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教案: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介绍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书写步骤,其重点和难点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本节课完成了化学用语的教学,使学生学会利用化学式来表示物质之间的化学变化,并为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打下了基础。而且化学方程式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的教材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原则;会用化学方程式正确表达一般的化学反应
过程和方法目标: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发现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通过学生合作探究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规律、认识规律和运用规律,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结合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的教学,让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克服书写上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养成良好的习惯,不断培养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过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式等化学用语,初步掌握了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和化学式的书写及含义。学生已经具备的“先备知识”,后继的学习要以此为基础,注意新知识与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生运用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可以进行预测。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根据“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启发”的原则,以反馈启发教学为主,兼顾问题讨论法和创设情景法。本节课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为了使学生在练习中感悟新知识,本课创设了“剑桥之旅”、“幸运步步高”等多种情景,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让他们自己去观察、讨论、分析,培养其自主能力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本节课以组内合作、分组竞赛的方式展开教学,这样做的目的是创设学生参与机会,培养他们的协作意识,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思考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教学资源与教学媒体分析
按照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人类获取的信息80%是依靠视觉,比起教师单纯教授的呈现方式可以对学生形成视觉的冲击。因此,本节课采用了多媒体ppt课件、卡片组合拼图及板书相结合的形式,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经过上述各方面的考虑和分析,我对本节课按照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设置了3个学习任务,每个任务引出并解决一个矛盾。将六个完整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过程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跌宕起伏中逐步前行,体验科学探究的艰难和乐趣。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教师活动〕:通过多媒体展示FLASH动画“剑桥之旅”
〔学生活动〕:观看屏幕
〔教师提问〕:他是如何开车顺利到达目的地—剑桥大学的呢?
〔学生回答〕:路标、站牌等。故得出路标、站牌这些都是国际通用的交通语言。
〔教师提问〕:在我们变化无穷的化学世界里,对于同一个化学反应,不同的国家就有不同的表示方法。是否也有一种国际通用的表达方式呢?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不同的表示方法:
〔学生活动〕:对上述五种表达方式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化学方程式表达的优越性(简单方便,且国际通用),体会化学方程式书写的重要性,从而引出课题。
2.师生互动,探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书写步骤: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
〔学生活动〕:回顾化学方程式所提供的信息
〔教师活动〕:对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得出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两方面的信息:
A.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的条件及生成物的状态(质的信息)
B.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量的关系(量的信息)
过渡:复习了化学方程式质和量两方面的信息,让学生进行逆向思维。
〔学生探究任务一〕:根据信息尝试组合化学方程式
〔教师准备〕:将全班24人,每4人一组,分为6组。(事先为每组准备1个透明袋,每个袋上分别注明需要组成的化学方程式,袋内提供打印有化学式包括常见的错误的化学式、反应条件等的卡片。共6个典型的化学方程式)
l 第一组:硫在氧气中燃烧
(内装卡片为S、O、O2、SO2、SO3、燃烧、点燃、=、+等)
l 第二组: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内装卡片为p、O、O2、pO2、p2O5、燃烧、点燃、=、+、2、4、5等)
l 第三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内装卡片为Fe、O、O2、Fe2O3、Fe3O4、FeO、燃烧、点燃、=、+、2、2、3、4等)
l 第四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氧气
(内装卡片为KClO3、KClO、MnO2、KCl、O2、点燃、△、=、+、↑、↓、2、2、3等)
l 第五组: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内装卡片为:KMnO4、K2MnO4、MnO2、O2、△、+、+、=、↑、↓、2等)
l 第六组: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有效成分为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内装卡片为:CO2、Ca(OH)2、Ca(OH)、CaCO3、H2O、+、+、=、↑、↓等)
〔学生活动〕:每组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写有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的`卡片粘在白纸条上,并将各组的成果展示到黑板上。
〔教师活动〕:对组合过程进行观察和指导。
〔学生活动〕:检查6组结果是否能准确的传递出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的条件等信息。若有错误,由各组同学进行纠错、订正。
〔教师提问〕:是否将第一组的反应条件“点燃”改为“加热”,或将第三组的生成物 “Fe3O4”改为“Fe2O3”呢?
