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月亮为话题的作文5
一个很平常的下午,我去超市买零食。出来后,竟被一阵龙卷风卷起。醒来后,我发现我竟来到了天空。往下一看,地球十分渺小。高大的楼房竟看起来如同蚂蚁,我不禁吓了一跳。竟发现自己能在空中飞翔。越飞越高,我奇迹般的发现,前面有一所宫殿。由于体力不足,我拿了几包零食,吃了起来。有了体力,我想飞去那所宫殿。没过几分钟,我便来到了那里。这所宫殿简直太漂亮了。看似像用月光上的色。上面镶了许多星星。门像是用银光所造成。我不由自主地推看门。
里面的装扮更美。背景像是迷人的星空。里面住的是月亮。月亮十分清瘦,我寻问她。你怎么了?她告诉我她得了厌食症。许多着名的神医都来看过,都没有对策。看着月亮,我想起了零食。于是便询问他这里有没有零食。当他告诉我没有是,我有些激动,我拿起一包薯片,告诉他这个也许会治好她的病。他有气无力地吃了一小口。经治好了他的病。为此月亮的哥哥送了我一间房子,过了几个月的得好日子,头疼的事又来了,月亮的了肥胖症。我想了许多方法都没用,最后就再无绝望时,我又想到了零食,最后找逗乐麦咖啡送的瘦身茶。月亮重新能够恢复体格。就这样,因为月亮的贪吃得了肥胖症,再喝瘦身茶重新恢复。所以月亮就有了阴晴圆缺。
以月亮为话题的作文6
一路柔和的月光,透过窗帘的缝隙,一点一点的蹭进了我的房间。抬眼望去,窗台上如镀了一层薄薄银白色,显得那么柔和。我禁不住这美景的诱惑悄悄地走到了小区院子里。
啊!这时的月亮比以前更亮了,多么纯洁美丽呀。朦胧的月光投下神秘的影子,在小区水池的水面上洒下浮动不定的光,好像无数的银鱼儿在那里跳动。
月亮像温柔的网,密密的,长长的,从月亮上一直织到水面,又在水上一层一层叠了起来。我叠了一只小纸船放在水面上,月光感受到了小船是湿漉漉的,软绵绵的,她轻轻地将小船一点点地拉到了水池中央。
月光罩住了小区的一小块天地,小区的花草树木在朦胧的月光下仿佛披上了一片参差不齐的黑色纱布。纱布中的树叶被夜风轻轻抚摸着,集体发出了“沙沙沙”的歌唱声。
月亮虽然很纯洁美丽,但是她有时也很调皮。在每年中秋节的时候,皓月当空,天地明朗,这时候月亮是圆圆的、亮亮的,家乡的人们在月光下吃着月饼,赏着月,真是“千里共婵娟”的大团圆好景致呀。然而在大年三十过春节的时候,月亮却悄悄地藏在家中不出来了,大概她也回家和嫦娥姐姐、玉兔小朋友过年了吧,只有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时候,月亮又早早地出来了,像个“白玉盘”,比以前更亮更圆了,人们在月光下猜灯谜、打灯笼、闹元宵。月亮你真是个调皮鬼呀。
月亮你真是太美丽了,我陶醉在月光下。
以月亮为话题的作文7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困惑着,我也困惑着,唐代诗人张若虚也是一个困惑者。他曾在长江边对着月亮发问:“江月何年初照人,江畔何人初见月?”
明月何时就已存在,为什么要存在?这些都不是重要的。张、苏的追问,绝不是科学意义上的探究,而是人文意义上的情感抒发,是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探究。
我不知道外国人是如何看待月亮的,但我敢肯定的说:外国人心中的月亮,一定不如中国的“圆”!他们只知道第一个访问月球的是前苏联人,却不知道月亮的主人是中国的姑娘嫦娥。
在讲究“天人合一”的民族文化传统里,月亮不是一个星球,不是一个物质的实体,而是一个理想的大气球,是情感的载体,是思念的寄托,是美好的象征,是落魄文人的慰藉,是少男少女恋爱的证人……在懵懂未知的孩童时期,我们听的第一首儿歌是“月亮嬷嬷,照你照我……”听的第一个神话故事是“嫦娥奔月”;听的第一个童话故事是“猴子捞月亮”。上学后学的第一首诗歌是“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恋爱了,在“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甜蜜里,月下老人用一根红线绳把一对幸福的男女捆绑的结结实实。如果恋人产生误会了,则会指月发誓:“月亮代表我的心!”如果亲人分离了,则对月吟哦“但愿人长久,千里更婵娟”……如果没有天上的这轮明月,我们的情感如何寄托呢?如果没有天上的这轮明月,我们的心灵该是多么的落寞啊!据说仅唐诗中咏月的诗作就有700余首。神话传说《嫦娥奔月》,李白的诗《静夜思》,张若虚的诗《春江花月夜》,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朱自请的散文《荷塘月色》;着名民族乐曲《春江花月夜》、《月光曲》、《二泉映月》……这些文学、音乐艺术里的瑰宝,这些宝贵的精神食粮,不都是这轮明澄皎洁的月亮所馈赠的吗?
月亮,她和太阳一样重要,一样伟大,她是人们精神世界里的“太阳”。太阳的光辉和对植物的作用,给人们带来了光明和食物,解决了人们生存的物质需要;而月亮不仅用她那柔和的清辉给我们营造了一个精神的家园,解决了人们心灵上的需求,还以“月有阴晴圆缺”的变换,使人们懂得了“人有悲欢离合”、世事难全的科学认知和辨证思考。“日”和“月”共同组成了一个“明”字,日是人们头顶上的一盏“明灯”;月是人们心灵上的一盏“明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夜生活的丰富,人们对月亮的依赖越来越少了,对月亮的.情感越来越淡薄了。现在仰头赏月的少了,更难找到对月亮敞开心扉,伤感唏嘘,倾诉满腹惆怅的苏轼之流了。“一机在手,沟通全球”的现代化通讯设备,让人们对千里外亲人的思念和祝福,不用通过“举头望明月”、“千里共婵娟”来表达和传递了。如今小孩子们听的看的故事,也不再是《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猴子捞月亮》……而是《白雪公主》、《圣斗士星矢》、《哈里波特》……月亮也如同年老色衰的明星一样,渐渐淡出人们的文化视野,和她的主人嫦娥一样,开始寂寞了!
曾经照过汨罗江边徘徊彷徨的三闾大夫的月亮,曾经照过大漠雄关的月亮,曾经照过六朝繁华的秦淮河的月亮,曾经温暖过历代无数游子心头的月亮,曾经让张若虚因一首《春江花月夜》、让阿炳因一曲《二泉映月》而万古流芳的月亮,真的发生变化了吗?
月亮,是永久不变的;月亮,还是我们祖先喜欢的那个月亮!变化了的,是我们这些芸芸众生!对月亮的冷漠,其实是对传统文化的冷漠,是人们审美情趣缺失的反映,是人们内心浮躁不安所致,这也是当今人文精神流失的现象之一。我希望中国人有一天也能站在月球上,但我不希望这种科技的进步是以放逐嫦娥作为代价的!
我们过去的文化和精神情感中吸纳了太多的月辉,我们将来的文化和精神情感仍需要月辉的浸润。在明月当空的夜晚,请到月光下走走吧,请和月亮说说心里话吧,哪怕你仅仅和月亮对视一眼也好!——这不是可怜月亮,而是升华我们自己!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yueliang/36967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