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的教学工作总结范文(通用5篇)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就算追也追不到,在过去这段时间的教学中,我们一定收获不少,不如来个总结以对过去教学工作做个分析和借鉴。那么一份同事都拍手称赞的教学总结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一年级的教学工作总结范文(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一年级的教学工作总结1
半年来,高一年级在学校行政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体教师的辛勤努力,各方面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学生管理方面
1、高一年级是高中阶段的基础年级,是对学生进行行为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我们充分利用这一时机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由军训开始,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磨练他们坚强的意志。从语言文明开始净化我们的校园语言环境,样长多次强调“习惯即人生”,因此我们着重学生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及时表扬表现优秀的的同学,对各方面习惯差的同学逐步纠正。为下一阶段打下了坚实的习惯基础。
2、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
在入学之初,我们就召开了各班前十名同学的“理想与目标”座谈会,让学生畅谈自己的理想,并教育他们要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
组织学生观看大型纪录片《为了胜利》,并且我们还利用象“12.9”等纪念日,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感恩节”前夕,我们组织高一全体学生观看了影片《暖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要我们的学生学会感恩,应该感谢父母、学校和老师为他们创造了这么好的学习环境,没有理由不好好学习。
充分利用班会、板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全年级形成一种弘扬正气,打击歪风邪气的良好氛围,对建设良好的班风学风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3、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一入学,各班成立了班委、团支部让他们明确职责和任务,在班干部的选拔上,要求注重成绩和能力两个方面,以便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真正达到了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的目的。
4、狠抓班风学风建设,为学生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年级组以自习纪律为突破口,强化班风学风,要求各任课教师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班主任,对学风不太好的班级,提出整改建议,达到全年级一盘棋。
5、狠抓“两操”及寝室管理。“两操”要求做到“静齐快”,进入宿舍不能大声喧哗,要按时就寝,按时起床,搞好宿舍卫生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6、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对各班后十名学生实行承包,教师定期对承包者谈话,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学习情况,各方面取得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尽可能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二、教师管理方面
1、注重团队意识的培养,充分发挥集体的整体优势,现在高一老师团结一致,互帮互助,亲如一家,为工作和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2、狠抓坐班纪律,要求按时上下班,办公时间不长时间聊天、认真备课、批改作业。
3、要求青年教师必须加强学习,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强化质量意识,争创教学能手,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4、在高一年级深入学习洋思教学经验,积极推行“双导教学法”,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召开双导教学经验交流会。
5、坚持月考制度,本学期组织了两次月考和一次期中考试,第一月考重点抓考风考纪,第二次月考重点抓答题的规范性,对于没有将答案写在指定位置,或者解题不规范的,要扣除相应的分数。
6、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利用班会、板报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坚持每周座谈,总结交流,取长补短,相互提高。
三、其它方面的工作:
1、建立高一新生的学籍档案。
2、对各科作业进行检查。
3、与语文组配合,举办了高一年级演讲辩论赛。
4、组织了高一年级的理化知识竞赛、史地政知识竞赛、英语单词竞赛等。
5、其它常规性工作。
总之,通过半年的工作,各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是觉得存在不少问题,我相信下学期,在高一全体教师的支持、配合和共同努力下,我们高一年级的工作一定会再上新台阶。
高一年级的教学工作总结2
与高年级教学相比,高一年级的教学有许多不同之处,值得好好反思。高一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有时会存在一些"尴尬"的地方。比如,从高一年级开始字词不再是教学重点,但字词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很重要,没办法轻视;阅读理解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高一年级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的写出自己见闻、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学生一下子对作文感到非常头疼,老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面对这些问题,面对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一、钻研教材、了解学生
一切从实际出发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是首先值得考虑的问题。在对教材、教参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如,本册教材注意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通过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注重学生对课文独特的感受。但对一些知识点在练习中虽有所反映,要求却不够明确,如标点符号的使用、比喻句、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的了解、句式的训练等。有了对教材较为正确、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能扬长避短、课内外互相补充,使教材更加完善。教材中的阅读课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这又是另一个摆在面前的难题。我觉得这时教师就要对你的学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通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我想,这也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备课的一个方面吧。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习情况不断调整。
二、不断实践,不断完善
优化课堂教学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高一年级刚刚从初中过渡上来,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通过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小结、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在课后及时反思、小结,在后面的几篇课文学习时,我特别注意这些问题,不再为了课堂的"完美"而勉强学生,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的再次发生。
三、挑战自我、充实自我
在否定中成长课上到现在,真的觉得是和学生在一起成长,有得有失。但最近却不断地发现经常在教学中遇到"瓶颈",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课文如果只用那么几种教学模式去上,学生马上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有时对你的教学思路一清二楚,这样的课还有什么味?作文的教学有时会感到"束手无策",只是通过讲讲要求、读读例作、尝试写写、作后评价,学生怎会对作文感兴趣呢?如何穿越"瓶颈"领略更宽广的教学天地,这又是我最近在不断反思的问题。多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对自己的教学多反思,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希望能冲破瓶颈,的新天地反思语文课堂中的几种现象:
1、自主的价值在于学生自主的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但这一切的前提是,教师的主导一定要在事前有了足够的铺垫,学生已经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
2、探究最重要的是要避免事事探究,对一个问题能从不同的角度探究,探究既要注重过程可也不能忽略结果,探究的目的是为了问题解决。
3、盲目活动很可怕。虽然新课标强调对话,认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但是并不等于在课堂中阅读理解的过程以教师、学生的一问一答来完成即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整堂课一个讨论接一个讨论,一个交流接一个交流,学生个体阅读、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太少,特别是学生的默读、静思、写作时间多被挤掉,最终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4、语文学科要有语文学科的特色,语文的文学性和趣味性不能忽视。盲目综合,把语文上成科普课、生物课、思品课不可取。不管在课上扩充的是什么材料采用的什么活动,其落脚点都必须为听说读写服务,为积累语言,沉淀语感服务。
5、课本不能丢。不能拿着新课标中提倡"否定课本中心"的说法当尚方宝剑,完全忽视文字本身所承载的价值观念,文化背景,去追求所谓的"新意""创新"还有什么意义?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gongwen/gongzuozongjie/40511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