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17公司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计划,希望您喜欢,上公文站,发现学习。
2017公司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计划一
为进一步加强公司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达到创建促管理、创建促规范、创建促服务的目的,不断加强行风建设,把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推向更高水平,确保公司党建、思想文化和党风廉政建设等各项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为保证公司的平安和谐目标实现提供坚强的思想、组织、监督保障。为建设和谐企业、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特制定公司2016年度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公司生产经营为中心,以深化“四好领导班子”、“五好企业党组织”创建为重点,以构建和谐企业为目标;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进一步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实现公司年度目标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在加快奋力崛起、构建和谐广德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工作目标
一是继续保持高昂的创建热情、创建氛围,巩固和提高“国一流”、省“文明单位”成果。促进公司综合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推动公司发展再上新台阶。
二是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融入企业中心工作,围绕公司的生产经营工作主线,充分发挥作用,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平安和谐、创新发展。
三是夯实党的基础建设,完善电网先锋党支部的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
四是以“四好领导班子”创建为载体,创新工作机制,强化监督机制,打造公司坚强领导集体。
五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构和谐,打造公司员工“主人翁”意识和责任;坚持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推动公司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
三、工作任务及主要措施
(一)、统一思想行动,强化创建意识
巩固精神文明创建成果,认真落实“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目标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构建和谐企业、和谐社会的有效载体和具体行动。公司上下要认真学习上级关于文明创建工作的重要文件精神,充分认识创建文明单位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形成共识,不断增强创建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迅速行动起来,严格对照各级文明单位评价标准和具体要求,明确任务,突出重点,抓好落实,扎实推进。要继承和发扬成绩,在巩固和创新上下功夫,确保目标任务的实现。
(二)、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创建实效
1、对照公司“xx公司2016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突出加强工作过程评价和点评。建立创建工作的责任制和奖惩制度,完善创建工作的管理制度和督促检查机制,不断规范文明创建工作。
2、精心组织好文明单位、文明部室、模范班组、模范文明职工、文明家庭和“青年文明号”等系列创建活动,把创建文明行业工作纳入领导班子任期目标,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做到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有制度保证、有目标计划、有推进措施。形成全员参与,全面推进的良好创建氛围。
3、加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分解和推进。各单位应结合公司总体实施方案,有针对性地制定出本单位的创建工作计划,并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全面落实创建工作。
4、加强舆论引导和氛围营造。注重抓好典型,以点带面,促进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在各层面的不断延伸。
(三)、各方齐抓共管,落实创建任务
1、深入开展企业党建工作。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着力加强基层党支部书记“五种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政工干部、支部书记、委员思想教育能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2、深入开展“四好”班子建设。按照 “四好”领导班子建设要求,制定“四好”领导班子创建实施方案,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增强创建合力。继续深化以“干事干净”为核心,认真实施“干部平安工程”,推进廉洁文化建设。探索建立“发现及时、传递迅速、分析准确、反应快捷、处置果断”的监控预警机制,加强对权力运作的监督与制约。
3、加强党员、干部、职工进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和“八项规定”的教育,认真组织广大职工学习贯彻《国网公司员工守则》,从制度建设入手,规范党支部“三会一课”的执行,努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使公司广大党员成为科学发展的执行者,和谐企业的推动者。继续开展“爱心活动”、“主人翁责任”、“人人讲诚信”主题教育活动,扎实推进班组“精细化”建设,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把教育成果体现在安全生产、营销服务和管理进步上。
4、开展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四周年系列活动。以纪念活动为契机,在公司举办征文、演讲、文艺演出、“七一”表彰会议及支部书记“微党课”竞赛等系列活动,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稳定和谐的良好氛围。
