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第二课时课件
《草船借箭》是三国赤壁之战里的著名桥段,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草船借箭第二课时课件,欢迎阅读。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他精通天文、知人心、巧安排。
2、潜心阅读借箭经过部分,以“神机妙算”一词为突破口,从重点语句入手,引导学生探究联系上下文读书方法,读懂课文,从而感受人物形象。
3、分角色朗读课文。
4、引导学生从名著中感受祖国悠久的历史,从历史人物身上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重点:感受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在“巧安排”中的体现。
教学过程:
一、整体回顾——概括“神机妙算 ”
1、导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多少英雄。《三国演义》这部作品塑造了许多有血有肉的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诸葛亮是众多三国人物中作者着力塑造的一个。今天,我们就借《三国演义》这部作品中的《草船借箭》故事的继续研读进一步感受人物形象。
2、请一个同学简要地讲讲《草船借箭》故事。
3、提问:从这个故事中你感受到一个怎样的诸葛亮?
哪个词高度进行例如概括?(板书:神机妙算)
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
二、自读感悟——体会“神机妙算”
(一)潜心默读课文借箭经过的语段,体会从哪些语句中读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圈画相关语句,批注自己的感受。
(二)引导交流
1、理解“神机妙算”之“通天文”
(1)“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可以看出他通晓天气。
引导提问:这样的天气是不是恰巧赶上的?联系上文想一想从哪看出这样的天气不是恰巧赶上的?
(2)“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
第一天、第二天他在等什么?其实他早在三天前就已经预测到了第三天四更时候必有大雾。
(3)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早在立军令状的时候他就已经算好,“只要三天”的回答也是暗藏玄机,真是神机妙算。
(4)用一个词概括神机妙算体现在哪方面?——通天文
(5)学法总结:把三句话联系起来,抓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我们深刻感受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理解“神机妙算”之“巧安排”
(1)“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默读语句,分析思考从具体做法中如何体现神机妙算。
(2)“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前后不同做法的用意。
(3)继续用一个词来概括神机妙算体现在哪方面?——巧安排
3、理解“神机妙算”之“知人心”
(1)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引导对比:鲁肃已经惊慌失措,诸葛亮怎么还笑得出来?
结合课前《三国》的阅读说说对曹操的了解——生性多疑、用兵谨慎。
感情朗读,读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的笑。
(2)这次他算准了吗?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箭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
(3)两句话联系起来,理解诸葛了解曹操,料事如神。
(4)诸葛亮了解的仅仅是曹操吗?草船借箭之所以成功,还因为他了解谁?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交流:他了解周瑜,从一开始他就知道周瑜的意图;他了解鲁肃,所以请鲁肃帮忙去“借箭”。
(5)继续用一个词来概括神机妙算体现在哪方面?——知人心
(三)总结:因为诸葛亮 通天文、知人心、巧安排,所以借箭成功。而周瑜究竟哪比不上诸葛亮则不言自明了:计谋不如,心胸不如。诸葛亮的顾全大局,这一点周瑜更比不上。
(四)拓展延伸——丰富“神机妙算”
1、你还知道诸葛亮的哪些神机妙算的故事?
2、《三国演义》真的是值得我们认真去读的好书啊,课下让我们再次走进名著,认真去感受、品味更多的人物形象吧。
板书设计
神
通天文
机 曹操
草船借箭 知人心 周瑜
妙 鲁肃
巧安排
算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课件】相关文章:
1.搭石第二课时课件
2.《草船借箭》课件
6.草船借箭课件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jiaoan/28296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