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沉入谷底一同感受黑暗,迎接太阳穿墙而过的那一刻?也许等待是煎熬,但这份财富不是谁都有福享用,我愿意为众生祈祷。
当这样的陪伴降临于我的时候,我知道孩子委屈的时候需要倾诉,我知道婆婆絮叨的时候是为我好,我唯一能做的是聆听,是觉察我和他们的亲密关系,让他们感觉安全或者温暖。
而给我的感觉就是太不真实,好像脱离了泥土无土栽培的花,虽有生命,却无生气与活力。“没根的植物只能在室内灿烂,缺经不起暴晒和狂风暴雨。”若水的思维多么锋利,我有能力“柔眼”回眸吗?
我继续问询:真实的自我到底是什么样的?是种子是花还是那土地,或者是阳光?还是什么都不是?
回眸,我曾经把课堂据为己有,认为我就是课堂,一篇文章带四篇短文,和学生一同下水写作,面批面改,展示交流。多少年后才发现,孜孜以求并创新的“群文阅读”、“读写联动”、“经典诵读”,是知识至上的课堂,我,成了知识的代言、分数的权威,而恰恰丢失了课堂:灵魂联结的地方。
当我的教学不再掉进技术层面时,把课堂还给了孩子。他们反倒不要课堂,而是到生活中找寻问题,用故事把问题带进课堂。于是课堂变成鸟的歌唱、动物的玩耍、一家人的围坐,当然也有自己的探险。
原来,课堂是这样的宽阔无边。我只要捕捉灵动的一刻,用词语对接,他们的故事就汩汩流淌,有现实的、有梦境的,有亲历的、有梦幻的。
生活就是这样,可以看、可以感、可以听、可以读,可以在荒原傻傻摸索,石缝中照进亮光来。也可以守在洞口张望,或许依然黑暗,但知道墙上的斧头还在,也知道电闪雷鸣是大自然的权利。而我,改变不了山的形状、改变不了水的流向,但可以用斧头打开一条通道,让他们自己改变。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meiwen/sanwen/7164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