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范文5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能无误进行,往往需要预先制定好方案,方案是有很强可操作性的书面计划。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郁、澈”等9个宇,学会“林、郁”等13个字。正确读写“山谷、森林”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乱砍伐树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教学难点是联系生适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
1、小黑板(字词)。
2、课前布置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与森林的破坏情况、植物与水土流失、植物与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
教学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投影插图,导入新课
1、师:山谷中,有这样一个小村庄,请同学们看一看,它给你留下怎样丁怎岸的印象?
2、学生讲述自己的感受,体会小村庄的环境之美。
3、今云,我们就读一读这个小村庄的故事。(出示课题)让我们把时光倒回到许多年前开始。
二、自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字,指正字音。
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盖房、裸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咆哮
应有尽有、锋利、喘气儿、黎明
3、边读边思考:小村庄结果怎么样了?
三、汇报交流思考的问题。
小结: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最后在一场大雨中消失得无影无踪,真令人痛心,这到底是谁造成的呢?我们下节课探究这个问题。
四、熟读课文,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1、自己练习讲述。
2、指名讲述。评价读音的准确,故事的完整。
第二课时
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
1、自已练习读。
2、小组内读,评议后再练习。
3、指名读,师生评议。
(1)第1段要读出小村庄环境之美。
这样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后来在一场大雨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呀!是谁毁了的呢?
(2)深入学习2、3段。
①理解第二段第三句话:具体给这十几户人家取一些名字并描述他们的行为。
②把“一间间、一栋栋的房子,应有尽有的家具、工具”说一说。
③说说对“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这句话的理解。
④朗读指导:读出小村庄人们的行动以及村庄变化的过程。
(3)学习最后两段。
①去掉“还”字跟原句比较,找出问题的实质。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大雨没喘气”和“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体会悲惨的无法挽回的结局。
③过渡:事实正像我们所预料的那样,这个小村庄的人们在享受了斧头带给他们的好处之后,最终还是让这些斧头给毁了一切。
④“什么都没有了”指的是什么没有了,你能具体说说吗?
⑤议议如何读好这两段,再试试。
二、总结全文。
1、有感请地朗朗全文。
2、你想对小村庄的人说什么?
第三课时
一、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给每个生字组词。
2、认记字形,交流方法。
3、点拨字形:
森、葱、犁、喘、黎在田字格中的比例应该协调。“葱”的中间是“匆”不是“勿”;“裸”的左半部分是“衣补”不是“示补”;“黎”的上部右边的不能写成多一撇的“勿”;同样是“木”这个部件,在“森、栋、柴”中就有很大的不同;很多独体字作偏旁时具体形状要发生改变,如“葱”中的“心”、“砍”的“石”。
4、书写练习。
二、巩固练习
1、抄写自己认为意思深刻的句子。
2、记下一则广告,想想根据本课内容,你会写一句什么?写下来。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一、 教学目标 :
(一)能力目标
1、 学习“每”“辄”等词的古义;了解“未之知”这种与现代汉语语序不同的句子。
2、 学会分析三种比喻句的不同表达效果。
(二)美育渗透
领会作者文中所充溢的热爱春天,热爱自然的激情的熏陶。
二、 难点、重点
1、 文章表现出来的热爱春天、热爱自然的激情。 2、 三种比喻句的不同表达效果。
三、重难点突破:
阅读文章,体会文中的激情。
阅读——讨论——体会比喻句的不同效果
四、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质疑法、讨论法
媒体设计:(略)
教学课时:1
五、 教学流程
(一)新课导读:
1、同学们,前面我们在柳宗元的陪同下,游览了湖南永州市的小石潭;与苏轼相伴,欣赏了“积水空明,藻荇交横”的承天寺夜景;在徐霞客的指引下,登游了极其险俊难攀的恒山。今天,我们将“挥师北上”,看看北京东直门的满井一带又有什么好看的景致,走,我们也随袁宏道踏青去!
2、范读课文 学生评价 教师点拨
3、整体感知:久居城内,满眼都是红墙碧瓦。一旦到了郊外田野,满地绿意,满眼山光水色,不禁喜不自胜。这篇文章就是作者与友人游历了满井后写的一篇浸透着早春芳馨和感念大自然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的美好情怀的佳作。
4、学生自读课文,消灭文字、词语障碍
注意“斫、遁、砾、茗、鹄、呷、蹇”等几个字的读音。
5、学生齐读课文 教师点评
6、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然后在班上交流。
A.同桌借助参考工具书及课文注解疏通全文大意。 同时圈画疑难词句,并向老师提出质疑。 集体解疑,教师点拨。
(泉:泉水,用泉水、茗:茶,煮茶、lei2:酒杯,举着酒杯、红装:穿着艳装—名词动用)
B.作者围绕“满井”写了哪些内容?
讨论明确:柳枝、麦苗、土、冰(水)、山峦、鸟、鱼、游人(板书)
C.作者抓住了这些事物怎样的特点?从原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讨论明确:
水——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gongwen/huiyifangan/43331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