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观察叶》说课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上册《观察叶》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材理解:
《观察叶》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本课由聚焦、探索、研讨、拓展四个板块组成。观察、讨论都将围绕“叶有什么特点呢?”这个问题展开。
探索部分设计了观察各种各样的叶”、“同一棵植物的叶都一样吗?”、“画一片叶”,三个活动。一个“叶有什么特点呢?它会怎样变化?”的研讨,一个做叶画的拓展。从知识结构上看,本课安排在学生观察了一棵植物之后,进一步缩小观察对象,对叶的共同特征和特定植物叶的特征进行更加具体的观察,也为下一课《这是谁的叶》做好铺垫。
二、目标设计背景:
一年级孩子对叶比较熟悉,对叶的结构、外形也有一定的认识,因此本课的重点是观察叶的外部特征。
教学目标为:
(一)、科学概念目标
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叶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征。
知道植物的叶是有生命的,会生长、会变化也会死亡。
(二)、科学探究目标
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感官观察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通过观察、比较各种各样的叶,认识到植物的叶具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三)、科学态度目标
能在好奇心驱使下,対植物的叶表现出探究兴趣。
愿意倾听、分享他人有关植物的信息,乐于表达。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植物是有生命的,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的)
教学重点:知道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是有生命的,会生长、会变化也会死亡,认识到植物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难点:能利用感官观察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三、目标达成策略和方法:
课标指出:低年级科学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适当利用一些游戏,增加趣味性,注重实践性,让学生积累更多的感性经验和直接感受,因此在整个教学中,我通过设计活动让孩子去收集、观察、讨论、游戏、整理来创设课堂的教学情境,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实践活动,让孩子去亲身体会。
(一)教法:(我采用了搜集、观察、探究发现、小组讨论法、作品制作法五种方法。)
搜集法:(课前带着孩子们搜集校园中的落叶。使学生初步了解信息搜集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搜集、整理、分析、交流信息的全过程)
(2)观察法:引导孩子去观察观察叶,指导观察方法。
(3)探究发现法:(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学习,找出叶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体会叶是多种多样的,在经历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中,学到科学知识和学习科学的方法。
对于探究发现法,我设计了以下过程。)
小组讨论法:,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有关专题,在小组的群体中交流个人看法,相互学习,从中获得对该问题深入认识或进一步了解的方法。
作品制作法:作品制作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使用工具、材料,制作作品的活动,比较符合低年级儿童喜欢动手,爱玩的天性。在后边的作业设计中得到体现。
(二)、学法:
(由于一年级孩子性格比较活泼好动本课在学法上主要采用了孩子们喜欢的观察活动、对比学习、游戏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首先让学生观察各种各样的叶,然后小组活动——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亲身体验”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最终解决问题。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重点目标达成的详细设计:
(一)、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的树叶,学生活动手册,彩铅笔。
教师准备:校园中收集到的各种形状的叶,一根长有叶芽、嫩叶、老叶的植物枝条,(6组)、课件。
教学过程
依据教学目标我设计了整个教学环节—
(一)、虚拟情节,由画引入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我请来了孩子们喜欢的动画人物熊二,用课件展示了它做得一幅叶画,以故事情节把孩子们带入我设计的问题:“你想和熊二一样做一幅美丽的叶画吗?”从而引出课题—观察叶。
(二)、教与学
主要从四个环节来学习。
一、研究聚焦问题“叶有什么特点呢”。(直接指向叶的外部形态特征的观察。)
1、课件出示需要观察的叶的图片,这些叶需要课前带着孩子们在校园中搜集,目的是让学生参与搜集、整理、分析、交流信息的全过程)
2、提出问题“这些叶是什么样的?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指导孩子进行小组合作观察,学生会发现这些叶都有叶柄、叶片,叶片上都有叶脉。当然这些名称学生可能表述的并不规范,教师可以帮助纠正,鼓励学生能尝试着用一用这些名称就可以。)
根据观察结果提出下面的问题:
3、提问:“是不是只有几片叶是这样的呢?你有没有在其他的叶子上见过相同的部分,通过这个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叶具有相同的结构,也为后面的“画一片叶”的活动打基础。)
二、观察各种各样的叶(—找叶子的不同特征。)
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叶是多种多样的。
1)出示叶的图片,除了我们搜集的,还可以增加一些我们身边常见叶。教师可提前为每小组准备好这些叶,让孩子和图片做比较,判断这些是什么叶,这个活动能让孩子的思维从图片转换到实物的辨识上,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
提出问题:这些叶有什么不同之处?
