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春天》真切地描写了一个叫安静的盲童在春天充满花香的早晨竟然捉住了一只蝴蝶,并将蝴蝶放飞的故事,表达了盲童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强烈追求。这篇课文篇幅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意境隽美,所蕴涵的道理非常深刻,而四年级学生对盲童的生活缺乏体验,很难体会盲童言行的困苦、内心的孤寂以及精神的无助;对生活的思考也缺乏经历,也就难以产生深刻的感悟。教学中,教师充分挖掘学生、文本、生活等学习资源,尝试着通过不同的方法,引导孩子走进盲童的内心,感悟盲童对生活的追求,对生命的热爱,让学生轻轻松松地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从而感悟文本的真正内涵。
[片段1]研读: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师:对于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1:蝴蝶明明是被盲女孩抓住的,为什么写被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的呢?
生2:是啊!作为正常人也很难捕捉蝴蝶。上次,我看到一只蝴蝶很漂亮就想去抓,但还没等我走近,调皮的蝴蝶就飞走了。而安静是盲童,却能抓住蝴蝶,那她一定有神奇的力量。
生3:课文前面是讲安静整天呆在花丛中。我想,她身上有花的香味,所以蝴蝶才不会飞走。
生4:我认为安静抓住那只蝴蝶,不是一个奇迹。因为,我妈妈说过,盲人虽然失去了视觉,但他们的听觉、触觉要比正常人更灵敏,安静把手伸出去的时候,一定非常快、非常轻,轻得连蝴蝶也没感觉到。
[分析]孩子们用自己的眼光看待五彩缤纷的世界,他们的语言就是极为珍贵的教学资源之一。正是因为教师这种资源意识,注重引导学生对含义深刻的句子质疑,并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解疑,才有了对灵性那五彩缤纷的理解和感悟;才有了学生谈自己作为正常人也难以捕捉蝴蝶的无奈,从而佩服盲童那神奇的灵性;才有了学生大胆地认为那不是奇迹,是盲人所特有的举动。的确,只有把思考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说的时间让给学生,才能让我们聆听富有个性的感悟与理解,才能生成课堂精彩。
[片段2]研读:此时安静的心上,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曲线,述说着飞翔的概念。
[分析]这句话的理解和感悟,确实很难。而句子中所折射出来的盲女孩安静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要让学生有所感悟,则难上加难。怎样化难为易、深入浅出呢?在学生的概念中,盲人看不到任何东西,他们的世界是黑暗的。可句子却说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这是学生无法理解的。其次,学生没有作为盲人的体验,他们无法体会面对黑暗是一种什么滋味,更感觉不到看不见东西、又想看到时的那种渴望。如果仅让学生徘徊在这些文字上去读去悟,恐怕难以收到好的效果。
因此在把握学情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挖掘文本中的资源,抓住安静仰起头来张望这个句子,引导学生进行角色的转换,设身处地地从盲女孩安静的角度去思考:她最想张望什么?最想看到什么?这样巧妙地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中的主人公对话,从而使学生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走近作者的内心世界,走进文本的精神内涵,达到情感的共鸣,从而水到渠成地理解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师:你认为张望这个词用得准确吗?
生1:我认为张望是看的意思,应该用在正常人身上。安静是盲人,她看不见东西,所以不能用张望。
生2:我觉得可以用张望,虽然安静看不见东西,但从张望这个词中,我可以感受到她是多么想看见东西呀!
师:尽管安静是盲童,但她仰起头来张望。假如你就是安静,你想张望什么呢?
生1:我多么想看到蝴蝶长什么样子啊?
生2:我很想看到蝴蝶是怎样飞翔的?
生3:我想看看美丽的花园是什么样?
师:是呀!她多么希望能看看蝴蝶展翅高飞的姿势,多么希望看看那条划过天际的美丽弧线。你们说,她看到没有?
孩子们善意地回答:她看到了,她用心看到了,从书中一定这个词可以看出来。我随机出示一段话:世界上除了用眼睛看世界,还有一种内在的视觉,那可能是真实的,那就是用心去看这个世界。
[片段3]研读: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分析]这句话是整篇文章的灵魂所在。盲女孩安静的故事已经让学生有了朦朦胧胧的感受,那就是:虽然安静是个盲人,但她同样能用心感受春天,她的内心世界同样可以多姿多彩。然而,一个例子还很难让学生有深刻的体会。其实,生活中这样身残志坚的感人故事还有很多,如果能把这些作为教学资源,让学生大量地阅读、拓展,并借助课外相关资源来理解和领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是非常有效的手段。
师:盲女孩安静对春天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感动了作者,并使她明白这样一个道理
生: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师:(出示《千手观音》VCD)春节联欢晚会上,有一群特殊的演员,他们近乎完美的表演,打动了所有观众的心。此时,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生1:我感到这些盲人虽然眼睛失明,但他们心灵的窗户没有关闭。
生2:我感到这些盲人在用自己全部的身心来感受多姿多彩的世界。
生3:这些双目失明的人真可怜,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这种劲头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也要像他们一样更加地去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我还想去帮助身边那些盲人朋友,帮助他们更多地去了解他们所无法看到的一切。
师:他们是聋哑人,在听不到任何音乐的情况下,能表演出这么完美无缺的舞蹈,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生: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师:(出示海伦·凯勒的简介)读完这段海伦·凯勒的故事作品,你们明白了什么?
生: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分析]课后,教师请学生观察身边热爱生命的故事,并写成短文。在学生的笔下,有乐于助人的聋哑少女;有乐观向上的轮椅少年;有笑对人生的张海迪、桑兰;有顽强求生的蚂蚁从神情饱满的字里行间,我能深深地感受到:四年级的学生已经读懂了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的真正内涵。
教学中,教师没有就句子解释句子,而是根据这句话,拓展了大量相关的学习资源,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千手观音》,那些聋哑人同样创造了令正常人发出惊叹的奇迹。他们虽然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但他们同样能创造缤纷的世界。同时,又向学生介绍了海伦·凯勒,她那身残志坚的精神,再一次让学生明白残疾人也可以生活得那么快乐。而阅读链接中海伦·凯勒所写的那段话,她对植物细致入微的感受,又一次让学生领悟到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生命的真谛。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善于领着学生在吃透文本的基础上,超越教材,跳出文本,拓展更多的课外资源,阅读生活这本无字书。这样才能让学生轻轻松松地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而感悟文本的真正内涵。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jiaoan/10455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