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1898年11月22日生于江苏海州(今海东县),原名自华,号实秋。原籍浙江绍兴。祖父朱则余,字菊坡,在江苏海州任承审官十余年。父名鸿钧,历任盐务官、厘捐局长等小官。1903年,朱自清全家迁至扬州。
扬州曾享有“淮左名都”之美誉,繁华富庶,人文荟萃。朱自清在扬州度过了青少年时代。扬州的灵山秀水,浓郁的文化气息,陶冶出他温厚谦和的品格。他把扬州作为自己真正的故乡,常自称“我是扬州人”。
朱自清幼年随父母课读,后进私塾攻读经籍、古文和诗词等,其后又入小学。1912年考入扬州两淮中学,毕业时被授予品学兼优奖状。
1916年夏,朱自清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寒假,他遵父母之命回扬州与扬州名医武威三先生的女儿武钟谦完婚。这年冬天,父亲赋闲,原本较宽裕的家庭经济逐渐拮据,他自觉应当尽早分担家庭责任,遂改名“自清”,跳级报考北京大学本科,于1917年被录取为哲学系的学生。为激励自己积极进取,乃取《韩非子·观行》中“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的典故,为自己取字“佩弦”。他进入哲学系后加倍刻苦,于1920年提前毕业,获得文学士学位。
大学期间,风起云涌之新文化运动对朱自清影响颇深。他除致力于功课外,也热心参与学生运动,加入了新潮社和平民讲演团。同时,他开始新文艺创作,先试作新诗,《睡罢,小小的人》是他的处女作,发表于1919年12月1日《时事新报》附刊《学灯》。此后,他连作《小鸟》、《光明》、《歌声》、《满月的光》、《羊群》、《新年》、《煤》、《北沿河的路灯》、《小草》等多首新诗。后来,这些诗分别收录在《雪朝》、《踪迹》两个集子里。大学毕业后,朱自清应聘到杭州第一师范任教。此后一直到1925年暑假,朱自清先后在扬州第八中学、吴淞中国公学、台州六师、温州第十中学、宁波四中、白马湖春晖中学等处担任国文教员。在江浙教书的五年里,朱自清除与俞平伯共事外,还结识了夏?尊、叶圣陶、丰子恺等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常常结伴同游江浙的山水名胜,共同探讨文艺创作上的问题。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zhuziqing/3287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