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经过。
教学难点:
让学生懂得任何发明都离不开观察与实践,我们应该从小养成爱观察、肯动脑的习惯。
教学策略:
1、质疑中激趣导学。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皮亚杰说过: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发展。确实,我们的教学理应顺应孩子的需求与发展规律。教学伊始,通过出示“听诊器”图片引出课题,从题目入手,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好好观察一下,你觉得哪个词语最吸引你的眼球?”大家一致得出是“第一个”,并说出了道理,学生自然想知道有关于“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内容,就会对所学的课文产生兴趣,带着解疑的愿望去阅读,就提高了读书、学习的针对性。
2、层次阅读中深入对话。
阅读教学应在语言文字中走几个来回,应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在阅读解疑后,安排再读课文,结合课文说说自己的感受、想法,能使学生再次走进了课文,走进了主人公,同时,通过交流又获得了情感的释放。
3、阅读对话中有效训练。
在感悟课文的同时,语文教学决不能忽略语文能力和思辩能力的训练,能力的培养不能空穴来风,找准生发点训练,则能收到多种功效。在指导“如果……就……”造句时,抓住文中句子——一个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内脏运动就会出现异常。出示四句写有“如果……就……”围绕课文内容的填空,进行环环相扣地推理造句,既培养了思维能力,又进行了说话训练。讲述发明听诊器的过程也分两个层次,先是初读后的汇报,再是游戏体验后的加入想象后的创造性的描述,能使认识更为深刻。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本次活动选材于《幼儿园和蔼发展课程》大班上学期科学《寻找声音》。自然界、生活中各种声音无处不在,无所不有,到处充满着各种各样奇妙的声音,但小朋友对声音的产生又了解多少呢?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声音是熟悉的,但对于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却又是陌生的。随着幼儿身心的发展,大班幼儿对周围环境充满好奇,他们总是不停的看,听,摸,动,见到新奇的东西总会去探索,去了解。大班幼儿有了辩听、探索各种各样声音的能力,由此,一方面结合《纲要》中"强调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探索意识,以幼儿的实现生活为轴心开展活动"的指导,一方面结合《指南》中"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总是刨根问底",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并根据该年龄特点的幼儿活泼、好奇,喜欢新奇的特点,设计了《寻找声音》这一活动,在幼儿的原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让孩子们对声音有进一步的认识。给孩子们有个提升。另一方面这一选材能进一步增加幼儿了解自然的事物,使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能更主动地探索自然中各种奇妙的声音,激发幼儿探索的能力。为幼儿的倾听打下基础。所以我设计了这个尝试性、操作性、探索性都比较强的科学学习活动。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指南》中指出: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我从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制订了以目标:
认知目标:感知物体振动后产生声音。
能力目标:能积极探索寻找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声音,发现声音的多样性,并大胆表述。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乐意探究的'兴趣。
三、说重难点:
重点:感知物体振动后产生声音。
难点:能积极探索寻找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声音,发现声音的多样性,并大胆表述。
四、说活动准备:
丰富的教学用具,能使活动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为了使本次活动呈现出趣味性、综合性,于教于生活游戏之中,我做了以下准备:
课前准备:幼儿已对自然界的声音有了初步的了解。
环境准备:在教室里提供多种乐,让幼儿操作感受声音的产生。
物质准备:
1、教师制造声音的材料:黑米、鼓、小棍、锣、碰铃等。
2、幼儿制造声音用的操作材料:碗里装有水、米物品若干,积木、玩具等。
五、说教学法:
1、教法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因此,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提问法:在活动中教师适当的提出问题,有助于幼儿的思维,启发学习,有利幼儿获得新的知识和发展智力。
直观法:以鼓直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能使活动生动活泼。
2、学法幼儿是学习的主人,应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采用了以下学法:
自由探索法:是通过提供材料,让幼儿通过探索,敲、拍等动手操作过程,体验和探究物体发出声音的过程。
操作法:《新纲要》中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我让孩子们通过操作探索,初步感知物品碰撞后会发出声音。
发现法:教师提供适于幼儿进行发现活动的教材,使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尝试过程,发现知识。
观察法:通过让幼儿观察敲鼓时米的变化,使幼儿直观形象地看鼓棍敲击鼓面使鼓面振动才让大米跳起来的。
对比法:
体验法:心理学家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采用体验法,是让幼儿在观察体验的过程中发现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六、说活动过程:
(一)、自由探索,发现声音是怎么来的。
1、老师这里有很多的东西,请你们用它们发出声音。等一下告诉老师你用了什么方法使它发出声音?
2、幼儿自由探索。
(通过碰、打、敲等方法让各种物体发出声音,知道物品发出声音是由多样物品碰撞发出来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3、个别提问:刚才你玩了什么?你是怎么让它发出声音的?
4、教师小结(两个物体碰撞在一起后才会发出声音,从而引出寻找声音这一课题,为下一环节作铺垫)(二)、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产生,引出"振动"。
1、出示鼓,让幼儿摸鼓面,感知鼓面。
2、教师敲鼓再次让幼儿感知鼓面有什么不一样,从而引出下面的实验。
3、教师实验,幼儿观察、对比鼓面的变化。
4、这些米怎么样了?它是怎样才会跳起来的?通过幼儿讨论,教师小结引出振动。
(引导幼儿感知棍子敲击鼓面使得鼓面振动才让大米跳起来的,轻轻敲大米跳得低,用力敲大米跳得高,初步了解声音是两个物体碰撞在一起后产生振动而产生的。)(三)、引导幼儿通过摸喉、发声的过程,说说有什么感觉?
(四)、了解声音的多样性。
1、生活中你听见过哪些声音呢?
(启发幼儿回忆在不同的场所听过的不同声音,如公园里、大街上等。)
2、播放寻音:这里有一段声音,你们能听出来是什么发出的声音吗?
3、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听到的声音,并能大胆表述。
(五)、教师小结结束活动。
七、说活动:
延伸平时利用散步时间带幼儿到户外寻找声音,继续感受声音的多样性。
八、效果分析:(略)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meiwen/shuoshuo/43250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