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英雄》教学设计3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真正的英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真正的英雄》教学设计1
一、导入并明确学习目标(2分钟)
(多媒体显示)关于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爆炸一事,出示有关图片,以加强直观感受,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在进行美国航天飞机的第10次飞行中,发生空中爆炸。这是美国56次载人航天飞行中第一次爆炸事件,也是美国宇航员第一次在飞行中死亡。“挑战者”号的失事,是震撼世界的悲剧,全世界人民为人类航天壮举发生的这一重大挫折和不幸感到悲痛和惋惜。1月31日,休斯顿航天中心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里根总统在会上发表了声情并茂的演讲,本文既是这次的演讲辞。
首先我们来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
2、朗读课文,体味文章丰富强烈的感情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4、培养困境面前永不言退,对未知领域进行百折不回地探索精神。
二、指导自学(2分钟)
1、自读课文圈出不会读和不理解的字词。标出各段序号。
2、朗读,把握感情基调
3、默读,理清文章脉络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10分钟)
四、检查自学效果,并引导学生更正(10分钟)。
(一)、检查自学情况: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哀悼(dào)锲而不舍(qiè)勋章(xūn)锤炼(chuí)
阴霾(mái)孜孜不倦(zī)企求(q)凝聚(níng)
战栗(lì)拓荒(tuó)弥补(mí)不朽(xi)
(二)把握感情基调
里根在演讲中表达的感情包含(悲痛)和(力量)两个方面,从感情脉络看,前半部分主要抒发(悲痛的心情),后半部分则主要表达(力量),两种感情不是泾渭分明,而是交融。美国宇航史最严重的一次事故带给人们的无疑是(悲痛),但演讲者的言辞更意在于给后继者奋然前行的(勇气和力量)。
(三)理清文章脉络
这篇演讲词的主旨是(哀悼罹难的航天勇士,颂扬人类的探索精神,号召人们化悲痛为力量,踏着先烈开辟的道路,继续进行太空探索),全文是按(总——分——总)的形式安排结构的。请你找出这三个部分的起讫并归纳段意。{第一部分:(1—4)表达深深的哀悼和对英雄的赞叹。第二部分:(5—13)分别追忆献身的航天英雄,要人民永远记住这些“真正的英雄”。第三部分:(14—21)号召人民化悲痛为力量,继续英雄未竟的事业,继续向太空进军。}
(四)精读,探究
1、概括七名宇航员的事迹或性格特征。
迪克。司各比机长:探索太空不畏危险
罗纳德。麦克耐尔:坚毅
迈克。史密斯:为祖国屡建战功
莱恩尼科:笑对工作,乐对人生
奥尼佐卡:充满梦想,建立了难忘业绩
杰维斯:不忘为母校争光
麦考利芙:以勇气和探索精神荣获全国人民的教师荣誉
2、七位“挑战者”有哪些共同特点?
共同点:勇敢、坚强、勇于献身、有开拓精神
3、作者是怎样评价这些英雄的?
4、里根总统所宣扬的美国精神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里根所宣扬的美国精神的具体内涵是指开拓精神、想象力、英雄主义、献身精神、巨大的勇气、令人信赖的声誉、刚毅不屈的品质等等。
五、作业
1、巩固字词。
2、以一个中国初中生的名义对遇难的七名宇航员说几句话。修改意见
《真正的英雄》教学设计2
教学重难点:
1、加强朗读,把握文章内容,体味文章感情。
2、主动探究,演讲词的主题。
3、培养探索精神
背景资料:
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在进行美国航天飞机的第25次飞行中,发生空中爆炸。这是美国56次载人航天飞行中第一次爆炸事件,也是美国宇航员第一次在飞行中死亡。“挑战者”号的失事,是震撼世界的悲剧,全世界人民为人类航天壮举发生的这一重大挫折和不幸感到悲痛和惋惜。
基础知识:
1、字词
哀悼(dào ) 锲而不舍(qiè ) 勋章(xūn ) 锤炼( chuí)
阴霾(mái ) 孜孜不倦(zī ) 企求(q ) 凝聚(níng )
战栗(lì ) 拓荒(tuò ) 弥补( mí ) 不朽(xi )
2、词语积累
哀悼:悲痛的悼念(死者)。
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迫不及待:急迫的不能再等待。
建树:建立(功绩)。
锤炼:磨练。
孜孜不倦:勤勉,不知道疲倦。
梦寐以求:睡梦中都想着寻找,形容迫切希望着。
弥补:把不够的部分补足。
课文内容把握:
1、结构梳理:1-4:表达深深的哀痛和对英雄的赞颂。
5-13:追忆几位献身的英雄,要人民永远记住这些“真正的美国英雄”。
14-21:号召人民化悲痛为力量,继承英雄未尽的事业,继续向太空进军。
2、感情归纳:
(1)前半部分抒发悲痛心情。因为英雄已死,无论对人类,对国家,还是对亲人,对朋友,这都是一种巨大的损失。
(2)后半部分主要表达力量。人类不能永远悲痛、消沉下去,而应该化悲痛为力量,沿着英雄的足迹继续前进。
3、主题概括:
这篇演讲词哀悼了罹难的航天勇士,颂扬人类的探索精神,号召人们化悲痛为力量,踏着先烈开辟的道路,继续进行太空探索。
问题研究:
1、宇航员们因为航天飞机的失事而牺牲,但演讲者却说“这是诉说胜利和勇敢的故事”,
如何理解?
