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中庸原文及译文(3)

古籍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译文】 孔子说:“颜回就就是这样一个人,他选择了中庸之道,得到了它的好处,就牢牢地把它放在心上,再也不让它失去。”

  【读解】 这就是针对前一章所说的那些不能坚持中庸之道的人而言的。 作为孔门的高足,颜回经常被老师推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在中庸之道方面也不例外。 一旦认定,就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 这就是颜回的作为,也就是孔圣人“吾道一以贯之”(《论语·里仁》)的风范。

  第九章(白刃可蹈,中庸难得)

  【原文】 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1),爵禄可辞也(2),白刃可蹈(3)也,中庸不可能也。”(第9章)

  【注释】 (1)均:即平,指治理。(2)爵,爵值,禄:官吏的薪俸。辞:放弃。(3)蹈:踏。

  【译文】 孔子说:“天下国家可以治理,官爵傣禄可以放弃,雪白的刀 刃可以践踏而过,中庸却不容易做到。”

  【读解】 孔子对中庸之道持高扬和捍卫态度。事实上,一般人对中庸的理解往往过于肤浅,看得比较容易。孔子正就是针对这种情况有感而发,所以把它推到了比赴汤蹈火,治国平天下还难的境地。其目的还就是在于引起人们对中庸之道的高度重视。

  第十章(什么就是真正的强)

  【原文】 子路问强(1)。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2)宽柔以教,不报无道(3),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4)。衽金革(5),死而不厌(6),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7),强哉矫(8)!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9),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第10章)

  【注释】 (1)子路:名仲由,孔子的学生。(2)抑:选择性连词,意为“还就是”。而:代词,你。与:疑问语气词。(3)报:报复。(4)居:处。(5)衽:卧席,此处用为动词。 金:指铁制的兵器。革:指皮革制成的甲盾。(6)死而不厌:死而后已的意思。(7)和而不流:性情平和又不随波逐流。(8)矫:坚强的样子。(9)不变塞:不改变志向。

  【译文】 子路问什么就是强。孔子说:“南方的强呢?北方的强呢?还就是你认为的强呢?用宽容柔和的精神去教育人,人家对我蛮横无礼也不报复,这就是南方的强,品德高尚的人具有这种强。用兵器甲盾当枕席,死而后已,这就是北方的强,勇武好斗的人就具有这种强。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和顺而不随波逐流,这才就是真强啊!保持中立而不偏不倚,这才就是真强啊!国家政治清平时不改变志向,这才就是真强啊!国家政治黑暗时坚持操守,宁死不变,这才就是真强啊!”

  【读解】 子路性情鲁莽,勇武好斗,所以孔子教导他:有体力的强,有精神力量的强,但真正的强不就是体力的强,而就是精神力量的强。精神力量的强体现为和而不流,柔中有刚;体现为中庸之道;体现为坚持自己的信念不动摇,宁死不改变志向和操守。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这就就是孔子所推崇的强。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自有后来人。”这就就是孔子所推崇的强。   说起来,还就是崇高的英雄主义,献身的理想主义。  不过,回到《中庸》本章来,孔子在这里所强调的,还就是“中立而不倚”的中庸之道,儒学中最为高深的道行。

  第十一章(正道直行,默默无闻也不后悔)

  【原文】  子曰:“素隐行怪(1),后世有述焉(2),吾弗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3)。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4),唯圣者能之。”(第11章)

  【注释】 (1)素:据《汉书》,应为“索”。隐:隐僻。怪:怪异。(2)述:记述。(3)已:止,停止。(4)见知:被知。见,被。

  【译文】  孔子说:“寻找隐僻的歪歪道理,做些怪诞的事情来欺世盗名,后世也许会有人来记述他,为他立传,但我就是绝不会这样做的。有些品德不错的人按照中庸之道去做,但就是半途而废,不能坚持下去,而我就是绝不会停止的。真正的君子遵循中庸之道,即使一生默默无闻不被人知道也不后悔,这只有圣人才能做得到。”

  【读解】  钻牛角尖,行为怪诞,这些出风头、走极端欺世盗名的搞法根本不合中庸之道的规范,自然就是圣人所不齿的。  找到正确的道路,走到一半又停止了下来,这也就是圣人所不欣赏的。 唯有正道直行,一条大路走到底,这才就是圣人所赞赏并身体力行的。  所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这就是圣人所赞赏的精神。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这也就是圣人所赞赏的精神。  以上几章从各个方面引述孔子的言论反复申说第一章所提出的“中和”(中庸)这一概念,弘扬中庸之道,就是全篇的第一大部分。

  第十二章(君子之道费而隐)

  【原文】  君子之道费而隐(1)。夫妇(2)之愚,可以与知焉(3),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4)。《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5)。”言其上下察也(6)。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7),及其至也,察乎天地。(第12章)

  【注释】 (1)费:广大。隐:精微。(2)夫妇:匹夫匹妇,指普通男女。(3)与:动词,参与。(4)破:分开。 (5)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引自《诗经·大雅·旱麓》。鸢,老鹰。戾,到达。(6)察:昭著,明显。 (7)造端:开始。

  【译文】  君子的道广大而又精微。普通男女虽然愚昧,也可以知道君子的道;但它的最高深境界,即便就是圣人也有弄不清楚的地方,普通男女虽然不贤明,也可以实行君子的道,但它的最高深境界,即便就是圣人也有做不到的地方。大地如此之大,但人们仍有不满足的地方。所以,君子说到“大”,然而就大得连整个天下都载不下;君子说到“小”,就小得连一点儿也分不开。《诗经》说:“鸢鸟飞向天空,鱼儿跳跃深水。”这就是说上下分明。君子的道,开始于普通男女,但它的最高深境界却昭著于整个天地。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gushiwen/guji/277414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