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边城》的影评论文

边城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作为根据沈从文的同名小说改编影片,《边城》近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而今天给大家带来影片《边城》的影评的论文。

一、影片分析

  (一)剧本

  影片的剧本改编尊重原著,具体将在第二、三部分讨论。

  (二)选角

  饰演老船夫(爷爷)的是冯汉元,为国家一级演员,长期参与戏剧演出;饰演翠翠的是戴呐,她是导演甄选良久的结果;傩送二老由石磊饰演;此外还有刘汉朴,饰演船总顺顺;刘魁,国家二级演员,饰演天保大老;金风,饰演杨马兵等。

  在选角上是贴合原著描述的,尤其是戴呐和石磊,前者是青涩秀丽,正应翠翠的单纯内敛;后者外在形象文质彬彬,和“傩送美丽得很”相符,及得上“岳云”的诨号。

  (三)表演

  1. 老船夫(爷爷)的饰演者冯汉元的表现是影片中最值得点评的,茶峒乡人淳朴厚实的一面被他演绎得淋漓尽致。在《边城》这样一个平缓的故事里,几乎全是文戏,自然演员的表情就占据了很大的表演空间。冯汉元在表情的把控上十分精到:和杨马兵喝烧酒时的开怀,或是与翠翠闲谈逗趣时的意犹未尽,笑容都恰到好处,眉须相映,憨厚可掬;忧心孙女的婚事,在与人谈及时或是沉思时,不断地眨眼,微微摇头,空咀嚼着嘴;与翠翠商量事儿时的语重心长,就在低头抬头间微蹙的眉间;雷雨将降之夜,他从窗口边回头,两颊鼓动,欲言又止,把那一份绝望融进了整张脸…… 配上动作上更加出彩,送傩送二老和脚夫过渡后,出于愤愤之情,老船夫在他们身后举了几下拳头,这时脸上的焦急与恼怒很搭调。此外,演员本身的年龄恰合角色,在步态和步速上的轻重缓急十分自然。

  在表演中占据另一重要分额的是对白。冯汉元在台词上颇有功力,最为明显地从气音中体现,不论是叹是笑,他从喉咙深处发出的气音都为台词的串接起到了自然的承接作用。再有就是轻重音,他在说台词的时候轻重有致,听着很接地气,在老船夫上街置办端午节货时与屠夫和菜农的对话中,两方对比,立见高下。除了说出来的,还有一段唱出来的《千浪滩》,这段清唱很朴实,对乡里的民风有所展现。

  2.翠翠的饰演者戴呐,年龄小且没有表演经验,动作表情都有些欠缺的地方,尤其是表情,细微的情感把握得不太好,因而缺少变化,但眼神到位,情绪感较大的哭笑也不成问题。没有表演经验也有好处,在“爱情”这种题材里,年纪小的戴呐有一丝发怵,或者说是一点不知所措,恰好把翠翠在爱情里的那一分青涩懵懂给表现出来。

  戴呐在影片中遇到最多的对话是关于婚嫁之事的,爷爷不止一次与翠翠谈及此,或调侃,或严肃,每回都是在不同的事件发展形势下展开的,翠翠有娇羞、有微恼、有回避,都是短短一句话,因而在语气上的把握比较难。戴呐作欢快壮胜过哀伤,对上爷爷的玩笑话时,天真活泼的气息活脱脱,真有些娇嗔得可爱。当然,她说词的艺术性是有所不足,碰上纠结复杂的内心活动时,短台词能用力的地方寥寥无几,细感受就会察觉出一分刻意。也许是对着人容易紧张,戴呐在影片中对着大黄狗的几次说白倒是自然有张力。除开对白,虽然影片没有让戴呐唱歌,但她还有一小节的儿歌独白,很可惜这节儿歌诵得不好,断句不均,加上儿歌本身不压韵,听起来像是卡了词的课文选段背诵,也就散失了音乐美,成了仅为还原原著情节的赘述。

  总的来说,戴呐还是撑住了这一角色。清丽的形象和比较自然的表演,附着与该角色作为同龄人的相似思绪,为观众塑造了一个合乎期待的翠翠。

  3. 天保大老和傩送二老,这两个角色的演绎中规中矩。原著中两小伙都是“结实如小公牛”,影片中相对来说大老会壮实一些,刘魁把“豪放豁达”放在举手投足之间,跳水游泳一幕他做得干净利落。石磊像是淳朴版的白面小生,外形和气质贴合二老。他在动作上没多表现也就不好评价,但在对白上他说得较轻柔,加之眉目跳动,一口白牙,尤其是翠翠给他撑船那一场戏,给人感觉是温柔得很,气魄少了些,不过在角色形象塑造上还是成功的。

