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生群体本不存在“前三分之一”、“后三分之一”这样的界定,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成长中的生命体,都是一个拥有特色潜能的发展体。如果我们需要给“后三分之一学生”一个界定的话,我想那应该是一个工作目标,是一个更需要我们关注、努力群体。狭义的讲,“后三分之一学生”就是那些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习惯差、学习效果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群体;广义的来讲,就是那些或心理素质低,或生活习惯不良,或学习困难,或升学无望的,即某一或某几个方面存在与同龄人、社会期望存在偏差的学生群体。不耐烦的时候,我们会说他们是“差生”,但从发展的角度,我们应称他们为“潜能生”。
1.学生的成长需要一个正常的群体,偏离群体或孤立于群体只会导致成长的偏差。在学校管理中,我们不应把“后三分之一学生”孤立于学校群体之外,而应把他们纳入学校群体管理之中,消除他们认知中的特殊性,回归他们正常的成长轨迹。如我们学校将每学期的第一个月定为“行为习惯养成月”,这是面向全体的,其中就包含这部分学生。平等对待这部分学生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前提。
2.发挥自身特长,积极带动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激发“后三分之一学生”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愿景。如我校九年级三班孙玉强老师在班内开展了“快乐指数”展示活动,引导学生对自己当天的学习、生活进行自我评价,一张白纸,简单的`表格,及时的自我评价,对学生尤其是“后三分之一学生”既是一种激励,更是一种鞭策。
3.给学生一个发展自我的空间舞台。每个人都渴望表现自己,这对于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来讲更为迫切。在本学期首届班主任论坛中,八年级三班班主任王杰老师就提出了给“后三分之一学生”一个舞台的号召,并积极筹建了“体育竞技队”,这对于那些成绩差,在班内表现不扎眼,但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来讲,就是一种机会。同时,王杰老师还制定了许多严格的制度,这对于学生的良好习惯养成又是一种促进和保障。作为学校,我们应善于发现老师们中这种原生态的做法,给予他们鼓励,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校整体工作的推进。
4.积极开发学校课程,侧重技能培养,促进“后三分之一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无论是竞争,还是分配指标到校,升入高中继续就读只能是一部分或大部分学生能最终实现的目标。45%左右的学生将面临直接或间接就业,单纯的知识教学在这部分孩子身上本身就是一个神话,一个很难打破的神话。同时,素质教育的法定化,片面追求升学率也与教育的大政策格格不入。该升学的我们一定要让他们升学,这也是国家人才培养的梯度需要,是广大家长特别是农村家长的期望,我们不可推卸,也不容质疑,但该让他们学会适应社会的还需教他们学会适应社会,掌握适应社会的基本技能。三级课程的落实,尤其是综合实践课程和学校课程的推进,其实为我们创造了许多机会。我们可以结合当地实际,积极开设和开展一些技能类的学校课程,在全体学生收益的情况下,让这部分学生多掌握一些实用的东西,让他们在参与中发现特长,展示才华,培养技能,获得信心和学校生活的眷恋感和幸福感,这应是学校教育的一种福音,这也是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基础铺垫。
5.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让每一个孩子在课堂中都有事可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善于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热爱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特别是关爱“后三分之一学生”;创造平等、互助、团结的学生群体,让“后三分之一学生”在平等、互助、团结的大集体中感受到同伴的“关爱”;创设一定的情景,给“后三分之一学生”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和成功的体验。近几年,我校在学案教学上进行了有益地实践,取得良好效果。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县教研室组织的系列课型达标活动,围绕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和教师有效指导这两个教学核心,积极进行课堂改革,力争做到“不抛弃,不放弃”,为每一个孩子创造一个塑造自我的空间。
6.创新学生评价方式。评价就像引路明灯,在特定的范围内引导着学生的发展方向。如何评价“后三分之一学生”是事关各项工作成败的关键。我们可以尝试建立成长记录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把他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亮点纳入到他们考核中,注重纵向发展性评价,关注他们的发展与提高,鼓励他们进步。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座潜在的宝藏,我们的教育不仅要送给他们钥匙,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找到打开宝藏的钥匙。“多一把尺子衡量学生,多一点微笑对待学生,多一个舞台成就学生,多一些成功鼓励学生”,我们相信:与“后三分之一的学生”一块成长的历程将是值得我们永远珍藏的回忆。
【教师如何对待差生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3.教师的教学反思
4.教师的教学与反思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fansi/22791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