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湘西凤凰城散文
曾经因匪患而闻名遐迩,使人望而却步;如今,却以美丽而誉满天下,令人向往——这就是湘西凤凰城。
在没有走进凤凰城的时候,常常在梦里想着凤凰城。梦里走进凤凰城,如同走进沈从文的书里。那些平躺在记忆里的一行行文字被渐渐唤醒,纷纷挪动,化作一块块青砖,一幢幢小楼,融叠进绵绵延伸的街景;又如同走进了黄永玉的画里。那些垂挂在脑海间的凝固的吊脚楼、虹桥,在彷佛的瞬间,变幻似地在岸边排列,在水面跨越,并随着江水的荡漾越发灵动……这些清幽而淡雅的梦境,却在步入南华门的瞬间,自然融化在凤凰城的阳光、空气里,无声无息。
传说,凤凰城得名于相距五十里路之遥的凤凰山。其山处于群峰之中,形状若鸟,昂首展尾,人们据此形称之为凤凰山。虽城之形态固不可与山相比,但其美丽之景象却也不辱其名,可谓名符其实。
凤凰城之美,美在古朴。高高的城门楼矗立在不同位置和方向,以不变和醒目的姿态彰显着久经风霜的履历,以及作为城的主要标志的荣耀。一道厚厚的城墙围出了一片天地,围出了一方安宁,也围住了历史。一块块厚实的青石板平铺出一条条街道,光溜溜的板面上,记录着匆匆行走过的脚步,复叠着岁月的痕迹。临街的两旁,排列着一间紧挨着一间的店铺,并绵绵延伸着,几乎看不到尽头。其中,有平房,也有小楼,形成了一道参差不齐的屋檐边际线,在阳光照射下的阴影里犹如微缩的起伏山峦。而斑驳的砖墙,陈腐的木板门槛,则固执地坚守着不容置疑的本色,尽情袒露明清的韵味。街道后面不乏深深的庭院,幽静的.小巷,那里珍藏着走出了大山的文人们的一大把童年梦想,也流传着关于“赶尸”,关于“巫盅”的神秘。
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不时有背着背篓的男女穿行其间。看着那些黝黑的脸庞,微微前倾身姿的人们,使人不由地顿时生发出些许疑问和关切:他们会不会是翠翠、傩送那一辈人的后代,他们是否还在继续演绎前辈的故事?清清的茶峒小溪,是否还能容纳那条破旧的渡船,以及那些曾经流行的独特人间风情?看着那些在背上颠颠颤颤的竹编背篓,也不免使人想起一首歌——《小背篓晃悠悠》。“歌声中妈妈把我背下了吊脚楼……”,那优美的音乐旋律,那质朴而真挚的歌词,凸现的是背篓里的浓浓情感。作为一种趋势,背篓作为承载生活重负的色彩正在渐渐消退,而那种割不去的情结,却在人们的心中烙下了一种卸不下的重负,随着脚步的移动晃悠晃悠……
凤凰城之美,美在自然。古城因山得名,又与山相依。苍翠的南华山像一道巨大的背景幕,衬托着古城的门楼、城墙、房屋、街道,还有冉冉升起的袅袅炊烟。在有雾的时候,城便被山拢在怀里,一切都进入了朦胧。在有太阳的时候,山便敞开了胸怀,城便彷佛成了一个平静的港湾,那些形状各异的民宅宛如船似地停泊在碧波上。也许,正是这种山城相融的轮廓,赢得了人们最初的赞叹。
古城之美,还得益于旁水。一条沱江像玉带似的缠绕着古城的北部边廊,给古城平添了几分江南水乡似的秀丽色彩。站在江边,一阵阵微风从开阔的江面上吹来,给炎日夏天送来一份份荫凉。江上,几片渔舟在荡漾,几只鱼鹰在渔翁的口令指挥下,一会儿扎入水中,一会儿浮在水面,不时扑腾出几点水珠,几许涟漪。也有载着游客的乌蓬船,在艄公左一篙右一篙的撑动中缓缓向前,那些穿着桔红色救生衣的游客,有的在指指点点,有的在照相,有的则在高歌一曲……在不远处的江中,一座叫作“跳岩”的奇特的桥上,像蚂蚱串似的排满了好奇的体验者。在跨越一个个石墩的前行中,不时有人踏入水里,不时引来一阵阵开怀大笑。对面的江边,有一群姑娘在捣衣,一阵阵此起披伏的杵声,久久回荡在平静的水面……
坐在乌篷船上,船悠悠向前,心悠悠舒坦。水面细浪微微蠕动,水色晶莹碧透,青青的水草,在水流的揉抚中,轻轻挪动、伸展。那些小鱼、小虾轻快地摇动着尾巴,一会儿浮出水面,一会儿又倏地窜入水底,躲藏得无影无踪。岸边,高悬着的吊脚楼,壁连着壁,檐连着檐,延伸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挂满屋檐下的红灯笼,在风中晃动,时下流行的乐曲正从楼里飘来。据说,这一带是最具古城情调的地方。每到端午,这里锣鼓喧天,人声鼎沸,龙舟竞渡。稍后,作为对划龙舟者奖励的成千上万只鸭子,纷纷被从吊脚楼的窗口甩出,任人捉拿,便在江中形成了众人跃水追鸭,鸭在水里窜逃的有趣而热闹场面。每到晚上,吊脚楼被各种灯饰装点得五彩缤纷,光怪陆离。间间房里轻歌曼舞,杯光交盏,犹如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让人沉醉不知归路……随着艄公手里竹篙的起落,小船一路经过了虹桥、万寿宫、万名塔、夺翠楼……眼前呈现着一幅幅重彩浓墨的山水画,使人如同进入了唐诗宋词的意境里。
或许,凤凰城就是一本厚重而神秘的书,越读越有味,久读而不厌。或许,凤凰城就是一幅风情画,越品越觉得美,使人陶醉、超然、留恋。
【走进湘西凤凰城散文】相关文章:
3.走进语文散文
4.走进李白散文
5.走进凤凰散文
6.走进立秋散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meiwen/sanwen/30882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