〔学生回答〕:讨论分析后,得出化学方程式的第一个书写原则:要遵守客观事实。
〔教师提问〕:为什么要在化学式的前面配上适当的数字即化学计量数呢?
〔学生回答〕:为了保证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等,得出化学方程式的第二个书写原则: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学生探究任务二〕:如何配平化学方程式?
〔学生活动〕:针对第二组化学方程式p+O2--p2O5,进行讨论,找出使两边磷原子和氧原子个数都相等的方法。然后,由小组代表进行讲解。
〔教师活动〕:对讲解情况进行评价和补充。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最小公倍数法的配平方法,向学生说明其要点,并提供找元素的秘诀:两端各出现一次且原子数目较大的元素。
〔学生活动〕:借助秘诀,进入“模拟演练”环节。以第三、四组两个反应为例,运用迁移规律模仿学习,通过相互指错纠错,逐渐形成技能。
〔教师活动〕: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各不相同,因此随时注意学生的信息反馈,并给予调整。
〔教师提问〕:对于第五组这个反应,哪位同学有更好的配平方法吗?
〔教师引导〕:我们来观察式子左右两边钾原子、锰原子、氧原子个数分别是多少,它们之间有什么规律呢?
〔学生活动〕:通过查原子个数,可直接看出需在高锰酸钾化学式前加上2。
〔教师讲解〕:配平时应该注意三点:a.不得更改化学式。b.化学计量数不能为分数。c.化学计量数互为最简整数比。
〔学生探究任务三〕:如何标注生成物的状态?
〔学生活动〕:自主学习课本98页内容,然后,由学生代表上台将生成物的状态表示出来。
〔教师引导〕:①箭头都标在了哪一方?②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一样吗?
〔学生总结〕:①箭头都标在了生成物的一方。②反应物中没有气体,而生成物中有气体,应在该气体化学式的右侧标有向上的箭头。
〔教师提问〕:第六组CaCO3的右侧标有向下的箭头,表示什么含义呢?
〔教师活动〕:播放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的录像,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活动〕:观看录像,由实验现象加深理解“↓”符号的含义,即表示溶液中有固体沉淀生成。
3.概括总结,促进知识迁移: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进行总结,然后展示课件:
①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遵守客观事实)
②配平,将短线改为等号(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③注明反应的条件、生成物的状态(遵守客观事实)
4.知识应用,获得信息反馈:
〔学生活动〕:进入“风采展示”环节。将全班分为1、2、3三个组,进行“幸运步步高”的比赛,比赛共分为三轮。奖品分别为颜色各异的氧原子、氢原子和水分子模型。
第一轮:争分夺秒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① Fe + HCl - FeCl2+H2↑ ②Al+ O2 - A2O3 ③C2H4 + O2 - CO2 + H2O
第二轮:小试牛刀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加热红色的x化汞粉末
②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③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得到铜和硫酸亚铁溶液
〔说明〕:此环节是模仿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李咏所主持的“幸运52”节目而改编的,将商业上的艺术节目搬到课堂上,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三轮题目的设计有明显的层次性,难度依次加深。在三轮比赛中不仅全面考查了本节课所学知识,而且引入了强烈的时间概念,每组题目中都有明确的时间限制。由乒乓球制作而成的原子和分子模型作为奖品,这种巧妙的奖励措施更能激起同学们回答问题的欲望。
5.思评价,巩固学习成果:
〔多媒体展示〕:
①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②在探究活动中,你有哪些收获和不足?
〔学生活动〕:先独立思考,然后与同学交流彼此的体会。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较好的实现了教学目标。英国学者贝尔纳指出:如果学生不能够以某种方式亲自参加化学发现的全过程,就绝对无法使他充分了解现有化学知识的全貌。因此,本节课学生以学习主体和探究活动主人的身份参与整个学习过程,通过探究性学习,他们不仅学到了化学知识,还能初步掌握探究化学的方法。整节课中用头脑风暴法来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3个学习任务进行小组讨论,相互启发、相互激励、相互弥补知识缺陷。最后的风采展示环节,在奖品的鼓励下更让学生体现到了成功的喜悦和收获的乐趣。
【初三化学教案: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jiaoan/28295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