2、作者为什么要写“一个世纪前的开拓者”?“今天的荒漠就是太空和人类知识没有达到的疆域”,相对于“今天的荒漠”,“昨天的荒漠”指的是哪里?
3、我们的国家的确非常幸运,因为我们依然保持着巨大的勇气、令人信赖的声誉和刚毅
不屈的品质,我们仍然有像‘挑战者’号上七位宇航员那样的英雄。”这是“美国精神”的集中表述,你是如何这种“美国精神”的?
答案:
1、人类探索本来就意味着冒险,宇航员的每一次升空,都意味着危险,很有可能是灾难,但他们并没有害怕,而是义无反顾随时都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他们的都是胜利者,都是勇敢者。
2、此为例证明美国历史上就有 这样的传统,不怕失败,开拓进取,也为下文号召大家“重新振作起来,忍受着磨难,不断前进”做好铺垫。
3、这种百折不挠的探索未知领域的精神绝不仅仅只属于美国精神,它是属于全人类的。
课后习题答案
(一)、这篇文章动人心魄的力量,主要是演讲者以情动人,以情感人,言语都从肺腑自然流出,不给人客套、虚假、做作的感觉。
(二)、1、这是作者对英雄们的高度评价,表达了作者对英雄们之所以是英雄的真正原因的看法。
2、这是作者面对困难与挫折而概括出的具有哲理色彩的观点,表明了只有克服困难才能推动历史前进。
3、这是作者对英雄们的祝愿,也表明了英雄们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三)略
拓展练习:
全体队员分成两组,携带剩余的全部公共和个人装备继续负重行军。在明朗的阳光下,大家穿越一道道流水冲击谷,爬上一道道漫坡。回首望去,博格达群峰已经幻影一般漂浮在高远的云雾间。此时此刻,你才能对自己在以往7天里作出的建树有所估量。那些在平日里只能借助与望远镜观察的神圣的峰峦,在过去的7天里,你曾经依靠自己的奋斗,真正投入到过它那父亲般宽厚的怀抱里。
你会透彻的感悟到,当你一旦离开被各自的功利扰昏了头脑的人群,投入到大自然固有的逻辑和灵性中去时,物质的.美和精神的美时刻都在伴随着你。
当你孤立无助地沿着冰坡滑向深渊时,你前方队员伸出的雪仗会及时遏制你的下滑,你后方队员扎下的冰镐会让你及时获得一个支点。那一瞬间,你会为自己以往在人群中对无助老人的冷漠而深刻的汗颜。
当你完成了背负20公斤的行囊,一天走完30公里山路,并垂直上升1000你的业绩时,你无法不想到,在此前的日子里,你曾经是一个把自己娇惯到连自己用的煤气罐都扛不到六楼的男人。
人类创造了光辉的现代化的物质,也令人悲哀的未能躲开某些现代伦理对个人精神的绞杀。但在1999年春节,有十三个性别不同,职业各异,年龄差距很大,但却信仰大自然的逻辑和灵性的普通人,曾经走进天山深处,完成了一次不能用成败来评价的回归。
他们从不后悔!
1、为下面句中的空白处选择合适的词语。
(1)博格达群峰已经幻影一般()在高远的云雾间。(漂浮 耸立)
(2)你曾经是一个把自己()到连自己用的煤气罐都扛不到六楼的男人。(纵容 娇惯)
(3)当你孤立无助地沿着冰坡下滑向深渊时,你前方队员伸出的雪仗会及时()你的下滑。
(挡住 遏制)
(4)但在1999年春节,有十三个性别不同,职业各异,年龄差距很大,但却()大自然的逻
辑和灵性的普通人,曾经走进天山深处,完成了一次不能用成败来评价的回归。(相信 信仰)
2、作者说“物质的美和精神的美时刻都在伴随着你”,作者认为“物质的美”指的是什么?“精神的美”指的又是什么?
3、作者认为探险是“不能用成败来评价的回归”,回归到哪里去?为什么“不能用成败来评价”?
参考答案
(二)1、(1)漂浮(2)娇惯(3)遏制(4)信仰 2、“物质的美”指的是“那些在平日里只能借助与望远镜观察的神圣的峰峦,在过去的7天里,你曾经依靠自己的奋斗,真正投入到过它那父亲般宽厚的怀抱里。”“精神的美”指的是精神上会得到净化,意志得到锻炼。
3、回归到自然中去,虽然会遭到失败的命运,但精神上的收获却是巨大的,所以不能用成败来评价。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jiaoan/40617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