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三岁小孩不慎跌倒在地,他立刻张口号啕大哭,同时,用力拍打地板,这时妈妈会安慰他:“宝宝,不哭,都是地板不好,妈妈打地板!”
当孩子幼小时,为了安慰孩子尽快停止哭泣,父母确实责怪过很多可笑的东西,像是桌子角啦(碰到宝宝的头),或是椅子啦(挡在路上害宝宝摔跤)等等。
现在,想象另外一幅画面,一位成年人度过了诸事不顺的一天,在路上堵了一个多小时好不容易才终于到家,一进门看到孩子在看电视,无名火冒上来挡也挡不住,就开口骂道:“就晓得看电视,我这么辛苦到底为了谁?我还不如养条狗省心。”这个成年人,到底和前述的黄口小儿有什么差别的呢?
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说过:“谁都会生气,这没有什么困难,但是又能在适当的时间、地点、以适当的方式、对适当的对象表现恰如其分的怒气,那可就难上加难了。”可见,生气愤怒本是人类的情绪,不可能完全去除。重点是如何控制和抒发情绪,才能对亲子互动带来正向的影响。不要忘了,你的一切情绪,孩子都看在眼里,并且无可避免地成为他模仿的对象。
如果我们感受到负面的情绪,例如:生气、挫折、懊恼、伤心、难过、失望、痛苦等等,有时候我们会跟自己说“我不应该有这种感觉”,这是完全不必要的,因为情绪并无对错可言。所以,除了首先能认识自己的情绪之外,第二步就是能接受自己的情绪,跟自己说“我现在很生气”,当我们承认自己有了这种情绪后,才有可能进到下一步,那就是找出原因,为什么我会生气,我在生谁的气,到底在气什么。当我们心中进行着这种思考的过程时,就能让自己比较有选择的余地,也许你决定是应该向某人表达生气的情绪,如果表达恰当,对两人的互动可能也会发生正向的影响,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不发作,用别的方式来处理自己的怒气。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meiwen/renshengzheli/955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