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爱莲说》课件最新

教案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爱莲说》课件,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欢迎分享!

  一、教学预设目标

  1.切准难读语句,读通课文,读出停顿,能背诵关键句子;

  2.联系课文和学习经验,认识作者通过选择特定的写作角度来写出莲之君子的象征意义;

  3.通过对应比较,初步学习对比的写法,体会谋篇布局之妙,初步认识“说”的文体特点。

  二、教学预设流程

  (一)复习引入“说” 5

  课前:

  1.同学们,孔子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课前我们先来交流下,在五年级语文书中我们又学了许多文章,这两个语段,你还有印象吗?

  这个语段选自《落花生》,这一则选自《白杨》。

  2.请大家再想一想,《落花生》和《白杨》这两个语段在写法上都有什么共同点?

  3.学生交流。

  4.对,都在借物喻人?同时又表达了两位父亲怎样的内心与希望呢?

  是的,《落花生》和《白杨》通过一件事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希望和志向,我们把这样的写法称为托物言志(板书:托物言志)。

  课始:13

  在古代,就有这么一类文言文,常常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被称为“说”。今天我们就来走进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板书课题、作者等。

  6.理解题目。这里,说的意思就是“谈一谈”,那么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谈一谈什么呢?就是谈一谈对莲花的喜爱。

  (二)小小朗读家——读好“爱莲”之句

  好,请大家捧起课文纸,大声地读一读这篇文言文,把课文读正确。

  1.大家读得很投入,文言文比较难读,这几个句子你能读正确吗?

  出示: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 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读正确:分别请一位同学来读,主要听听有没有读错。

  3.标出停顿,发现规律,读出停顿:文言文不仅要读正确,还要读出停顿与节奏,请你边读边用短竖标出这两句需要停顿的地方,完成学习单第1题。

  (投影出示)

  A.发现:我们来看下,这两位同学很有古文的功底。一般文言文“而”前、“之”后常需要停顿(“而”前、“之”后)。

  B.朗读:随机交流,并朗读。你能读出这样的停顿来吗?读出了停顿,而且有了节奏感,古文的味道就来了。

  4.延长——读出语气:

  (1)我发现他在读的时候,也字读的很长,很有古人读书的味道。这“也”啊,相当于现在的“啊---” ,是文言文中一个常见的语气词。

  (2)其他两个句子也有一些语气词,你试着圈一圈。猜一猜“噫”相当我们现在的。

  (3)这些语气词啊,如果像刚才那位同学那样读得慢一些、延长一些,古文的味道就会出来了。谁来读读第三句,读出语气来。

  5.竖着读。刚才我们读好了文中三句最难读的句子,在古时候,文言文中的字是从右到左竖排的.,而且没有一个标点。就像这样,现在,谁又会读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试着读一读。

  谁来挑战一下选择一句来读?哇,不简单,真是小小朗读家啊,妙哉妙哉!

  6.理清内容。通过刚才反复地读,我发现我们501班的同学个个都是文言文的小小朗读家。那么,《爱莲说》短短两段话,每一段主要在写什么呢?(爱莲、议莲)。

  (三)小小理解家——理解“对应”18

  就让我们先来走进爱莲。周敦颐为何爱莲呢?请划出相关的语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1.理解爱莲语句。

  (1)解疑,再对读

  A.是啊,莲是花中君子(板书)。这段话你有哪些字词难以理解?交流理解。

  B.好,我们来借助译文来理解作者具体描写莲的句子。我想和同学们来进行对读。什么是对读呢?就是我读白话文,大家来读对应的文言文。这对读啊,可不是简单地读出声音就行了,咱们试试,注意力要集中啊。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挺立着,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轻慢地玩弄啊。

  (2)学习理解写作角度

  A.《荷花》写什么?

  对于莲,在平时的语文课里,我们也学习过,比如三年级时学的叶圣陶老先生的《荷花》。请一位同学再来读一读,其他同学想想叶老先生写荷花,主要写了荷花的什么?

  出示: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叶和花。

  B.《爱莲说》写什么?

