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描写桥的作文300字4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描写桥的作文300字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描写桥的作文300字 篇1
在我所生活的地区有许多的桥,在我眼中变化最大的桥非五里桥莫属了
有一次,妈妈带我去五里桥玩,一路上我和弟弟像出笼的小鸟一般,沿路洒下银铃般的笑声。行程短暂,来到了目的地。我和弟弟好奇的趴在石栏边,小心翼翼的向下望去,一看我和弟弟心都凉了半截:“这哪是河水呀,分明是臭水沟的放大版!”我抱怨道。突然弟弟叫了一声“有鱼!”我凑过去看看,压根就没有鱼,何况这臭气熏天的水连个草都没有还有鱼?
又有一次,爸爸心血来潮,要带我们去五里桥游玩。我死活都不去,但最后还是被爸爸说服了。来到了五里桥,我照旧向桥下俯瞰,咦,这是五里桥吗?这分明是一个天一个地嘛!眼前河水波光粼粼,流淌在红花绿草周围,阳光洒在河水上,水更美了;白云倒映在河水里,云更白了;蓝天倒映在河水里,天更蓝了;绿树倒映在河水里,树更绿了······顿时我感觉世间万物都笼罩在五里桥的河水里,恍若天堂。哦五里桥的变化真大,大得让人不敢想象出来。
哦!五里桥如果泉州是一颗璀璨的明珠的话,那么五里桥便是璀璨明珠下的托盘;如果泉州是一盒礼物,那么五里桥便是扎在礼物上的丝带。啊,五里桥我认为你的未来一定会更美!
描写桥的`作文300字 篇2
我的家乡成都有一个古镇它叫黄龙溪。它古名赤水,是古蜀王国的军事要地。公元前316年,末代蜀王在此做最后的决战。古人说,千古一溪,因此而得名“黄龙”。黄龙溪古镇由一湖,两河,六寺,七街,九巷组成。古街,古树,古巷成了旅游的特色。这么美丽的地方我们一家三口也去了。
早晨,我们兴高采烈地来到黄龙溪,一到黄龙溪我就迫不及待地跳下车,只见一条条街道纵横交错,处处都充满着生机。人山人海。
可我最喜欢的还是吊桥,在去之前,爸爸就讽刺我说道:“待会儿,上了吊桥,可别害怕得睁不开眼睛了。”
我不服气的反驳道:“喊,谁怕谁。”
过了一会儿,我们到了吊桥,我得意洋洋的冲了上去,可是才走了一会儿,我就觉得站不稳了。
于是我害怕得闭上了眼睛,趴在桥上一动也不动了,正在我绝望时传来一个声音——“怎们这么胆小呀。”
我抬头看了一下,原来是爸爸,虽然我很不服气,可我还是说:“我不行。”
爸爸说:“你睁眼看看吧。”
我说:“我做不到。”
……
就这样我们谈了很久,最后我鼓起勇气睁开了眼睛,后来我又慢慢地站了起来一步步走完了全程……
最后我们一家依依不舍的离开了美丽古镇黄龙溪。
描写桥的作文300字 篇3
都江堰位于大渡河和岷江的交汇处,都江堰河流湍急,不管什么东西掉到江里都会被无情的水冲走。
虽然水流湍急,但这丝毫没有掩饰都江堰之美。都江堰有个“鱼嘴”,它是用于减缓水流的。“鱼嘴”上有一块一块突起的石头,也许是减缓水流的工具吧!“雨嘴”尖尖的,也许这就是它名字的由来吧!“鱼嘴”是李冰父子建的,父子贡献实在太大了,所以他们父子的大名在都江堰可有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啊。因为“鱼嘴”保护了农田免遭水灾,使农民们安居乐业,生活幸福都江堰的人们称李冰为皇帝。
这里最好有个过渡的桥。安澜桥全长261米,古名为“珠蒲桥”不久就被毁于炮火之中。最后邑人何先德夫妇倡议重建议桥。桥建成了,两岸的过桥人狂澜安渡,故称为:“安澜桥”,也作“夫妻桥”。
描写桥的作文300字 篇4
远远地,就望见了椒江二桥,本就引人注目的椒江二桥,在霓虹灯的衬托下,在黑夜里更加耀眼。
上了椒江二桥,就看见上面立了一个牌子:“桥长3720千米”再往前走一点,就看见许多人把车停在了旁边,下车观景。我们也下了车,跨过围栏,走到了最外围的人行道上。
在围栏里,往外望,外面是江,许多船只经过这儿,发出了“呜呜呜”的声响,风划过我的脸颊,柔柔的,很舒服。风把原本平静的江面吹出了浪花,倒映在江中的月亮也被搅碎了。站在桥上,我觉得自己格外渺小。
远方,传来警笛声,警察拿着扩音器大喊:“这里不允许停车,赶紧把车开走!”听到了警察的喊叫,我们赶紧翻栏杆回去,狼狈地开走了车,不得不说,:“警察真是煞风景!”
我们的车在桥墩与桥墩之间穿梭。把桥墩和地面连接的是一根又一根比我手臂还粗的绳子,绳子的两头都是用三角形固定的,看上去十分牢固。当车开进去时,不知为何,有种恐怖的感觉。一根根的绳子像张开的巨网,把你的视线挡住了,仿佛把你给吞了进去。
出了“巨网”,车向家的方向开去。我要回家了,不知为何对这没认识多久的椒江二桥产生了眷恋之情。再见,椒江二桥。
【【必备】描写桥的作文300字4篇】相关文章:
4.描写桥的作文
6.描写桥的作文推荐
8.描写小桥的作文
9.描写金水桥的作文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qiao/40132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