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位以审美的人生态度获得诗意栖居的名士,是东晋末期的陶渊明。可以说陶渊明是魏晋士人自然生存理想一个彻底的践行者。魏晋以来士人一直在入与出,进与退,仕与隐矛盾焦灼的痛苦中追求着自由自在的生存理想,而陶渊明则化解了理想生存与现实生存的焦虑和痛楚,他辞官归隐,回到田园, 躬耕稼穑,将魏晋以来士文人所追求的内在自然与外在自然合而为一,使魏晋士文人所追求的自然生存理想在南山冲淡宁静的诗意栖居中走向了高峰。
陶渊明作为东晋名士之一,他的人生期求和审美情趣深受魏晋时代崇尚自然的文化风尚和文人所追求的自然生存理想的影响。 在他的自然生存理念中,核心是魏晋以来的性本自然说。陶渊明曾在《归园田居(其一)》中写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在《与子俨等疏》中又写道:“少学琴书, 偶爱闲静, 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 亦复欢然有喜。尝言五六月中, 北窗下卧, 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因崇尚生命的本质在于自然,所以官场对其而言始终如樊笼一般,使他总有着一种想要返回的愿望和冲动。可以说,当陶渊明在官场上面临困境,深感厌倦的时候, 他潜在的价值观念就成为他选择生存方式的原动力,因此,“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成为陶渊明经历中最具标志性的人生告白。
可以说陶渊明是在田园生活中真正实现了诗意栖居。而这种诗意栖居的获得,离不开他审美的人生态度。陶渊明归隐之后, 很多时候是栖居在自己的诗意里。陶渊明的躬耕生活一定是孤独而艰苦的,但他却可以用闲淡的笔触仅以“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两句简单带过,在艰苦的躬耕之余,却也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这种诗意的生活方式,可谓实现了他多年内心深处的自然生存渴望。乡村日常的生活是庸常的,日常的稼穑是艰辛的,但是庸常和艰辛的农村生活在陶渊明这里却被演变为充满诗意的田园。陶渊明正是凭借着这种审美的人生态度,以审美的眼光体察生活,才寻觅到了心灵的这片桃花源,体验到了诗意的栖居。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meiwen/renshengzheli/1123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