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法艺术方面,郭沫若同样成就显著,在现代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961年3月,诗人萧三到海南岛儋县参观华南热带作物研究所和华南热带作物学院,当时这两个单位正值初创时期,条件很差,师生们一面开荒建房,一面上课学习。萧三为师生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所感动,提笔撰一句云:生产产诗歌,诗歌歌生产,热带作物区里作诗,诗情最热。
这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萧三将下联空着,并题附言:“希望有后来高明者对下联。”
事有凑巧,不过三日,郭沫若也来这里参观。他看到萧三的上联后,笑哈哈地大笔一挥,续了下联:“劳动动教研,教研研劳动,红旗照耀光中施教,教益通红。”接着他在下联的后面写到:“勉强成对,若萧三同志见此,尚笑我自居‘高明’也。”
1962年秋天,郭沫若到南海普陀山游览。在梵音洞,他拾得一个笔记本,打开一看,扉页上写着一联:“年年失望年年望,处处难寻处处寻。”横批是“春在哪里”。再翻一页,竟是一首绝命诗,且署着当天的日子。郭老看了后很着急,马上叫人寻找失主。
失主终于找到了,是一位面色忧郁的姑娘。她叫李真真,因三次考大学落榜,加上恋爱受挫,于是决心“魂归普陀”了。郭老耐心地开导她,对她说:“这副对联表明你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不过下联和横批太消沉了,这不好,我替你改一改,你看如何?”姑娘点头,郭改道:“年年失望年年望,事事难成事事成。”横批:“春在心中”。
姑娘听了感佩不已,心想眼前这位长者一定是位有学问的首长,便把自己的心事都倾吐出来。郭老听了,挥笔写一联云:“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昊。”下署:“蒲松龄落第自勉联”。
李真真仔细阅读,好像见到了楚霸王破釜沉舟大破秦军的壮烈场面,又好像看见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吴雪耻的一幕,还想到蒲松龄落第后意志不消沉而发奋创作了不朽杰作《聊斋志异》……这副对联不正是“事事难成事事成”的最好注脚吗?
姑娘请郭老为这副对联签上名。待郭老写上“郭沫若,六二年秋”几个字后,姑娘才惊喜地知道眼前这位首长就是大文豪郭沫若!她激动地表示要永记教诲,在人生道路上奋勇前进。李真真还大着胆子写了一首诗谢郭老云:“梵音洞前几彷徨,此身已欲付汪洋,妙笔竞藏回春力,感谢恩师救迷航。”
有人曾经称赞郭沫若是“一字师”,这还得从一个下联说起。
“天风海水白云间。”最后一个“问”字是平声字,可知是下联。这下联之所以产生,是广州有一处景点叫白云山,山上经常有白云飞绕,景致秀丽。在山上俯视全城,尽收眼底。有人到此游玩,雅兴大发,便写了这“天风海水白云间”的下联。上联呢?始终想不出好句子,也就作罢。
后来有人做了两块木板,悬挂在一座听涛亭上,一块板空着,一块板刻了上述的下联,意为征集上联,
1964年,郭沫若游白云山,看到这两块板,便问明原委。
他读了下联,稍一沉思,已然成竹在胸,随即说出上联:“旭日朝霞红雨乱。”
然后,又把原来下联的“天风海水白云间”的“问”字改为“闲”。这一来,便成了:“旭日朝霞红雨乱,天风海水白云闲。”
这样一改,用“闲”代替“问”,不但工整,而且生动活泼,真不愧是“一字师”!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guomoruo/2182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