5、加强开展行风建设。强化制度支撑:全面推行客户代表制、客户经理制、首问责任制等,实行业务办理全过程监控跟踪考核,坚持开展经常性的行风建设自查自纠工作,并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确保不发生严重影响和损害企业形象的行风责任事件。强化后台支撑:树立服务观念,建立服务格局,努力为窗口服务提供管理、技术、安全、环境等全面支撑。强化服务监督:通过“行风热线”、上门走访、下发征求意见表、召开监督员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客户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建立“阳光电力”长效工作机制,严格执行“三个十条”,让政府放心、客户满意和社会公认,在行风评议和客户满意度调查中确保在当地处于领先位置。
6、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深化“诚信负责、尽心尽力、创造一流”的价值理念,以制度建设和执行力建设为着力点,通过实施目标管理、基础管理、风险管理和绩效考核等有效载体,实现管理层次清晰,管理行为规范、管理形象文明高效的目标。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以“生产安全”、“经济安全”和“干部平安”为着力点,把安全文化建设延伸到经济安全和干部平安领域,形成完整的安全文化建设体系。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以教育为先导,扎实推进廉洁文化建设等活动,引导党员领导干部和职工自觉树立廉洁意识,营造廉洁氛围,在公司内外营造“干事干净”的良好环境。
7、深入开展群团组织建设。一是强化工会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职代会和企务公开等各项民主管理制度;积极组织开展健康向上的群众性系列文体娱乐活动;精心组织好各类劳动竞赛活动,激发职工学技术、学业务的热情;继续组织开展好“十佳员工”、“季度四星”评选表彰等树立先进典型活动,充分发挥好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二是强化团青组织建设,在青工中广泛开展创新创效活动,继续深化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团员青年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三是强化女工工作,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女职工爱岗敬业,自尊自强,为企业发展建功立业;继续开展“文明家庭”的评选表彰活动,在职工家庭中树立良好的文明新风。
8、深入开展环境建设。一是以优质服务、优良秩序、优美环境为目标,在公司范围内特别是窗口单位,加大服务和环境综合整治建设力度。二是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彻底清理卫生死角,形成窗明几净、文明整洁、规范有序的生产环境、办公环境和生活环境。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的各项制度,努力实现办公室定置化管理。三是加强环境美化、绿化工作。加大环境绿化力度,努力在和谐的环境建设上体现公司的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
四、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安排
年度创建工作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发动阶段(1—3月份):结合安徽省“文明单位”创建标准,分析研究,明确目标,理清思路,成立组织,制定活动方案;根据创建规划,召开动员大会,层层发动,分解创建工作主要任务;制定和完善有关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规章制度,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广大职工积极参与的创建局面。
(二)、组织实施阶段(4—8月份):组织职工学习有关创建知识、规章制度及有关规定,学习创建方案,明确创建任务,提高对精神文明创建的认识和参与创建活动的自觉性。对照创建目标、任务、措施以及责任分工,扎实推进创建工作。强化督促检查和调研考评,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并加以持续改进,确保各项创建任务和措施落到实处。
(三)、自查整改阶段(9月份):对照安徽省“文明单位”标准和上级要求,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集中整治,对不符合要求的地方进行整改,以保证达到标准的条件和要求。
(四)、自评迎检阶段(10—12月份):对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完成自评总结、创建资料的归档立卷和迎接考核的准备工作。
五、工作要求
(一)、健全机构,强化领导全面打造公司精神文明建设的软硬环境。创建文明单位是党中央提出的三大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之一,要求高、标准严、内容广、任务重。我们要把文明单位建设作为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重要载体,以巩固公司文明创建成果为契机,加强职工的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和岗位责任教育,提升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以培育“四有职工”为目标,加强对一线员工的业务技能和行为规范培训,认真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学习型员工”活动,不断增加员工的知识储备,提高创新能力,培育学习型、知识型、技能型、专家型的职工队伍,在职工中形成忠诚企业、奉献社会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宣传,形成氛围。创建文明单位活动是转变行业作风,规范行业行为,提高服务质量,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有效载体。我们要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和监督作用,广泛宣传,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对创建文明单位重要性的认识,形成人人关心、人人监督、齐抓共管。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我们要把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带领职工积极投入到创建活动中去,针对本部门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认真做好整改工作,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切实改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把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真正落到实处。通过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推动公司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gongwen/gongzuojihua/4765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