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教材
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在已经建立三角形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理解三角形的组成特征,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同时,也为以后学习三角形与四边形及其他多边形的联系与区别打下基础。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要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做数学”等过程,并注重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学有价值的数学。根据这一教学内容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我认为设计这节课的理念是:活动参与、自主建构,联系生活、应用数学。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问题情景、直观演示、观察比较,初步感知三角形边的关系。
2、学生通过动手实践、猜想验证、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3、能判断给定长度的三条线段是否围成三角形,能运用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通过学习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1、引导发现不能摆成三角形的原因,并探讨能摆成三角形的边的性质。
2、理解、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
(三)教学难点
引导探索三角形的边的关系,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
二、学情分析
在正式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之前,学生在生活中已经了解了一些关于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感性经验,这些经验构成了学生学习的认知基础。过程中,学生在抽象概括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时,可能在数学语言的描述上会有一定的困难,表达上也可能不够严密,但只要学生表达的意思对,教师就应该积极的给以肯定,同时教师要给学生更多探讨的空间和交流的机会,毕竟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思维的发展需要经历一个渐近思辩的过程。
三、说教法和学法
在“活动参与、自主建构,联系生活、运用数学”的设计理念指导下,我的教学思路是:问题引领、动手操作、探究规律,并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促进每一位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先给学生创设情景,引起悬念,让学生在动、观察、感知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自主建构数学规律
新课标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设计课程方案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激发他们主动探索。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让他们在猜想、质疑、验证、探究、测量、实践操作、问题解决等过程中,经历想一想,猜一猜,画一画,比一比等活动,努力营造协作互动、自主探究、议论纷纷的课堂教学氛围,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得以发展。
(三)联系生活,体会数学应用价值
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问题,学生学习数学已不仅仅局限于教材之内,而是扩大到了生活的每个角落。因此,我将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应用所学的知识“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更要服务于生活。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
(一)创设情境,使学生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索成为一种需要。
(二)自主探究,经历、体验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形成、发展过程。
(三)巧设练习,促进思维的发展,体验数学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yuwen/shuokegao/12153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