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信息技术说课稿三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信息技术说课稿3篇,欢迎大家分享。
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学生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已经学会了从网上下载资源和收发电子邮件,但网络资源往往以压缩文件的形式提供共享,电子邮件中也经常使用压缩文件作为附件进行传输,因此本课《文件的压缩与解压缩》可以作为拓展内容供学生学习,虽然教材中没有要求,但让学生学会压缩和解压缩文件,可实现初高中的衔接,为今后的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六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Internet的基本操作方法,如:浏览器的打开,网址的输入,搜索引擎等操作,并学会了把Internet上信息下载到本机的方法,也学会了收发电子邮件,但网上会下载到很多压缩文件,电子邮件也经常使用压缩文件作为附件进行传输,对于压缩文件,学生充满了兴趣,因此可以让他们了解什么是压缩与解压缩,并学会对下载的压缩文件进行解压缩的处理能力和能根据需要压缩文件的能力,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目标的确立
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文件压缩的优点、压缩率
了解常见文件类型的压缩效果;
了解其他文件压缩与解压缩的工具软件;
了解文件压缩与解压缩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掌握使用WinRAR进行文件压缩的操作方法;
掌握使用WinRAR进行文件解压缩的操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学生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强化学生的信息意识。
教学重点:文件的压缩与解压缩
教学难点:文件的压缩与解压缩的应用
四、教法学法
1.任务驱动法: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景,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直观性和形象化,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
2.分层教学法:学生的个别差异、学习能力的差异比较明显,可根据情况要求那些信息技术水平较高的学生自学将多个文件进行压缩并让学生来进行讲解、示范,并研究几种常见格式文件的压缩效果,解决“吃不饱”的问题。
3.分组教学法: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有学生遇到困难,老师很难在短短的一节课的时间中作到一一指导。采用分组教学法,即弥补了教师课堂教学的不足,也实现了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根据《纲要》关于“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的要求,分组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团队精神,逐步学会与他人共事,提高学习效率及效果,提高个人责任感的好方法
五、教学媒体:
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课件、压缩练习文件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今年暑假,小红的爸爸妈妈带小红出国旅游时,小红拍了很多风景照片,她很想与好朋友小明同学分享,于是小红就利用她的电子邮箱把照片发给了小明同学,可是小明打开自己的邮箱时却没有看到照片,只看到了附件中的一个文件photo.rar,小明范愁了,该怎样打开这个文件来欣赏美丽的照片呢?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让我们一起来帮帮小明吧!
(设计说明: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直观性、形象化,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转化为他们内在的探究欲望。)
(二)新课讲授
1.文件的解压缩
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该文件类型,由学生回答引入并板书课题:文件的压缩与解压缩。
教师提问:什么是压缩文件?压缩文件有哪些类型?有哪些压缩软件,它们都有哪些特点?(请同学们阅读“压缩文件.html”,得出结论)
任务1:查看photo.rar有哪些内容?
