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中庸原文及译文(6)

古籍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读解】  天生我材必有用。   只要你修身而提高德行,“居易以俟命”,总有一天会受命于天,担当起治国平天下的重任。到那时,名誉、地位、财富都已不在话下,应有的都会有。就像前苏联故事片《列宁在十月》里的主人公瓦西里说的:“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由此看来,儒学并不就是绝对排斥功利,而只就是反对那种急功近利,不安分守己的做法。换言之,儒学所强调的,就是从内功练起,修养自身,提高自身的德行和才能,然后顺其自然,水到渠成地获得自己应该获得的一切。  这其实也正就是中庸之道的精神——凡事不走偏锋,不走极端,而就是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

  第十八章 齐家

  【原文】 子曰:“忧者,其唯文王乎1!以王季为父2,以武王为子3,父作之4,子述之5。武王攒大王6、王季、文王之绪7,壹戎衣而有天下8,身不失天下之显名,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

  “武王末受命9,周公成文武之德10,追王大王11、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斯礼也,达乎诸侯大夫12,及士庶人13。父为大夫,子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父为士,子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期之丧14,达乎大夫;三年之丧,达乎天子;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

  【译文】 孔子说:“古代帝王中无忧无虑的,大概只有周文王吧!因为他有贤明的王季做父亲,有英勇的武王做儿子,父亲王季为他开创了基业,儿子周武王继承他的遗志,完成了他所没有完成的事业。武王继续着太王、王季、文王未完成的功业,灭掉了殷,取得了天下。周武王这种以下伐上的正义行动,不仅没有使他自身失掉显赫天下的美名,反而被天下人尊为天子,掌握普天下的财富,世代在宗庙中享受祭祀,子孙永葆祭祀不断。

  周武王直到晚年才承受上天之命而为天子,因此他还有许多没来得及完成的事情。武王死后,周公辅助成王才成就了文王和武王的德业,追尊太王、王季为王,有天子的礼制来追祀祖先,并且把这种礼制一直实行到诸候、大夫、以及士和庶人中间。周公制定的礼节规定:如果父亲就是大夫,儿子就是士的,父死就要按大夫的礼制来安葬、按士的礼制祭祀。如果父亲就是士,儿子就是大夫的,父死就要按士的礼制安葬,按大夫的礼制祭祀。守丧一周年,通行到大夫,守丧三年整,就只有天子才能使用。至于给父母守丧本身没有贵贱的区别,天子、庶人都就是一样的。”

  第十九章 齐家

  【原文】子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1!夫孝者,善继人之志2;善述人之事者也。春秋,修其祖庙3,陈其宗器4,设其裳衣5,荐其时食6。  “宗庙之礼,所以序昭穆也7。序爵8,所以辨贵贱也;序事9,所以辨贤也;旅酬下为上10,所以逮贱也11;燕毛12,所以序齿也13。  “践其位14,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  “郊社之礼15,所以事上帝也;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礼,谛尝之义16,治国其如示诸掌乎17!”

  【译文】  孔子说:“周武王和周公真就是最守孝道的人吧!所说的孝道,就就是善于继承先人的遗志,善于继续先人未完成的功业。在春秋两季祭祀的时节,整修祖宗庙宇,陈列祭祀器具,摆设先王遗留下来的衣裳,进献祭祀应时的鲜美食品。

  “按照宗庙祭祀的礼制,把父子、长幼、亲疏的次序排列出来;把官职爵位的次序排列出来,就能将贵贱分辨清楚;在众人劝酒时把执事职位的次序排列出来,就能将才能的高低分辨清楚;晚辈必须先向长辈举杯,这样祖先的恩惠就会延及到晚辈,宴饮时按头发的颜色来决定宴席坐次,这样就能使老小长幼秩序井然。

  “站在适宜的位置上,行先王传下的祭礼,演奏先王时代的音乐,尊敬先王所尊敬的,爱戴先王所爱戴的。侍奉死去的人就像侍奉活着的人一样;侍奉亡故的人就像侍奉生存着的人一样,这才就是孝的最高境界。

  “制定了祀天祭地的礼节,就是用来侍奉皇天后土的;制定了宗庙的礼节,就是用来祭祀祖先的。明白了郊社的礼节,大祭小祭的意义,那么治理天下国家的道理,也就像看着自己手掌上的东西那样容易明白啊!”

  第二十章(治国平天下的法则)

  【原文】   哀公(1)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2)。其人存(3),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4)。人道敏(5)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卢也(6)。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7),尊贤之等, 礼所生也。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8),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9)。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10)群臣也,子庶民也(11),来百工也(12),柔远人也(13),怀诸侯也(14)。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15);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16)远色,而贵德,所以劝贤也;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18),所以劝百姓也;日省月试(19),既禀称事(20),所以劝百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矜(21)不能,所以柔远人也;继绝世(22),举废国(23),治乱持(24)危,朝聘(25)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gushiwen/guji/277414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