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天子岭的山头俯视,绿色和白色的垃圾清运车川流不息,把来自杭州市区各个角落的生活垃圾,源源不断地运往这里。但天子岭填埋场这头巨兽已经显露疲态:计划中还有4年使用年限的填埋场,如今处理着远超4500吨/日警戒红线的生活垃圾,寿命正进一步缩短。
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对解决“垃圾围城”问题的意义不言而喻。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浙江省十大实事中,第二件就是研究制定垃圾分类的具体办法。无独有偶,今年杭州要打的六场硬仗之一,也是推进以“垃圾分类处置”为重点的“五废共治”。
去年底,浙江的垃圾分类被中央点赞,但我们扪心自问离目标还很远很远。为此,浙江新闻客户端杭州频道“旧话重提”,欣喜的是很多人都在默默追踪关心这件事,在刚结束的省两会上,就有上不少代表委员提交了关于“垃圾分类”议案和建议。
“杭州市区产生的生活垃圾中超过50%是厨余垃圾。如果分类准确的话,这些厨余垃圾完全可以进行焚烧处理。”杭州市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所长张束空告诉记者,这样可以大大减轻填埋的压力。
采访中记者发现,浙江土地上“垃圾分类”的星星之火已经燃起。
在余杭和江干的不少小区,都引入了“二维码垃圾分类”。
以较早引入这一机制的兴安社区金泊林小区为例:小区安装了智能垃圾房,每个小区居民手中都有一本二维码册,想要丢垃圾必须贴上二维码,这样可以保证每一袋垃圾都能追溯到人,并给予正确分类的住户一定的奖励,如通过积分在小区门口的超市兑换日用品等。
桐庐县为达到”政府推着走”到”大家主动干”的目的,落细落小培养垃圾分类氛围。两年前就推出了“无保洁员村”创建活动。创建成功的村,获得2万元奖励;但一旦抽查或回访不达标,则立即取消称号并收回奖金。以村为单位,比拼打分,效果很好。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gongwen/diaochabaogao/4183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