  4.船总顺顺和杨马兵的戏份不多,身为配角,在人物背景身份上的呈现被影片省略了,人物性格自然就没有什么突出的地方。刘汉朴和金风的表演挑不出什么毛病,对剧情的自然承接起到了作用罢了。

  (四)摄影和剪辑

  摄影方面,碍于当年的技术问题,在夜戏上是硬伤。夜里光源严重不足,人像轮廓边缘模糊,脸部凹凸的明暗突出,场景就几乎是看不见了,只剩一片黑。这在翠翠初遇傩送二老那场戏尤为明显,背景画面几乎是成片的黑色,特写镜头有打光,翠翠的脸还看得清,肤色黑黝的金平(一名水手)和傩送二老大致上和背景融在一起,只有白牙和带油光的一点脸颊在发亮;接着翠翠回家下山时,有几桢看起来就像一副白色的肩袖在飘着。室内的情况也是如此,有时即使是白日里也是漆黑得很。这些情况虽然影响观感,但没有借用人为光源却也使得画面真实自然。虽然条件有限,但是在画面安排上合理有序,主次分明。例如,拍摄渡船时的固定机位和赛龙舟时的镜头移动,主体被摄物始终在画面中心,一目了然。

  剪辑方面,都是硬切换,在白天黑夜的切换里会显得有点突然,不过倒也没大碍。此外,影片故事整体上是时间顺序,但在开场不久有个两年前的回忆,从翠翠回味般的眼神直接切换到两年前的画面开始展开,也会显得突兀。

  (五)配乐

  影片的配乐由中央乐团作曲家刘庄负责,他曾在1963年为电影《小兵张嘎》配乐。《边城》中,多次响起芦管独奏的《娘送女》:开场时就奠定哀伤的基调;待翠翠见过别家的新娘轿子后、爷爷忧心落泪时、夜里爷孙女俩谈心事时、大老死后爷爷在河边祭奠时,一次次衬托和强化人物情感变化;至尾声,镜头由翠翠孤单的身影挪至崇山峻岭,《娘送女》一直在耳。对比原著能发现,影片在爷爷死后,翠翠拜完了爷爷又去了母亲的坟前哭喊了一声,所以其实《娘送女》这一配乐是影片音乐乃至内涵的核心,揭示了母女共同的悲伤命运,为爱而哀。

  影片配乐最集中的地方是在爷爷病重那一日夜,从琵琶启奏,然后芦管独奏,同时叠加了悬念式的引调,循环反复,至雷声处最高潮。雷后爷爷独占窗前哀思,这时竟然加入了婴儿的哭声,然后镜头转向翠翠,这种隐含的手法很妙。除此之外,吊脚楼上妓的弹琴伴唱、赛龙舟和抬花轿时的锣鼓声以及灵堂做法事的木鱼声等等,承袭原著的描述,把文本所不能承载的音乐性呈现出来,对民间乡土风情的还原度很高。

  (六)旁白

  《边城》的旁白得从两方面说——有声旁白和字幕旁白。

  有声旁白的配音选择的是相对轻柔和清晰的女声,对于这样一个爱情故事来说比较合适。“亲爱的观众,我用电影给你们讲个故事”,这是影片的入场方式,这说明了该旁白是具有主观性的,但是在影片中,旁白更多的还是起到客观的承接作用,在叙事中没有带入情感。当然这并不关键,关键是该女声语调太无力,像是每个字都是小心翼翼地念出来的。原本客观的旁白能减弱旁白本身的存在感,但是因为这样过分轻柔的语调,使得有声旁白很抢戏乃至跳戏。

  再说字幕旁白。影片中人物所有的心理活动都由字幕旁白来展现,这种做法很累赘。电影语言是将文字影像化,心理活动可以通过人物表情和具有象征意味的意象来表达,再不济,统一由有声旁白负责也可行。影片使用字幕旁白的处理既无法将人物心理活动很好地传达,还可能引起反感。

  ------------------------------------------------------------------------------------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biancheng/33350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