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史记·儒林列传·伏生者》原文及翻译

古籍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史记·儒林列传·伏生者》原文及翻译

  导语:《史记》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史记·儒林列传·伏生者》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伏生者,济南人也。故为秦博士。孝文帝时,欲求能治《尚书》者,天下无有,乃闻伏生能治,欲召之。是时伏生年九十余,老,不能行,于是乃诏太常使掌故晁错往受之。秦时焚书,伏生壁藏之。其后兵大起,流亡,汉定,伏生求其书,亡数十篇,独得二十九篇,即以教于齐鲁之间。学者由 是颇能言《尚书》,诸山东大师无不涉《尚书》以教矣。

  伏生教济南张生及欧阳生,欧阳生教千 乘倪宽。倪宽既通《尚书》,以文学应郡举,诣博士受业,受业孔安国。倪宽贫无资用,常为弟子都养,及时时间行佣赁,以给衣食。行常带经,止息则诵习之。以试第次,补廷尉史。是时张汤方乡学,以为奏谳掾,以古法议决疑大狱,而爱幸宽。宽为人温良,有廉智,自持,而善著书、书奏,敏于文,口 不能发明也。汤以为长者,数称誉之。及汤为御史大夫,以倪宽为掾,荐之天子。天子见问,说之。张汤死后六年,倪宽位至御史大夫。九年而以官卒。宽在三公位,以和良承意从容得久,然无有所匡谏;于官,官属易之,不为尽力。张生亦为博士。而伏生孙以治《尚书》征,不能明也。

  自此之后,鲁周霸、孔安国,洛阳贾嘉,颇能言《尚书》事。孔氏有古文《尚书》,而安国以今文读之,因以起其家。逸《书》得十余篇,盖《尚书》滋多于是矣。

  《史记·儒林列传第六十一》

  译文

  伏生,是济南郡人。先前做过秦朝博士。孝文帝时,他想找到能研究《尚书》的人,遍寻天下不得,后听说伏生会讲授,就打算召用他。当时伏生已年寿九十余岁,人很老了,不能行走,于是文帝就下令太常派掌故晁错前往伏生处向他学习。秦朝焚烧儒书时,伏生把《尚书》藏在墙壁里。后来战乱大起,伏生出走流亡,汉朝平定天下后,他返回寻找所藏的《尚书》,已丢失了几十篇,只得到二十九篇,于是他就在齐鲁一带教授残存的《尚书》。自此学者们都很会讲解《尚书》,肴山以东 诸位著名学者无不涉猎《尚书》来教授学生了。

  伏生教济南人张生和欧阳生,欧阳生教千乘人倪宽。倪宽精通《尚书》之后,凭借经学方面的成绩参加郡中选举,前往博士官门下学习,从师于孔安国。倪宽家贫没有资财,时常当学生们的厨工,还经常偷偷外出打工挣钱,来供给自己的衣食之需。他外出时常常看经书、休息时就朗读体会它。依照考试成绩的名次,他补了延尉史的缺官。当时张汤正爱好儒学,就让倪宽做自己的掾(yuàn,院)吏,负责呈报案情。倪宽根据经义古法论事判决疑难大案,因而张汤很宠用他。倪宽为人温和善良,有廉洁的操守和聪敏的智慧,能把握自己的言行,而且擅长著书、起草奏章,文思敏捷,但是口拙不会阐述。张汤认为他是忠厚之人,多次赞扬他。等到张汤当了御史大夫,就让倪宽当掾吏,向天子举荐他。天子召见询问倪宽后,很喜欢他。张汤死后六年,倪宽便官至御史大夫,在职九年去世。倪宽身居三公之位,由于性情谦和驯良,能顺从皇上之意,善于调解纠纷,而得以官运久长,但是他没有匡正劝谏过皇上的过失。居官期间,属下的官员轻视他,不为他尽力。张生也当了博士官。而伏生的.孙子也因研究《尚书》被征召,但是他并不能阐明《尚书》的经义。

  从此以后,鲁人周霸、孔安国,洛阳人贾嘉,都很会讲授《尚书》的内容。孔家有用先秦古文撰写的《尚书》,而孔安国用时下隶书字体把它们重新摹写讲读,因此就兴起了他自己的学术流派。孔安国得到了《尚书》中失传的十几篇,大约自此《尚书》的篇目就增多起来了。

【《史记·儒林列传·伏生者》原文及翻译】相关文章:

1.《史记·儒林列传》原文及翻译

2.《史记·田单列传》原文及翻译

3.《史记·张仪列传》原文及翻译

4.《史记·穰侯列传》原文及翻译

5.《史记·管晏列传》原文及翻译

6.刺客列传史记原文及翻译

7.史记汲黯列传原文翻译

8.史记穰侯列传原文及翻译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gushiwen/guji/290917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