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顺义工业区调查报告
位于北京顺义区的三帝打印科技有限公司工作车间。如今,创新已经融入企业的血液。
国家地理信息产业园,机场东路2号。在正元地理信息公司的智慧城市模拟平台上,讲解员正在向参观者演示井盖监控预警系统,一个模拟井盖被拎起,监控后台立即发出警报声并在电子屏幕上显示事故井盖位置编号等信息,方便精准调度处理。
临空经济核心区,安祥大街5号。三帝打印科技公司的生产车间内,一台3D打印机正在打印一个汽车发动机缸件浇铸模具。整个打印过程耗时20多个小时,而传统生产工艺则需要2个月时间。
天竺综保区,保汇一街8幢117室。大洋洲进口商品展示店内,袋鼠公仔、乳制品、羊毛制品、红酒等物品摆满了一货架,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聚优澳品,顾客或合作商家可以直接下单购买与海外同质同价产品。
转型升级:
主动,主动,再主动
按照经济学的路径依赖理论,一个地区一旦选定了一种发展路径,其发展的惯性力量会使最初的选择不断自我强化。因为随着发展规模的扩大,加上内部板块的跟进模仿效应、职能部门对路径的协调效应、人们对这种路径的适应性预期和既得利益的约束等因素,改变的难度也会持续增加。北京顺义区主动实施第二次转型升级的动机是什么?往哪个方向转?
顺义区委书记王刚介绍,与国内许多农业区县一样,顺义的第一次转型主要解决工业项目“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的问题。第二次转型是建立在对发展新阶段特征的把握上——临空经济进入开放合作、港城一体的新阶段;产业发展进入创新驱动、提质增效的新阶段;城市发展进入完善功能、提升品质的新阶段;生态环境建设进入整体推进、源头防治的新阶段;社会建设进入创新治理、深化服务的新阶段。在这样的阶段性特征下,顺义区必须加快推动临空经济区向国际航空中心核心区转型升级,产业发展向创新创造转型升级,重点新城向和谐宜居新家园转型升级,生态环境建设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转型升级,社会建设向共建共享转型升级。
1993年至2002年,从历史上的农业大区转型为现代化工业大区,顺义用了整整10年;从2003年至2012年,又一个10年里,顺义的工业由大变强,地位不断巩固。彼时的顺义,头顶上的两个光环十分耀眼——京郊粮仓、工业强区。在1000余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既有广阔的良田,也有飞机制造、汽车制造等大型企业,经济总量稳居北京各郊区县首位。然而,就在人们艳羡顺义发展的势头之猛,前景之好,纷纷前来学习、取经的时候,2013年,顺义紧紧把握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开始了新一轮转型。每次转型,顺义都主动克服路径依赖,实现自我突破。
转型,首先要有型可转。在这一点上,顺义是有底气的。
在改革开放初期,顺义有着“京郊粮仓”的美名。顺义处于北京市东北部,既是燕山南麓,又在华北平原的北端,1000多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平原面积占95.7%,耕地资源丰富。区域内有大小河流20余条,农业用水旱涝无虞。粮多好酿酒,北京两个著名酒品牌——牛栏山和燕京,都出自顺义。
顺义的第一次转型是从京郊粮仓这个“型”起步,从农业大区主动转向工业强区。
自1992年北京顺义规划建设第一家开发区——林河工业开发区以来,顺义区进入工业发展时代。依托首都机场建设临空经济区、引进大型制造业项目建设汽车生产基地、加快城镇化建设新城中心区、承办奥运会和花博会等世界级展会带动体育休闲产业……一路走来,顺义从农业大区发展为工业强区。
纵向自我比较,到2008年,顺义三产比例中第三产业首次超越第二产业,农业占比缩小为个位数;与兄弟区县横向比较,顺义工业增加值连续多年位居北京市首位,地区生产总值连续多年稳居京郊区县第一。
再与国外城市比较,以汽车产业为例,2012年顺义的汽车生产基地产能已达到105万辆,超越了美国著名的汽车城底特律。
2013年,顺义已经形成汽车与交通设备、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基础与新材料、都市工业、生物医药6大主导产业,全区产业发展已形成航空产业集群和汽车产业集群两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北京重点新城、高端产业基地和郊区科学发展排头兵的地位不断巩固。
就在工业强区地位牢牢坐稳的时候,顺义主动提出第二次转型升级。2013年底,顺义区委、区政府召开务虚会,就第二次转型升级展开探讨研究。顺义的第二次转型升级拉开帷幕。
转型方法论:
园区整合做减法
招商标准做加法
发展格局、发展动力和发展理念是路径依赖的三个层次,顺义的转型升级也是从发展格局调整开始,实现动力切换,并在此过程中形成新的发展思路。
顺义的第一次转型升级始于1992年首个园区——林河工业开发区的成立,之后涌现出各种功能园区,共同促进顺义由农业大区转型为工业强区。第二次转型升级也恰恰从功能园区的格局整合开始。
顺义区发改委主任于长雷说:“各功能园区都作出了历史贡献,但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功能园区小而散的特点也显现出来。比如,有时出现多个功能园区争取一个引资项目的情况,在政策优惠等方面竞相加码,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2014年3月份,顺义设立“北京临空经济核心区管委会”,整合国门商务园、空港工业开发区、空港物流基地3个功能板块。2014年底,北京科技创新产业功能区和北京顺义绿色生态产业功能区挂牌成立,至此,顺义区11个产业园区整合成3大板块:围绕机场形成的临空经济服务板块,以汽车制造为龙头的高端制造板块,以及东部和北部的绿色生态板块。
顺义区实行功能园区与街道、镇共建机制,鼓励街镇与邻近功能园区对接发展,制定合理的利益分配,保护和延续参与建设园区的积极性。
这种整合不是简单的分配拼凑,顺义区通过标准厂房定制、企业孵化园、持有物业、土地弹性出让、土地租赁等方式,引进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重大产业项目。记者采访的三帝打印科技公司,就位于生产不冻液的蓝星公司内。在临空经济核心区管委会协调下,蓝星公司将闲置生产车间提供给对土地厂房面积要求不高的三帝公司,实现局部“腾笼换鸟”。
园区整合做减法,招商标准做加法。整合过程中动力切换同步进行,推进产业发展向创新创造转型升级。
2015年起,招商标准也由之前单纯的招大引强,调整为全要素招商,对项目产业定位、投入产出、科技创新、节能环保、安全稳定、人口调控、社会管理等7个方面开展综合评价。顺义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兰雄景介绍,截至目前,顺义全区共组织20批次全要素评价,43个符合区域发展需求的高精尖项目通过评价,60个不符合全要素评价要求的项目被拒之门外。
临空创新创业示范基地位于顺义区空港工业区B区,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些房间还在装修,从事机器人工程教育的北京尚奇科技有限公司是该示范基地首批入驻的企业之一。“我们看中顺义有比较大的工业,将来能够很好地嫁接。”总经理黄水明告诉记者,结合顺义的工业特点,尚奇科技将与一些大企业联合推出特色实践课,把学校里的一些创意推送到企业进行孵化。
科技创新产业功能区管委会副主任张友生介绍,功能区紧抓科技和创新两个要素,一方面引进高科技项目,另一方面建设创新平台。今年以来,功能区已经与高等院校合作建设了北京虚拟现实产业研究院和协同创新研发中心,促进了创新成果产业化。目前,功能区已建成8个创新平台,累计成功孵化企业120余家。“十三五”期间,功能区将启动“553”人才工程,力争引进50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领军人才,500名高层次科技管理人才,3000名科技创新创业人才。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gongwen/diaochabaogao/32249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