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灰椋鸟》评课稿

稿件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5月28日,我听了著名特级教师潘文彬执教苏教版五年级的《灰椋鸟》第一课时。

《灰椋鸟》评课稿

  《灰椋鸟》是一篇写鸟的散文,作者徐秀娟在描写灰椋鸟的时候,形状、习性等方面着墨很少,集中描写的是壮观的归林场面,由于作者本身是在林场工作的,因此对鸟类非常喜欢,文中的字词还常常反映出作者的这种感情来。

  因此,我们可以看看,潘文彬老师如何教场面描写,看看如何教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看看第一课时如何处理识字写字,再看看如何体现高段语文的特点的。

  关于场面描写,我想一个是点面结合,既有细节描写,也有概括描写。潘老师首先是引导学生概括出描写了什么,然后回到这些段落中细读,再读出自己的感受来。也就是先整体感知再精读感悟,当然第二课时还应该有个回归整体。

  体会情感,倒是由一个课堂生成引发的,但似乎潘老师只推进到体会美。一个学生谈感受的时候,提到了“喜庆”,有些突然,因为之前的学生都在讲壮观、数量多之类的,潘老师及时抓住了这个生成,肯定地说:“有道理!”发言的孩子更有底气了,读出了“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这一句,潘老师立刻抓住继续引导:“在夕阳的映照下,这些穿着盛装的少女,感觉怎样?”此时,学生就有一种审美体验了。不过,我觉得此处还能更进一步,作者为什么要写得如此美丽呢?或许就能帮助孩子更清晰地体会到徐秀娟的喜爱之情了。

  识字写字方面,我感觉有两点值得解读。一是识字注重语境,他抓住“翘首”一词让孩子们体会两个句子中的不同含义,同样的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含义不同,这就是在教语言的运用了。分辨不同的含义,大多数语文老师都有这个能力,相比之下,潘老师高明在哪呢?我觉得就是找出“翘首”这个词进行教学的敏感能力,这种专业的敏感力恐怕是语文老师的一种硬功夫。

  另外,写字方面潘老师采用学生自学的方式,学生自己读帖,自己选择描红,自己上台范写,自己评价,再自己临写,主体地位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整个教学环节,我觉得最出色的是最后一个,就是“个性化朗读”,我想这也是潘文彬老师最拿手的,与他后面的报告也是一脉相承的,因为报告中重点提到个性化朗读。

  这个环节出彩多。前面提到的“喜庆”就是在这个环节生成的,还有一个就是“两处声音描写”,学生读到了声音描写的段落,潘老师引导他概括出这是声音的描写,然后启发他们找找另一个描写声音的地方,最后比较两处声音的描写有何不同,从而体现出了高段语文的特点,就是关注语言的表达方式,非常精彩。

  导入部分,我有疑问。潘老师先是出示灰椋鸟的图片,让学生描述,然后用“那么徐秀娟是怎样描述的呢?”过渡到下一个环节。徐秀娟肯定与学生的描述不同,肯定高明,否则就不会入选教材了,高明在哪?比如场面描写,比如拟人等修辞的运用,比孩子们只会说说颜色什么的强多了。那么,是不是说孩子们就是不如作者呢?我想没有那么简单,作者是因为长时间的观察才写出来的,我不知道潘老师假如有第二课时会不会提到这点。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gongwen/xinwengao/189740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