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儒家的“风乎舞雩,咏而归”,道家的“逍遥游”和“物我两忘”,还是佛家的“禅悦之风”,都是他们审美人生的理想追求。这种审美化生存追求影响了以后许多人的审美主张和艺术人生,他们以洒脱的审美态度来待人接物,使个体的生存充满了诗意。这种现象在魏晋时期表现的尤为明显。在魏晋时期,破除礼法、崇尚自然,成为名士们追求的一种时尚。他们超然放达,漠视礼法,常聚于山林,纵酒放歌。这样一种新的人生态度和精神气就是我们常说的魏晋风度。
历史上有名的大书法家,“书圣”王羲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晋书 王羲之传》中有这样的记载:“羲之既去官, 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郡, 穷诸名山,泛沧海, 叹曰:’我卒当以乐死!’ ”王羲之与朋友们流连于山水中,整日诗酒风流。在东晋永和九年的暮春之初,在会稽山阴之兰亭组织了历史上著名的兰亭山水集会,与会者多达四十余人, 会上诸位文人欣赏山水, 饮酒赋诗。为了增加趣味,采取流觞赋诗的方法, 流觞所至, 即席赋诗,编为《兰亭集》, 由王羲之代为写序,即书法史上的杰作《兰亭集序》。
从文献中关于这次山水盛会的记载,可以看出此时的山水已经不仅仅是士人生存的背景和心向往之的理想之境,而已经成为他们经常涉足的生存场域。他们以审美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借自然的山水化解胸中郁结的情怀,或从时序的变迁中感受生命的意蕴,体悟着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力量。在自然的怀抱中,他们被一种美妙的情绪所笼罩,心驰神往、畅神怡情,他们在优美的自然景致和美好的人文氛围中得到全身心的审美愉悦,体验着一种诗意的生存方式。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meiwen/renshengzheli/1123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