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写作背景
《背影》是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时写的,它描写了在祖母亡故回家奔丧之后与父亲在车站上别离时的情景,反映了北洋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现实。作者凭着自己敏锐的洞察力,看透了时代和社会的沉疴,将哀伤和愤懑凝聚于笔端,淋漓尽致地勾勒出父亲的背影,描绘出自家光景惨淡的图画。在这幅图画中展示了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在中外反动派的残酷压榨下朝不保夕的苦况,深刻地反映了这一时期处在社会下层的小私有者日趋破产的真实生活。表达了在艰难环境中父爱子、子爱父的真挚感情。作品通过这种描写父子之情的艺术闪光,照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照出了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酷。
二、整篇文章的框架结构 第1自然段总领全文,全文还应该包括四个大段:1.父亲的卸职和奔丧,地点在徐州。(第2自然段)2.父亲办丧事和要到南京谋职,地点在扬州。(第3自然段)3.父亲送我北去,地点在浦口。(第4、5、6自然段)4.父亲给我来信,地点在北京。(第7自然段) “ 送我北去”一段是本层结构的主体。为了突现这个主体,作者先用了两个自然段的篇幅,远处落笔,一路写来,为送别的体文字,制造了气氛。作者先写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回家奔丧。这就是说,父亲是在老境颓唐、东奔西走的情况下,送我北的。维其如此,父亲在送我之时愈是对我关怀备至、细心热切,他为我所做的内心牺牲就愈大,因而他的爱子之心就愈见其深沉。由此看来,1、2自然段为突现主体作了必不可少的铺垫。主体文字后的第4自然段,写了作者在泪光中仿佛重睹父亲的背影,这是变换地址再现主体部分的旋律,形成了余韵,同样对主体结构起到突现作用。
(一)“送我北上”一段文章的结构包括四段:1.父亲决定送我。(第4自然段)2.父亲送我过江进站上车。(第5自然段)3.父亲给我买橘子。(第6自然段大部)4.父亲与我告别。(第7自然尾) “买橘子”一段是本层结构的主体,一、二两段是前导,第四段是尾声。为了突现第三段的主体文字,作者也花了两个大段的篇幅,紧承上文,顺次写来,备细述说,自然引出了父亲给我买橘子的一段主体文字。买橘子一段主体文字之后,作者也写到了父亲告别后的背影,这同样是在主体文字之后,形成余韵,对结构主体起了突现作用。,“透视”出了父亲爱惜儿子的真情,从而使文章放射出夺人的艺术魅力。
(二)注意父亲攀上月台的特写镜头──这就是父亲攀上月台的一幅独立的画面:1.父亲两手攀着上面;2.两脚再向上缩;3.身子向左微倾;4.显出努力的样子。显然,为了突现这幅画面,作者进行了细致的描摹。先是父亲的手、脚、身子等几个点,之后是全身的努力。从而把父亲举手投足的形象永远地印在读者心中。同时,作者还赋予了人物以灰暗的背影、悲凉的色调,从而加强了对主题的表现力。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beiying/2594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