(设计说明:布置学习任务,能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
在这里,我们以winrar为例,学习文件解压缩的具体操作。
教师演示最简单的方法——双击photo.rar查看产看压缩包内容
——用命令“解压到当前文件佳”解压压缩包
学生完成任务1
学生尝试完成任务2
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浙江摄影出版社教材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五彩的窗子》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了画图的基本操作方法,如:鼠标的操作、工具的应用等而设立的高层次的学习任务:是教会学生在画图中应用选定工具和填充工具使用的方法。考虑到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首先给学生提出一个感兴趣的任务“给羊村宿舍装修”,提高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引出如何在在画图中使用选定工具和填充工具。以使用两个工具“移动窗子和填色”为任务明线,画图中的技巧与方法为暗线,两条线路同时进行。通过任务的完成,来驱动两种工具的使用方法的学习,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贯穿着基于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原则,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在完成任务;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组内学生各有分工和合作,通过讨论交流,确定有用的信息。使学生不仅学习了信息技术,同时也扩展了他们的社会知识,培养了他们信息素养、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能力。
2、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学习成绩可能有差距,天才学生和一般学生及后进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不同会对教学效果有影响,所以考虑适当的分层教学。
3、教学目标的确立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够在画图中熟练打开和保存已有文件;
2.能够基本运用“选定”和“用颜料填充”两个工具对图画进行美化;让学生了解前景色和背景色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模仿之后,能够独立完善图画的填色和适当调整布局;
2.在学习了打开和保存之后,能够与上节课的保存进行关联,获得提升。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对画图的填色有一定的认知能力,能够形成一种简单的审美观念;
2.通过给小动物排宿舍,知道尊老爱幼,互相团结。
教学重难点:
能够基本运用“选定”和“用颜料填充”两个工具对图画进行美化。
了解前景色和背景色的区别;掌握“选定”中的透明设置,解决“用颜料填充”时会碰到的缝隙。
二、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
2、协作学习法
3、分层教学法
4、赏识教育法
三、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探究为特征的探究性学习模式,以此来实现让课堂活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的目的。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与会话等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建构并用其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和运用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指导者与组织者,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和帮助者;信息所携带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 本课尝试引导学生置身于敢于质疑老师的教学环境中,通过赏识教学法,鼓励学生敢于质疑老师和培养学生质疑习惯。而教学中则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本堂课的内容,更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信息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二、教学流程分析:
1、如何用画图打开羊村宿舍;
2、小羊的房子在装修,如何移正窗子;
3、给房子刷上漂亮的颜色;
4、为小羊们安排宿舍;
5、玩一玩上色游戏(汽车),学生演示;
6、玩一玩拼图游戏(懒洋洋),学生演示;
7、美丽的窗花和对联。
三、教学过程设计:
1、教师引导新课:
(1).教师从羊村新造好了大楼的故事引入。
(2).揭示任务:今天我们要为小羊们装修一下大楼,同时为它们安排宿舍。
(3). 告诉它们羊村的房子的图已经在桌面上了,我们怎么用学过的“画图”程序来打开它?(先让学生自己来试试,再由教师指导,答案可以有多种)
2、课程新授:
(1).请学生用画图程序将羊村的大楼图打开,然后同桌同学讨论,这副画里有什么问题吗?
(2).将窗子移正
通过观察学生可能会发现窗子歪了,请学生自己试试能否解决。
难点1:关于使用选定工具进行选定时,要将鼠标置于窗子的外部,然后左键按住,拖动到把整个窗子选中后再放开左键。
难点2:移动选定的图像时,要将鼠标移到选区内,等到鼠标变成四向箭头时,再单击左键不放然后拖动到指定位置放开左键。
关于“选定”工具的“透明”工具,若学生在此时提出,教师可以指导教学,学生没有提出,则放在“给小羊排宿舍”的环节进行教学。
请学生为小羊的房子进行“装修”:将窗子移正。
(3).为房子上色
小羊的房子这样漂亮吗?你觉得还能怎么装修,粉刷上颜色怎么样?
你会上颜色吗?用什么工具:“用颜色填充”工具。
颜色在哪里选择:在下面的“颜料盒”里
大家动手试试为房子刷上颜色,在上颜色的时候你会碰到哪些问题,请你记下来,稍后请大家帮你解决。
难点3:选择颜色的地方叫“颜料盒”,左键单击选区颜色,选好后颜料盒的第一个格子显示的颜色就是你选中的颜色。
难点4:图形中有缺口时,颜色就会漏到外面。
3、教学环节的展开:
(1).为小羊们安排宿舍
现在房子也装修好了,小羊们要住进去了,你能为它们安排房间吗?
先同桌讨论怎么安排,为什么要这么安排?
请学生来上讲台来试试将羊移到房间中。
难点5:选定工具中的“透明”工具教学是本课的难点,教师必需讲授清楚,该工具的名称叫“透明”工具。
(2). 最后将作品保存。
请学生自己将作品进行保存,在保存过程中为什么,没有像上次那样询问我们要保存的文件名?
3、教学总结:
(1).展示优秀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评价。
(评价的时候注意细节,比如有学生遗留下了一两块地方没有填,(评价之后学生继续改进自己的作品)
(2).小结本课教学要点。
四、作业的安排:
作业1: 拼图;
作业2:贴对联、贴窗花。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xiaomiao/43579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