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周长》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来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也是后面学习计算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 一、本课成功之处:
1、目标明确。
本节课老师通过回顾旧知 ,导入课题。既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后面 学习做好铺垫,又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使学生一开始就明确本节课研究的是什么问题。
2、情境激趣。
在本节课中,两只蚂蚁爬树叶的边线一周的情境,使学生初步直观认识什么是周长。接下来,老师创设了实践活动的情境,通过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算一算等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索,在充分的体验中,感悟周长的实际含义。这些情境地创设,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环节清晰。
第一个教学环节是通过观察两只蚂蚁爬树叶的边线比赛,让学生直观感知树叶边线一周的长度是这片树叶的周长;第二个教学环节,通过摸一摸、描一描树叶的边线,得到树叶的轮廓,拓宽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从而认识了周长的意义。第三个环节为了确实达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直观感知”图形的周长,有设计了小摸一摸、画一画平面图形的周长活动,组织学生经历了一个理解图形周长的含义的过程;第四个环节算一算周长活动,学生在测量后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面图形的周长的含义,为后面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整个教学重视学生的实践体验,比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中“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这一理念。
二、值得商榷的地方:
1、教学中教师在让学生通过描一描、摸一摸等活动充分感知了什么是周长后,让学生说的不够。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一下自己对周长的理解,更形象生动印象深刻。
2、教学中教师设计了让学生摸物体的面的周长。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对学生的错误要及时引导和纠正。当学生发生线、面混淆时,注意区分体、面、线的区别,适当引导学生理解线来自于面、面来自于体。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gongwen/xinwengao/11873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