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课件
周 密
一、目标与要求
1.了解钱塘江潮雄伟壮观的景象。
2.了解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及吴中健儿高超的弄潮技术。
3.体会文中自然美与人文美相融合的特点。
4.学习文中精彩生动的语言描写。
二、教与导设计
1、学法指导
这篇文章的语言描写既简洁又生动,学习时要体会这一特点。文章从形、声等不同角度由远及近描摹钱搪江潮的壮观,非常形象准确,表现了其雄豪的气势。接着对水军操练及吴中健儿的描写,更令读者如身临其境。在阅读本文时,要求在疏通字句的基础上领会这些内容及特点。
2、重点与难点
1.文章的脉络。
第一段:从视觉与听觉两方面描写钱塘江 潮的雷霆之势。
第二段:写教阅水军的奔腾分合之势。
第三段:描写吴中健儿迷人的弄潮身姿。
第四段:描写观潮者之多。
3.本文的语言特色。本文语言之所以生动而形象,主要在于:一。能准确地运用动词,如“披发文身”中的“披 文”,?净先鼓勇”中的“争、鼓?等。二、文中善用比喻张等修辞方法。如“玉城雪岭际天而来中,“玉城雪岭”是比喻,“际天?则是夸张,“大声如雷霆”用了比喻,“吞天沃日?则用夸张,使读者对钱塘江潮的气势如同亲见,感受很深。
4.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课文前三段分别描写了钱塘江潮的气势。
操练水军的情况及吴中健儿的突出表现,这些都是正面直接描写。最后一段则是从侧面描写,观潮的人越多,越是说明钱塘江潮气势的壮观,越是说明水军操练及吴中健儿的本领高强,人人都想一睹为快。这样,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
对正面描写起了衬托的作用,使文章中心更突出,更具有表现力。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问题与方法
1.从“既望”着古人对某些日子的特殊称谓。
“望”是古人对阴历十五这一天的称谓,“既”是已经过去的意思,“既望”是指过了阴历十五,因此是十六这一天。类似的称谓还有“晦”(指阴历每月的末一天)、“朔”(阴历每月的第一天地
2.如何理解?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这是宋朝杨万里的诗句,原题是《浙江观潮》,意思是,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郭,浙江横看,潮水给它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
周密在直接描写潮水之后,引用杨万里的诗句,进一步描摹了钱塘江潮的波澜壮阔的气势。
3.为什么要写教阅水军与吴中健儿在潮头弄潮?
作者在描写了浙江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之后,又花大量的笔墨来写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和吴中健儿高超的弄潮技术,使得两者相得益彰。人借水势,水借人势;人助水势,水助人势。
这样的描写,使雄伟之上更添雄伟,壮观之上更添壮观;使自然美与人文美相互融合,相互映衬,给读者极其美妙的感受,在身临其境中受到美的熏陶。
4.“虽席地不容困也”中的“虽”与现代汉语中的“虽”有何不同?
现代汉语中的“虽”一般作“虽然”解,而这句“虽席地不容闲也”中的“虽”应解为“即使”。
古代汉语中的“虽”一般情况下都解为“即使”。
五、学与练设计
1、认读
给加点的字注音。
(1)艨艟()数百 (2)倏()尔黄烟四起 (3)溯()迎而上 (4)而僦()赁看幕
根据拼音写汉字。
(1)如lu3平地 (2)吴儿善qiu2者数百 (3)出没于jing1 波万ren4 中
解释加点的字。
(1)既而渐近 既而: (2)吞天沃日 沃: (3)人物略不相睹_略不: (4)披
发文身: (5)方其远出海门 方:
填空。
(1)海_银为郭,江_玉系腰。
(2)水爆_,声如_。
(3)腾身_,而旗尾略不___
2.整体探究
(1)本文作者采用分镜头摄影的笔法,分别写了涨潮、水战、弄潮、观潮的盛况。按“自然美”“人情美”的板块,将文章分为两部分,第1段自然美,第2~4段人情美。从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角度,可将文章分为两层,第1~3段正面描写,第4段侧面烘托。
(2)第4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以人多马众侧面烘托出浙江潮的壮美。
3.背读。
文章描写细腻而精美,自选一节记背。(解说:认读是阅读文言文的基础和前提,要求是读准字音,读懂词义,读通句子;研读是阅读的重点,重在把握全文,整体感悟,它体现了语言的`训练和技能的习得;赏读是阅读的难点,其操作应本着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细腻而不杂乱的原则,它体现了情感的熏陶和语感的培养;背读就是语言的积累。)
3.赏读。
(1)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写涨潮,由远而近,顺势而下挽狂澜于笔端。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写尽了大海的威仪和气派。对潮水从形、色、声、势四个角度进行描绘,如:“仅如银线”写其形;“玉城雪岭”状其色;“大声如雷霆”描其声;“际天而来”“震撼激射”“吞天沃日”绘其势。
(2)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写参演船舰之多的句子是:_______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_______写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
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_______
写“静”的句子是:_______
写“动”的句子是:_______
六、巩固与掌握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江干上下十余里间:_江干: (2)珠翠罗绮溢目:_溢目: (3)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_倍穹:
2;本段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人多?
3.分别写一个与下列短语结构相同的短语。
(l)江干上下_ (2)珠翠罗绮. (3)车马塞途____
4.这一段中没有一句话写到潮水,是否可以删除本段?
合作探究
湖心事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奴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l.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余奴(手)()一小舟 (2)雪淞沆()砀() (3)拥毳()衣炉火 (4)有两人铺毡()对坐 (5)崇祯()五年十二月
2.翻译。
(1)是日,更定矣。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3.由“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我们可以联想到柳宗元的哪首诗? 4.这篇文章写于明亡后.而作者仍用明朝纪年,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备课人:张建国
【2018最新观潮课件】相关文章:
1.小学观潮课件
2.《观潮》课件设计
3.观潮课件
5.小学《观潮》课件
6.《观潮》课件
7.观潮说课课件
8.观潮教学课件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jiaoan/23595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