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一书记述了“万世之师”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地反映了教育家孔子的思想言论。《论语》语言生动活泼,简洁精练,甚至不乏幽默,它向人们揭示了许多生动有趣的道德故事和道德典范,《论语》中的许多言论越千年而不落后,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曾有人云:“半部《论语》可以治天下。”多年以来,我校一直坚持诵读中华经典,《论语》中的许多章节是我们必读篇目。在指导学生诵读《论语》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篇目可以拿来作为教育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品德的典范。下面谈谈我是怎样结合《论语》精辟透彻的观点,教育学生的思想与言行。
一、读《论语》,教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我校编纂的五年级《经典诵读》中的第一则:“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虽然我们的交通工具发生了变化,古人乘坐的是马车,我们乘坐的是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但是,对于乘车,我们却有相同的规定和约束,不可以疾言(高声说话),不可以指指点点。班级的学生中,通常会有两种倾向,一种情况是比较张扬,严肃不足,活泼有余,甚至违反课堂纪律;另一种是不敢表现自己,不敢答问,不敢参加班级活动,显得孤僻怯懦。孔子给这样的学生也有了一个归类,在评价他的学生子张和子夏时,说他俩一个是“过分”一个是“不足”,并且认为“过犹不及”,过分和不足是一样的不好,过分甚至比不足还要糟糕。将此观点,与同学们的表现进行对照,那些“过分”的同学就知道要自觉遵守纪律,不再欺负同学、惹事生非了。班级中还存在这样的问题,学生做作业、考试时,不喜欢深思,只求快,不求好,于是我告诉他们“欲速则不达”。对于学生在语言交流中所出现的问题,我也常用《论语》里的这句话话教育他们:“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还没问到你的时候就说话这是急躁,问到你了你却不说,这是隐瞒,说话不看他人脸色,而冒然说话,这是瞎子,幽默的语言中让学生明白了应该怎么回答问题和与人交谈。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meiwen/renshengzheli/5216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