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 8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 ,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 1
学习目标:
1.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理解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的遭遇和苦闷,体会诗人的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中寄托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2.梦境对于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学习过程:
一、导入
诗中无敌,酒里称仙,才气公然笼一代
殿上脱靴,江头披锦,狂名直欲占千秋
同学们,看这幅对联写的是谁?(李白)对于诗人李白,我们并不陌生,他傲岸不屈、渴望受到重用。前几天,我们刚刚读了李白的《行路难》(其一),里面有两句典故,“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在这里用“梦”类比,表达了自己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思想。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篇借“梦”来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名作《梦游天姥吟留别》。
二、解题
从题目中我们对这首诗可以了解多少?
明确:内容:梦游天姥
目的:留别
文体:吟(PPT介绍文体知识)
古诗体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不拘一格,主要表现在诗句节奏的多变。也由诗人情绪决定。
总结:用梦游天姥的诗向朋友话别
三、初读诗歌,读准字音(PPT展示)
天姥瀛洲天台剡溪渌水脚著谢公屐暝
殷岩泉澹澹石扉訇然鸾鸟觉时长嗟
四、再读诗歌,读懂文意
大家自由朗读,分别用两个字概括每段内容(PPT展示)
梦()
梦()
梦()
明确:梦因梦境梦醒
五、三读诗歌,分析体会
1、“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李白之所以会梦游天姥,是因为什么呢?
(齐读第一段)
天姥山在诗人心中是怎样的?
明确:高耸入云难以寻找
(背诵第一段)
2、正因为如此,更能引起诗人探求的欲望。我们随着诗人的想象,一起进入他的梦游世界。
(齐读第二段)
(1)用原文回答,诗人是如何来到目的地的?心情如何?
看到什么?
如何登山?
(齐读“我欲因之梦吴越”——“身登青云梯”)
(2)诗人站在前人开拓的古道上,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读出相应的诗句。
明确:看到: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听到: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诗人梦中的天姥山有奇花异草迷人眼,也有泉水殷殷如雷鸣,幽深寂静,使人战栗。
这几句话从优美的景色突然转入惊心动魄的描写,气势磅礴,笔力千钧,同学们,请试着读出这种磅礴的气势。
同学读,互相点评。
(3)正在这时,忽然“列缺霹雳,丘峦崩摧”,眼前出现了另外一个世界。在这里,诗人看到了什么?(齐读“青冥浩荡不见底”——“仙之人兮列如麻”)
“美丽而又虚幻”,这就是作者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诗的意境,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
3、梦境再美好也是虚幻的,终究也要回到现实。(齐读)
梦醒后的诗人心情有什么变化?
喜悦——失落
背诵这四句。
4、向朋友留别,仅仅是告诉朋友自己的一个梦吗?
齐读最后一段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想?(PPT出示写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由于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奉诏来到京城长安。他本想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但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李白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京城权贵,受到排挤,使他只居住了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就此破灭。离开长安后,与杜甫、高适游山东,在兖(Yǎn)州话别,准备南游吴越。这首诗就是他行前写的,这已是离开长安后的第二年。政治上的失败使他胸中块垒难消,这首诗便是他的“发愤之作”。
生谈对此诗思想情感的理解
明确:由写梦转入写实,揭示全诗的中心意思。这是由梦醒后的徘徊失望引出的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当中有对人生的伤感,逃避现实、消极处世的一面,也有蔑视权贵的傲骨和追求个性自由的精神。后者更是主要的感情。
5、由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现实持完全否定的态度,那么,今天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和评价这种思想感情呢?
学生讨论、交流,小组展示
明确:诗的前两段写梦游起因,梦游经过,这是题中“梦游天姥”应有的内容;而结尾几句写游后的感慨,则紧扣诗题的“别”字,不仅是告别东鲁诸公,而且是在表明自己与黑暗丑恶的现实决裂的态度。这几句是全诗的主旨所在,作者虽然直抒胸臆,痛快淋漓,但流露的感情又十分复杂。
由自己的“梦”(游天姥,从政)的幻灭,进而认为世间的一切都是如此的“梦”,以偏概全,断言“古来万事东流水”,从而消极避世。对此,我们可以理解,也很同情。因为这种思想方法看似片面,其实作者否定现实,主要是因为现实中有“权贵”。他之所以逃避现实,是为了不再去“脆眉折腰事权贵”,是为了结束自己过去那种追求荣华富贵的行乐生涯。应该说这是作者在诗中表达的基本情感,而这种感情是诗人桀骜不驯的叛逆性格的写照,是一种大梦初醒的觉悟,是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应当说是健康的,可贵的。至于“古来万事东流水”虽不免以偏概全,但也似乎应当理解为一种愤激之辞,我们需要指出其局限,但也不必苛责。
六、与《行路难》比较
《行路难》用梦类比暗示自己仍希望得到重用
《梦游天姥吟留别》用梦对比否定丑恶的现实
七、傲岸不屈的李白不愿为名利失去人格,压抑个性,丢掉自由!他蔑视权贵,发出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能开心颜?”的呼喊!这首《梦游天姥吟留别》,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更是李白敲击自己的铮铮傲骨发出的金玉之音。请同学们带有感情的朗读,用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八、背诵全诗
【自我反思】
听说读写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根本,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素养。诗歌教学的重点就是诵读,在诵读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诵读走进诗歌,去感受、理解、想象诗人的情感。新课标针对诗歌教学指出,“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可见,诵读在诗歌教学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应该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这节课,我采用“三步诵读”来组织教学,每一步都有明确的目标。初读诗歌,让学生读准字音和诗歌节奏;再读诗歌,理清诗歌思路,把握每段大意;三读诗歌,分析具体诗句,理解作者思想情感。让学生采用不同形式诵读,在诵读中走进诗人,身临其境,产生共鸣,从而感悟人生、提升自我。让学生真正感受诵读的乐趣。
这节课中,“诵读”是教学的主要形式,以“梦境”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以梦导入,赏析梦中的景色,体会梦中的情感,最后用《行路难》的梦与此梦进行类比。在以“梦境”为线索的诵读教学中,真正理解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的遭遇和苦闷,体会诗人的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当然,这节课还有很多的不足,诵读充分,但有些学生的体会不够充分,老师的点拨总感觉不够到位。
【专家评价】
三步诵读,各有不同,摇曳生姿。抓住“梦游”,走进李白的傲岸不屈、自由浪漫。整个设计扣住诗歌的本质,步步走入李白内心。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mengyoutianlaoyinliubie/39886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