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药太子参的历史典故
太子参益气健脾,生津润肺。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一下有关中药太子参的历史典故,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有关中药太子参的历史典故
典故一
春秋时期,郑国国王的儿子,年5岁,天资聪慧,能辨忠识奸,深得国王厚爱。但这位王子却体质娇弱,时不时生病,宫中太医屡治不效。后国王张榜遍求补益之药,并悬以重赏。一时间,各地献宝荐医者络绎不绝,但所用皆为参类补药,却并未奏效。
一天,一位白发老者揭榜献药,声称非为悬赏,而实为王子贵体、国家大计着想。国王对老者说:“尔诚心可鉴,然若药不灵验,怕有欺上之罪吧。”老者呵呵笑道:“王子贵体稚嫩,难受峻补之药,需渐进徐图之。吾有一药,服百日必能见效。”于是,王子如法服用老者所献的这种细长条状、黄白色的草根。三个月后,果见形体丰满,病恙不染。此时,国王始信老者所言,大喜之余,晋封王子为太子,又急寻老者以封赏,但老者已行踪难觅。国王问老者所献之药何名,众皆摇头不知。近臣谏曰:“药有参类之性,拯挽太子之身,就叫太子参吧。”于是,“太子参”的美名就由此传开了。
典故二
相传明代大医药学家李时珍为出版《本草纲目》,游历到南京,住进一家客店。晚上听见有一妇女的呻吟声,便问店小二:“隔壁何人患病?”店小二回答说:“是贱内
李时珍听了十分同情,便起身随店小二进入内房。李时珍边为店小二的妻子把脉边问:“近来她饮食如何?”店小二说:“好几天没米下锅了,她只能吃一些番薯干,我们是靠孩子挖来的野菜根充饥的。”李时珍走过去拿起一篮野菜根细细地看起来,并从中拈了一株菜根,放进嘴里。然后他对店小二说:“这是一种药,可治你妻子的病,你从哪里采来的?”店小二说:“城外,紫金山上!”李时珍又随手掏出一锭银子放在桌上说:“天明去买点米,把这药先煎给你妻子服用,服了就会好转的'。”店小二闻言感激得双膝跪地,连声道谢。
店小二的妻子服了几天药,病果然好了。店小二把李时珍带到紫金山朱元璋太子的墓地,只见那里绿茵如毯,到处都有这种药草。李时珍连声说:“好极了!好极了!”他如获至宝。因为这种药草生长在朱元璋太子的墓地周围,所以,李时珍就给它取名为“太子参”。
患病,已有几天了。”“有病为何不去求医?”李时珍颇感不解。店小二说:“先生有所不知,我们虽然在此开店,但赚来的钱还不够买一家七口人的柴米油盐……”
【有关中药太子参的历史典故】相关文章:
3.有关酒的历史典故
4.「历史典故」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lishidiangu/27132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