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小的时候,我就和妈妈一起依依呀呀地背诵唐诗。我对这些诗总是似懂非懂,一知半解,只是妈妈说一句,我就随着她的话发出差不多的声音罢了,常常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可是也奇怪,这些古典的诗句深深烙进我的脑海里,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不灭的痕迹,等到我略学会认字时回去品读,总有意想不到的奇妙收获。
读到杜甫的“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时,我的眼前便会幻出一副繁华的中国画:院子里怒放着大朵大朵雍容华贵的牡丹,鲜红的颜色仿佛涂上去的,娇艳得快要滴下来。其间可爱的小精灵——蝴蝶,闪着翅膀在花丛中穿梭,黄鹂好像也被这氛围感染了,扑着翅膀,从一棵树飞到另一棵树上,雀跃地欢叫不已。好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林府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我有些难解,但是当我想到外婆家那棵虬枝横斜的梅花树时,这个问题便迎刃而解了。上次我去外婆家时,正是连续几天下雨后刚放晴的黄昏。院子里梅花树旁的低处积起了一个浅浅的小水洼,梅花树潇洒有力的枝干的影子便影影绰绰地投射到水面上了,四周还点缀着一圈错落有致的蕨类植物所聚成的“花边”。粉红的梅花映得小水洼清澈的面庞泛起了红晕,朦胧的金辉给小水洼被衬得碧绿的裙子镶上一条金边,若隐若现的梅花香味和着山中雨后清新的空气,使人格外神清气爽。这幅精致的画面无论画什么形式的画,都别有一番风韵。
看到白居易笔下“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的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的贫困与“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的鲜明对比,我不禁感到愤怒,更可恨的是他们“手把文书口声敕,回头叱牛牵向北”,和“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的举动。当时的社会制度是多么的不合理!只要是帝王需要,拿出很少的一部分物资就能买到价格相差甚远的物品,而且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这对当时处于社会底层的老百姓是多么的不公平!我虽然没有切身体会,读过此诗却难以抑制心中愤愤不平的情感。
就这样,我在诗歌的海洋里徜徉。我领略了“王孟”明快幽静的山水诗,也浏览了“高岑”豪情冲天的边塞诗,我感受了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浪漫主义情怀与卓越想象力,也欣赏了杜甫“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现实主义风格和忧国忧民之心,我翻阅了《诗经》独有特色的诗篇,也阅读了曹操父子精炼简洁的建安体诗。荡舟西湖,舌尖便会跳上“风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荫来”的诗句;散步庭院,脑海便会浮出“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的意境;重游故地,心里便会生出“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感叹;漫步古寺,思绪便会融进“山光阅鸟性,潭影空人心”的禅机。
最后也套用一句李煜的词:问君能有几多“感”,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总与我相伴。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xieyishoushi/7820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