之前在第二课《观察一棵植物》的学习中,孩子已经学习了一些观察方法,这节课教师再次示范通过看、摸、闻的方法进行比较。
这里我设计了一个表格,表格的呈现使学生更清晰更有目的去比较叶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的不同。(在比较过程中比较难的就是孩子对叶形状的描述,能说出像什么就行,对于不同颜色的枫树叶,教师提示:叶在不同生长期颜色可能会发生变化。整个活动重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观察之后,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教师对观察结果进行总结和整理。
得到结论: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叶在形状 大小 颜色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征。
4、教师组织“猜叶子”的游戏。
请出可爱的熊二来出题,学生回答。
例如:这个叶的形状像一把小扇子,这是什么叶呢?
这片叶子颜色像火,形状像小鸭子的脚掌这是什么叶呢?
也可以鼓励学生学熊二这样来出题,让孩子在游戏中体会叶是多种多样的,同时也锻炼着孩子的倾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三、观察同一棵植物的叶
1、先出示一根长有嫩叶和老叶的植物枝条,让学生比一比,判断它们是不是同一种树叶。)
2、(给每个小组提供一根枝条,提出观察任务“它们有哪些不同?”
让学生对这根枝条上不同生长阶段的叶进行比较。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关注到颜色浅、比较小的是“小时候”的`叶,颜色深且比较大的是“长大后”的叶,教师可以顺势告诉学生“我们通常把这样的叶分别称为嫩叶和老叶”。这时我课件出示叶子从发芽到枯死的过程揭示叶是有生命的,从叶芽开始,会长大、会死亡,知道植物是有生命的。
以上三个环节的设计有效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中的科学概念目标和科学探究目标。
3、教师组织研讨活动。
研讨问题:“叶有什么特点?它会怎样变化?”
此次研讨放到观察完一棵植物的叶之后进行更有利于学生观察发现叶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有利于“叶是有生命的这一概念的建立”
在研讨过后,给孩子观看一组破坏树木的漫画进而对学生进行爱护植物、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教育。)
为了进一步更为细致的观察,了解叶的结构特征。组织学生开展
四、画一片叶的活动。
画一片叶(活动手册)
目的是用图画的方式让孩子描述和记录叶的特征。
1、先让孩子选一片叶说说需要画出叶的哪些部分。
2、教师指导绘画。
教师在示范时,可以手持一片叶,边观察边画,学生跟随模仿,先画叶片、再画叶柄,最后画叶片上的叶脉,画完后教师提示学生要填好记录表。
3、对活动成果进行积极评价。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的画让其他同学来猜一猜画的是哪一片叶,在活动中体会叶的结构特征。对于画的差的学生,要少批评,多鼓励,以增加学习科学的自信心。
五、作业设计
(做叶画)我和熊二比比赛。
再次出示熊二的画,说一说画中都用了哪些叶子,以建立做画的自信心,调动做画的热情。
2、教师示范作画过程
我利用课堂上收集比较简单的凸显外部特征的叶子做了一幅叶画让孩子们欣赏,学习做画的过程。
3、提出叶画要求
1明确自己要做的画。
2、收集做画需要的叶子。
3、回家后把你今天学到的科学知识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并且邀请他们和你一起来完成这幅画(共同享受亲子时间)。
4、进行作品交流与展示。
①说一说你的画,(例如我用柳树的叶,做了画中的小草。用槐树叶做了小鱼的身体等。)目的是让孩子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对植物产生更大的兴趣,并且乐于与他人分享自己想法。
②教师对做得好的进行表扬,大家互相学习,并对优秀作品进行展出,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节课中动画人物的引入,孩子对叶的特征的描述,以及做叶画的过程设计,巧妙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中的科学态度目标。
纵观整节课,我以培养学生的科学学习习惯为任务,强调了合作交流的意义,注意提醒孩子对叶进行有条理的观察,还让他们要养成注意倾听和乐于表达的习惯。
以上就是我对本课的理解和处理,不足之处还请各位领导和老师多多指导。
【一年级上册《观察叶》说课稿】相关文章:
3.观察物体说课稿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sannianjizuowen/34780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