  是的,那古人周敦颐是怎样来写荷花的呢?请你轻轻地读一读这个句子,用心想一想,把学习单第2题中的方框填写完整。

  生长环境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气质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进行交流,投影出示。

  C. 为什么《爱莲说》这样写?

  周敦颐为什么不写如大圆盘的叶和美丽的花,而要写莲在这样的生长环境下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它那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外形……

  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角度来描写莲花呢?请思考思考,同桌之间可以交流一下。

  就是为了突出它是花中君子。

  D.理解君子

  那么,你觉得怎样的人可以称得上君子?好,请大家根据对“君子”的理解,完成学习单第2题的连线。

  (洁身自好、正直、有名望、有骨气。)

  E.点明写法

  莲的洁身自好的体现在哪里?引读——

  正直呢?引读——

  有名望?引读——

  有骨气?引读——

  是啊,作者以生长环境、体形、香气、气质这些角度来描写莲正是为了与君子的形象和品行能够对应起来(板书:对应)

  F.学到这里,你猜想一下作者周敦颐可能是怎样一个人?

  E.我们来看一段有关介绍他的文字,谁来读?

  拓展:周敦颐一生独爱莲花,在家中建有“爱莲堂”、“莲池”,将莲作为自己的化身,以寄托洁身自好的志向。他淡泊名利,节俭朴素,又常救济百姓,道德高尚。文学家黄庭坚赞扬他为“人品甚高,胸怀开阔”。

  周敦颐就是这样的君子,他写莲就是写自己,写莲就是在写自己的志向啊!这就是托物言志!

  F.朗读推进

  a.好,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谁来读出周敦颐对莲的钟爱和他想成为君子的高尚志向!

  b.让我们一起来读吧!

  (5)背诵

  古人云:熟读成诵。我想此时,大家都已经快会背诵这句话了吧。出示: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 ,濯清涟 ,中通外直, ,香远益清, ,可远观 。

  A.指名试背:谁来借助提示背一背; B.不提示,谁来背诵; C.会背的,站起来一起背。

  (四)小小语言家——发现“对比” 11

  1.质疑:可是像周敦颐这样的君子在当时的社会多吗?何以见得?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是啊,同予者何人?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的这三个句子都是在写作者爱莲,可以说这三个句子已经能说明作者对莲花的喜爱,和他想成为一名君子的志向。

  但是,作者为什么还要再加上这写爱菊、爱牡丹的语句呢?

  请你自己轻轻地读一读,用心去思考思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再同桌之间讨论一下。

  2.发现:指出对比,板书“对比”,点明“对比”又是“说”的一个常见的表达方法。

  3.仿写:拓展。

  是的,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除了菊、牡丹、莲,你觉得还有哪些花也是可爱的?……

  是的,太多了。

  兰:生于幽谷,孤芳依旧。 梅:迎雪吐艳,凌寒飘香。

  桂:八月飘香,合家团聚。 水仙:玉立水中,芬芳清郁。

  月季:一年四季,花香不断。 杜鹃:花色鲜艳,热情奔放。

  ……

  不同的花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含义,不同的花有时又代表着不同的人,菊,隐逸者;牡丹,富贵者;莲,君子者。

  请你仿照课文的写法,也来写一个句子,完成学习单最后一题。

  例句: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但是,周敦颐唯独爱的是什么?

  4.朗读体会:

  (1)两位同学赛读;

  (2)请同学们全体起立,让我们怀着对周敦颐的这份敬意,男女生赛读。

  (五)小结——去读古代经典 1

  古韵悠悠,余音绕梁。《爱莲说》以对应、对比来托物言志,让我们初步认识了文言文中“说”这类文章的特点和写法。课外大家有兴趣可以再去读读一些“说”的名篇,比如《师说》、《马说》、《黄生借书说》等的片段……

  因为像语文中的《落花生》、《白杨》等文章,或许正是汲取了文言文“说”的一些表达技巧,好,下课!

  板书:

  爱莲说

  宋 周敦颐

  托物 “而”前、“之”后

  对应 对比

  言志

【《爱莲说》课件最新】相关文章:

1.《爱莲说》 课件

2.《爱莲说》的课件

3.《爱莲说》课件

4.爱莲说的课件

5.爱莲说 课件

6.爱莲说课件内容

7.爱莲说精品课件

8.爱莲说复习课件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jiaoan/247921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