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内外双控体系之构建论文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摘要:最近几年,随着国家对高职院校支持力度的加大,高职教育蓬勃发展。在高职教育高歌快进的同时,其教育教学质量问题亦被摆上桌面。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不是高职院校一己之事,而应成为教育主管部门、社会、行业企业以及院校等多方的合力之举,应该从内、外两方面同时打造,建立起科学、合理、客观、可操作性强乃至“量身定做”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外部监控;内部监控

  随着国家最近几年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与支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呈现蓬勃之势,并逐渐上升为为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然而,综观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况可以看出,高职教育在规模迅速扩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系列“生产”问题:办学特色不明、教学条件差、“双师型”师资匮乏、教学质量低下等。其中最主要、最显见的是教学质量问题。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由于没有现成经验可依,大多照套照搬普通高校教学质量监控办法,不能适应高职教育特殊的培养目标。而高职教学质量的保证,要求必须建立起科学、合理、客观、可操作性强乃至“量身定做”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1、目前质量监控体系问题解决建议

  质量监控是一种外部活动行为,是从一个单位的外部对该单位的工作或产品质量实施监督和控制,是从外部进行的质量评价;质量管理是一种内部活动行为,是一个组织自身为了提高活动或产品的质量而采取的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等的全部活动。两个概念具有明显区别。但部分高职院校在质量监控体系建设中,将质量管理与质量监控融为一体,教学管理和教学监控的概念及各自的职责界定不清,将教学质量监控组织设在了教务处……结果是自己评自己,不仅缺乏说服力,更有‘护短’之嫌。由此构建的质量监控体系实际上不能发挥质量监控的作用,只能作为教学管理的帮手。

  实质上,高职教育是一种目标明确的职前技术教育,其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应由社会和学院两方面组成,即社会对教学质量的外在监控和学院对教学质量的内在监控,通过搭建校内外沟通平台,在构建“社会、行业企业参与充分、校企合作机制灵活”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外部循环体系的同时,建立“咨教作用明显、保障功能突出”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内部循环体系,初步建立起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引导、社会参与的双循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形成保障教学质量的有效机制。

  2、外部质量监控体系

  一个完善的高职院校的质量监控体系,包含外部质量监控与内部质量监控。在我国,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高职院校所采取的质量管理措施,社会中介组织对学校质量的评估、认证等都属于外部质量监控。

  2.1教育部人才培养水平评估

  教育部组织的人才培养水平评估是高职院校质量外部监控的基础。这一基础包括两个支撑:一是质量信息收集系统。教育部门规定各高职院校按信息采集系统要求上报基本信息;另一方面是质量评价体系,通过评估方案规定高职人才培养工作各方面的基本质量要求。两方面结合,能够从外部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的质量作出基本判断,构成了我国高职院校外部质量监控的基础部分。

  教育主管部门在多年评估实践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包括“精品课程”、“教学团队”、“示范基地”等在内的多项质量评价模式。到目前,教育主管部门对高职院校的分项评价监控主要有以下5个:

  2.1.1精品课程教育主管部门通过选评精品课程确立对高职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同时确立高职课程建设的一些主要规范。精品课评价是教育部门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

  2.1.2教学团队从2008年,教育部及各个省市相继提出了优秀教学团队建设要求。优秀教学团队标准的提出和评价,是高职质量评价标准的又一重要内容,突出了高职质量建设的重点。在优秀教学团队评价的基础上,国家还提出了教学名师评选的要求和标准,将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集中于专业带头人和技能名师。

  2.1.3示范性实训基地2006年,教育部提出国家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标准和要求,从而构成对职业技术学院评价的另一重要节点。各省市也相继制定了省级示范基地建设的标准和要求,从上到下的全面重视极大促进了高职实训基地的建设。

  2.1.4规划教材教育部从2007年推出国家规划教材评价,通过对优质教材的推选评定,体现对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和教材编写的肯定和促进,并有利于优质教学成果广泛应用。此外,在对教材进行规范规划的同时,教育部还在全国范围推出教学课件比赛,促进现代化教学技术应用。

  2.1.5示范院校遴选评价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是国家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重要步骤和内容,对高职院校的遴选评价也是对高职院校实施评价的一种方式。在国家提出建设100所示范院校后,示范性高职院校评价成为高职院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综合评价标准。

  此外,教育主管部门对高职院校的分项评价监控主要体现出三点特征:

  首先是评估内容的综合性。由于高等教育活动中的教师、管理者或专业、课程等具有系统的性质,对他们进行评估不仅是为了督促其自身能产生较好的工作效果和较高的效益,而且还要考虑他们对教育整体发展的影响与贡献。因而,评估的内容和范围不是建立在单项的基础上,而是广泛的综合性评估。

  其次是评估认识的客观性。认识活动本身属于一种主观活动,但被评价主体极力表现是客观真实存在的,因此,保持评估认识的客观、公平、公正显得尤为重要,应该由独立于被评对象利害关系之外的专家小组来完成。

  第三是评估方法的科学性。要想提高评估的信度与效度,就必须具有与评估目的相适应的科学方法,这包括制定明确的评价方案,建构适当的指标体系,规定明确的质量标准,采用科学的量化方法等。

  2.2行业企业与高职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与企业是密不可分的,二者是一个共生共荣体。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企业提供人才和技术,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企业的发展会促进人才的需求,会促进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企业对人才的聘用、使用及拒聘成为一种对高职教育的特殊质量外在监控形式。

  社会和行业的需求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动力。随着政治和经济体制的改革,国有企业的改制,大量私人企业的出现,用人机制的改变,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成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行业企业对高职院校人才的一个内在要求就是个性化的培养。由于企业的不稳定性,他们对人才需求存在多样性要求,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对稳定性又造成了学校对学生的某些培养的相对局限性,这也是学校应努力克服的,一个学校毕业的学生共性太多,像从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解决这一问题,学校要在注重群体教育的同时,提高对个性教育的重视程度。 高等职业教育要想适应企业需要,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就应面向企业,主动适应企业需求。一要立足本行业平台,加强与本行业各企业之间的联系,主动争取在学校和企业间建立一座桥梁,开辟人才交流、技术交流、学术交流、实习培训、经济合作等方面的途径,形成一种新型的伙伴关系。可以整合双方的各种资源,实行互助互享。二要主动适应企业需要,采取多层次办学方式。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确定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避免盲目性,避免人才无需求培养、浪费和积压。这就要求学校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对企业的人才需求进行系统的调查,特别要对过去不为人们重视的民营企业、私人企业等进行系统的调查,建立人才需求信息数据库。学校要在调研及人才培养过程中,总结经验,形成一种适应性强、反应迅速、调整及时、办学形式多样、综合性强的多层次办学机制,增强学校的自我发展能力。学校要树立为企业、为社会、为国家、为经济服务的意识,凡是你需要的,而我又有能力培养的,就是我应该做的。三要创造条件,在适当时候成立行业、企业和学校三者相结合的专门委员会,受教育行政部门和劳动职权部门的双重调控指导,体现出企业在职业技术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同时积极发挥行业、企业和学校之间的互通交流作用,组织企业技术人员以实习、实训或讲座、现身说法等形式向学生授课,以集中时间段的形式为学生服务,组织优秀教师到企业一线实习,从而实现教学与企业的零距离结合。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30129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