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新课程走进我和学生中间教学论文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让新课程走进我和学生中间教学论文精品,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2002年的炎热夏季,吹来了新课程改革的凉爽晨风,这晨风吹进每一位教师心头,使每一位教师的教育思想和理念都由内而外的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小学语文作为人文学科,更加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为此,我的语文教学也在积极地进行尝试,将新课改下的语文学习变成我和孩子们情感交流的桥梁,在情与情的交流中,在心与心的沟通中,我和学生们成了伙伴,新课程走进了我和孩子中间。
在教学中,我时刻注意将自己的情感根据课文的内容变得更丰富,并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在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人文素养。我觉得特别注重以下几点:
一、教师自身的感悟是激发学生浓烈情感的诱因
作为教师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那自身首先应该是一个富有情感的人。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自己的情感,他就不能发展和培养好别人的情感。卢梭也指出: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之前,自己就必须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然而,朗读是表达情感的重要途径,教师要用自己丰富的情感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能够将体会到的情感通过朗读的形式表现出来,使之受到熏陶和感染。
如《一株紫丁香》是一首活泼清新的小诗,本诗情感丰富、意境优美,是一首值得老师久久吟诵的师生情意的颂歌。当我第一次读到它的时候,便深深地喜欢上了,因为它让我想起了我的恩师,想起了老师所为我们付出的一切,于是在备课时,我就饱含深情地吟咏着,在课堂上,我将备课时体验到的情感熔铸于教学之中,用热情、激情、真情去撞击学生的心灵,掀动了学生情感的涟漪,使他们置身于充满浓烈气氛的情境中,受到感染。
二、深入课文,挖掘丰富的情感因素,化生硬的技巧指导为情感熏陶
窦桂梅老师曾经说过:语文课文的朗读,应是读人家的书,把人家的情感变为自己的。也就是说,朗读重在读出感情,读出味道。
如在教学《一株紫丁香》一课时,我怀着对恩师的无比尊敬和爱戴之情朗读的诗歌,深深地感染了孩子们,所以,不需要对他们进行停顿、重音、快慢、升降以及声音的虚实等的技巧指导,孩子们便把那种发自内心地对老师浓浓的爱,通过朗读表现了出来。又如,在教学《假如》一课时,课文中四次出现了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一句,应重点指导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但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联系课文的'内容,启发学生想象小树和小鸟以及西西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从而使学生感受神笔的重要,这样,学生在朗读时,语速时而舒缓,时而急促,声音时高时低,时重时轻,读出了不同的效果,每个学生根据不同的理解,也读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
三、与学生同朗读,共感悟,用不同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点
如果只是让学生呆板机械地死记硬背、生吞活剥地接受吸纳,是很少有效果的。只有打动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做到刻骨铭心。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首先,通过朗读来激发学生的情感点。
身为老师的我,也曾经是一个让老师操心的学生,心中也燃烧着对恩师浓浓的情。教学《一株紫丁香》一课时,我没有抑制这份情感,而是尽情宣泄,并让他们受到感染同时,也拉进了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在学生心中树立着老师曾经和我一样是学生,现在也跟我们一样爱老师,所以,在优美的乐曲声中,我饱含深情的朗读,让学生对于老师的情感进一步浓厚,朗读的积极性也就更高,学生的情感因素被调动了起来,朗读趋近完美。
其次,通过扩展式谈话来激发学生的情感点。
也是在教学《一株紫丁香》一课时,当学生说到喜欢第二小节时,我问他们你们觉得老师疲倦吗?一个简单的的扩展式谈话,让学生把他们眼中老师的辛苦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他们有的说:老师每天早晨都要提前来打扫教室,很辛苦。有的说:老师每天中午都要为我们盛饭,自己都不能坐下来好好吃饭。有的说:老师每天还要为我们批改作业,很晚才能回家。还有的说:老师每天都为我们操心,我们犯错误惹老师生气,可是您还得忍着气,给我们讲道理。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的是心与心的沟通,是情与情的交融,一句句,一声声,都触动着每一个人的心灵,从而使大家尊敬老师的情感达成共鸣,便有了那发自肺腑的老师爱你们!我们爱老师!的深情!
第三,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情感。
教师生动的语言,对学生是一种强烈的感染。在教学《假如》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残疾儿童的不幸,我为学生讲述了一些关于残疾儿童的感人故事,在听了我的讲述后,很多孩子掉下了眼泪。这时,他们再读第三小节时,就能把那种对于不幸的人的关爱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而且,在让学生续编课文时,他们考虑得也都是给那些需要关爱的人送去温暖,来表达他们的爱。
第四,用体态语言显示学生情感。
眼睛是心灵之窗,脸面是心灵之镜。师生的面目表情、动作神态是一种动态的无声语汇,它蕴含了大量的情感信息,是师生心理交流的重要外显点。课堂教学时,教师应根据教材提供的情感线索,恰如其分地让学生运用自己的面目表情、动作神态,直观、形象、真切地进行情感体验,产生共鸣。
在教学《我们成功了》时,我首先为学生范读,我真的被课文中所描写的情景所打动,那一刻仿佛就在眼前,我无法抑制内心的喜悦与兴奋,眼里竟流出了热泪,挥动着手臂,高呼:我们成功了!我们爱北京!祖国万岁!孩子们看到了我的表情和动作,也被我所感染,都站了起来,同我一起欢呼,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再次达成了共鸣。
总之,这一次次心灵的碰撞,这一次次情感的交融,都让我深深地感动,感动于新课程改革给语文教学带来的勃勃生机,感动于新课程改革给老师和学生带来的情感光环。我和我的学生们将在这种积极的情感中,努力上好每一节语文课,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让新课程走进我和学生中间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7.走进新课程演讲稿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7848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