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论文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第一篇: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论文

  1当前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存在的几个普遍问题

  近些年,在《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精神的指导下,诸多高校的公共体育课程教学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尝试,有的还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特色,所开设的篮、排、足、羽毛球、乒乓球等大小球类运动以及游泳、太极拳、健身健美操等课程,几乎囊括了所有适合大众运动的体育项目,而且体育场馆条件也有很大改善。但是,在公共体育课的课程设置上仍然存在一些普遍问题。

  1.1体育课程时间短,影响了学生学习体育的连续性和终身体育的发展

  据调查显示:大部分高校体育课只限大一、大二开设,三、四年级根本不开或只开选修课。而多数高校由于种种原因,大学生到了三、四年级实际上就不再参加体育活动了,严重影响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参加体育活动的连续性,不利于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与巩固以及身体素质的进一步提高,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身体健康,也不利于运动技能的形成与终身体育的发展。

  1.2体育课教学形式单一,不利于学生体质的发展与提高

  在体育课的教学形式上,各高校基本上是以单一的课堂教学为主。即使进行课外体育活动,也只是应付校级或市级等的体育竞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无计划、无组织和具有一定盲目性的状态,导致了体育教学的课内外分割。大学生的校园体育文化生活范围相对狭窄,体育运动潜力、运动兴趣得不到发掘,学习的内容得不到巩固和提高,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潜能受到压抑。

  1.3选课制度缺乏灵活性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普通高校体育课的选课制度应遵循按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选择的原则。这是改革成功的一面,但也出现了学生选课时每学期只能选一个项目、不同学期重复选项的现象,造成难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体育需求的局面。现代教育归根结底是个性教育,也就是创造性的教育,大学体育课更应如此,如果连学生的兴趣爱好都不能满足,何谈发展个性,培养能力。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通过对课内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学生体质测试等方面的改革尝试,以期构建“课内外一体化”的公共体育教学模式。

2东莞理工学院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尝试

  2.1课内教学改革,建立“2-3-2-1”的课程教学的新模式

  所谓“2”,是指大学一年级的课程设置为基础课,每周2学时。课程内容以体育基础知识为主,侧重理论学习。这其中既包括运动项目技术的基础理论,也包括诸如运动人体科学和健康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目的是通过提供足够的理论支持以指导学生体育锻炼,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丰富其体育与健康方面的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其终身体育奠定基础。所谓“3-2-1”,是指从大学二年级开始,体育课程设置为活动课,课程学时做出重大调整:即以年级为单位,二年级每周开设3次课、三年级每周2次课、四年级(排除外出实习的学生)每周1次课,每次课时间为单元1小时,而课程内容、课程时间及任课教师则由学生在学期开始前自主选择。改革的目的是,旨在通过压缩课程节奏、增加课程频度、拉长课程维度,并贯之以学生“三自主”(自主选项目、自主选教师、自主选上课时间)的原则,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延伸学生的体育经历,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养成一种体育锻炼的习惯,最终养成终身体育的理念。活动课的课程开设时间,多集中在下午4点以后,即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目的是将课内外时间有效整合,通过“课内外一体化”,促使学生体育锻炼活动的生活化与经常化。与此同时,我们还积极开发以网络课程为主要内容的体育课程资源,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满足学生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和运动技能的追求。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从培养学生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实际出发,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密切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创造欲望,培养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体育锻炼,引导学生掌握自我设计、自我锻炼、自我评价的方法,使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五个领域得到全面提高。

  2.2将课外体育活动纳入体育教学进行统筹安排

  所谓课内外一体化,就是要打破当前体育课程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分离的格局,将课外体育活动纳入体育教学进行统筹安排,给学生提供一个连续性的体育活动空间和良好的体育活动氛围,使学生既能学习到相关的体育知识技能,又能丰富其课余生活,陶冶品德情操,提高实践能力。在课外体育活动改革中,我们将课外活动纳入体育教学,建立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体育竞赛互动的学习模式。使学生能够在体育课堂中学、练,能够在课外通过积极参加学生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开展的全院性的体育文化活动,获得额外的课程考评加分,并且对于在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中表现积极、技能突出的同学,推荐其参加校运会和其它市一级的单项比赛,根据比赛成绩可以获得期末体育课程免试的资格和相应的考评加分奖励。这种将课外活动、体育竞赛与课堂教学考评相挂钩的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热情,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兴趣与项目的结合、基础与提高的结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发展特长,并在走出校门步入社会以后,能有1-2项体育爱好或特长,并掌握有一定的运动技能和方法,从而为实现终身体育奠定重要的基础。

  2.3学生体质测试改革,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

  阳光体育是以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的,因此我们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工作以及相关的素质练习方法与课堂教学内容、课外活动和教学考核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课内外一体化的体育活动进一步得到延伸。对于体质测试未能达标的同学,在下一学期不能参加选项教学,而是必须参加针对性开设的身体素质提高课,分层次分类别进行小班教学与指导。对于体质测试达到良好以上的同学,则可以自主选择是否参加下学期的体育课程学习,但必须参加每学期末的体质测试评定,并以此作为考核学期免修的基本条件。如此循环往复,逐步形成鼓励学生自主自觉参加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激励机制。除此之外,我们还将学生达标的状况与进步的幅度也计入到学生的体育成绩中,使之与学生体育成绩的评定、评优、评三好、评奖学金等相结合,作为学生评定或获取各种荣誉的重要参考依据,从而促使学生能从思想上意识到体育学习和锻炼的重要性。由此,我们将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评价标准从传统的出勤、课堂表现、技能掌握,拓展到还包括课外体育锻炼、《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学生进步幅度等多项内容,使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使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让评价贯穿于整个体育学习、体育锻炼的过程之中,使考核真正成为全面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运动技能、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有效手段。

3结束语

  我们通过在东莞理工学院进行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初步的成绩,但这仅仅是个良好的开端,切不可沾沾自喜,甚至固步自封。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还将不断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结合“阳光体育”的时代背景,进一步探索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力争确保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受益,使每一个学生的体育需求都能够得到满足,从而实现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美好愿望。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27967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