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单位的暖气发生故障,房间温度渐渐下降,脚也越来越凉,站起来走走,活动一下。猛地想起同事送我棉鞋垫,我垫上棉垫,松软,可脚还是凉冰冰的,不知怎么就想起小时候妈妈做的布棉鞋了。
小时候,那时的冬天很冷,小孩子们穿的都是布棉鞋,我也不例外。妈妈从姥姥那里学到了做针线活的手艺,无论做衣服还是鞋子,做工精细,针脚细密,简简单单,却又美观大方。
做一双鞋很不容易,不仅工序多,耗时也长,尽管我没做过一双鞋,妈妈做鞋的情景已经印在脑海里了,这样的情景就象发生在昨天,历历在目。妈妈一般是先纳鞋底再做鞋帮。
说到鞋底不得不提到一种叫做袼褙(gēbèi)的东西。袼褙就是由一块块的布条或是碎布排列整齐后,用浆糊粘连起来,一层布,一层浆糊,一般三到五层,视布料的厚薄而定。布条是我们穿过的旧衣服,妈妈一件件拆开,浆洗平整。就这样,一层层地粘好,上下两个面是整块的布,这样颜色相同,便于统一裁剪。袼褙做好后,在太阳下晒透晒干,然后用报纸包好,平放于柜顶,随时拿出来就可以裁剪,很方便。这种袼褙,妈妈准备了两种,有鞋底专用的,稍厚;还有做鞋帮用的,稍薄。
做鞋底先要有鞋样。妈妈根据脚的大小,在纸上剪出大概的样子,再一点点修剪,直到满意为止,我们称这些鞋样是妈的“宝藏”。妈妈的“宝藏”藏在爸爸一本厚厚的教案里,那里面夹着一家人的鞋样,大的小的,每个鞋样都有名字,以便区分。记得那时候邻居经常到家里来找妈妈,借鞋样,妈妈总是热情地拿出“宝藏”,或是根据邻居的需要重新修剪好鞋样,送与她。
妈妈依鞋样从袼褙上剪下来,外沿再用白色的斜纹布圈边,一般三层为佳,后跟还要多加一层,增加厚度及耐磨性。紧接着就是纳鞋底了。我最喜欢看妈妈纳鞋底,先圈边,也就是围绕着边沿先要纳上两圈,然后再纳里面。正面表现出来的是竖线,而背面则为横线,那时我很纳闷,觉得不可思议,我自己也试了试,根本不可能啊。问妈妈,妈笑着说,傻孩子,你看,你扎针的时候倾斜一点,效果不就有了吗?再试,果然,只是那时小,扎不了两针,手就疼了,现在想想,还真的挺有意思。只记得那时如果哪天穿了新鞋,就会专门踩在松软的土上,可以显示出一个个小小的、竖起来的坑坑点点,而这些只有自己才会留意,自我欣赏,心里别提多美了。
纳好的鞋底上面铺一层薄薄的棉花,棉花上再覆一层软软的布,这样的底子穿在脚上,松软暖和。
鞋底做好后,接下来就是做鞋帮了。鞋帮与鞋底的接合处要严丝合缝,不然就会发生皱褶,鞋就不美观。做鞋帮更复杂,要耐心,更要细心。在袼褙的外表面糊上一层条绒布面,一般都是黑色的。沿着鞋帮样子剪下来,在与鞋底交汇处也用白色或黑色的斜纹布沿上一圈。鞋里面还要加上一层棉花,挨着脚的还会再有一层薄薄的布,软软的,用针细细密密地缝在鞋帮里。最后把鞋帮缝到鞋底上,就大功告成了。缝,说起来很简单,其实比纳鞋底又厚了一层,针更不好扎透,记得妈妈那时用针尖在头皮上蹭蹭,说是就好扎了,我见到很多人都有这种习惯,我没试过,或许是有用的。
刚做好的鞋子并不合脚,脚尖处扁扁的,妈妈会用废旧的棉花略湿下水,再用一根棒子用力地把棉花挤到前面,这样的鞋子挺括,好看。第二天早上,一双精美、漂亮、合脚的鞋子便展现在眼前。那时候的棉鞋一般都是系鞋带的。钉好鞋眼,穿好鞋带,鞋子里面写上名字,妈妈就收起来,放好,等到脚上的旧鞋子穿坏了,才能换新鞋。
这么多的工序,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妈妈都心中有数,哪一样也不能少。妈妈做出来的鞋针脚细密,直的,弯的,针距均匀,鞋子挺括漂亮。如果哪一次鞋上得不周正,或是不合适,妈妈会拆掉重来。妈说,要做就要做好,穿在脚上多难看,不合脚是最主要的。这种自信、认真也深深地影响着我,在我的工作和生活中养成了良好的习惯,让我受益终生。
直到现在,我还会时常想起时光里那个温馨的片断。晚上,姐弟三人在煤油灯下写作业,妈就在旁边纳鞋底,只听得线绳嗖嗖而过,犹如天籁,现在想想,那种声音好似就在耳边,那种情景好像就在眼前,原来难以忘怀的音符就是这么简单。
喜欢后来流传的一首歌《新鞋子旧鞋子》,歌词里唱道:“新鞋子还没有缝好以前,先别急忙着把旧鞋子脱,旧鞋子还没有穿破以前,先别急忙着把新鞋穿上,老先生老太太都这么说呀,从前的生活就是这么过,现在的孩子们不会过生活。”想那时还真是这样,歌词里既形象又说明了当时生活的困苦。记得我们穿的鞋子从来也没有说是坏得不能再穿了,经常是脚长长了,穿不进去了,就会换新鞋。而旧鞋子刷洗干净后送给别人。如今鞋子种类丰富多样,无论怎样,在我看来,最温暖的还是妈妈亲手做的布棉鞋。
白天穿的鞋里汗臭十足,湿漉漉的,夜晚妈妈把姐弟三人的鞋子挨个放在炉火旁,等早上再穿时,又是温暖如春。很是奇怪那时候看到小伙伴冻手冻脚,在我们是从来没有过的事。一双双布鞋里有妈妈的爱,让我们得以健康快乐地成长。
长大些,看到别人穿了皮鞋,那时就想,皮鞋那么好看,一定舒服极了,以至于羡慕得不得了。等到工作了,穿上了皮鞋,才深深地感觉到,皮鞋远不如布鞋舒服,尤其是妈妈做的布鞋,既合脚,透气性还好。
如今,皮鞋再不是稀罕物,几乎人人都有几双,甚至搭配着衣服都有合适的颜色与款式,皮鞋能满足各类人群的需要,手工的棉鞋早已落伍,而现在,妈妈已不再纳鞋底,连她自己也穿上了皮鞋、运动鞋。
老北京布鞋的兴起,让妈妈又燃起了新的欲望,家里的棉拖鞋全部换装,从市场上买来鞋底,鞋帮就用我们淘汰的昵子料的旧衣服改制,有厚度,既暖和而且轻便。
快下班了,摸摸暖气,还是凉的。我想,如果现在,有一双妈妈的亲手做的布棉鞋,我的脚就不再是凉冰冰的了。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sanwen/14508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