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七:顶天也要立地】
“要写出好作品,一定要头顶有天,脚下有地,眼中有人。”这话初看没有什么,但一细细品味。何尝又不是为人处世,经商从政的真谛?要真正做好任何一件事,无一不是如此。
头顶要有天,心要比天高。没有超越天的信念、理想,又谈何成功。心再高也要有一个适合自己的度,不能目空一切。又比如写作,现在中学生过分脱离现实,只追求语言的华丽,而不在乎社会的本质。这样下去,也许以后就成为只在乎理想的丰满,而忽略了现实的骨感。所以我希望中学生能有对社会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应该多注重语言的真实,多去看一看社会百态。诚然,我们都共同生活在这片蓝天下,但又有谁了解这片天空下的我们呢?
脚下要有地,这不但是写作的秘诀,也是做人的秘诀。所谓“脚下有地”,就是说我们做任何事都要脚踏实地,不要忘记亲近自己脚下的路,也不要忘记珍惜我们脚下这片大地。大地本就是我们的母亲,如果离开了她,那我们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了。所以,只要我们脚下有地,我们就能战胜任何艰难困苦。如果忘记这一点,我们就会迷失自我,失去前进的动力。现实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例子警醒我们:有些人急功近利,最终一事无成;有些人一味追求财富与名声,最后身败名裂。而那些造就了辉煌的人们,无一例外都是脚踏实地,在努力的道路上一步步向前迈进。
眼中要有人,做人,可以不优秀,可以不出色,可以无所作为,但却不可以“眼中无人”。人,是这个社会的基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微妙而又美好的。乔布斯曾在2005年在斯坦福大学的毕业典礼上作为嘉宾发言,以“求知若饥,虚心若愚”来自许,可我还是比较喜欢这句话的直译:保持饥饿,保持愚蠢。饥饿不只是对知识的渴望,愚蠢也不单单是虚心的代表。饥饿是深知自己的不饱满,外面的世界还有许多能够充实自己的东西;愚蠢是坚信自己的不圆滑,身边的人与事仍旧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这样的两句话很直白地道出:在我们本身之外,永远会有人比自己优秀,比自己卓越。
头顶有天,脚下有地,眼中有人。再细细的品味一下这句话,觉得它包含的是人生的智慧与经验。只有当我们真正做到了这一点,我们也才算真正懂得了人生。
【篇八:耕耘与收获】
但问耕耘,莫问收获是一种精神,一种专心于事业,不求回报,不问荣利的高尚情操。
居里夫人拥有了这种精神,所以在发现镭后将其提炼方法公布于世,促进了人类科技的进步。邓稼先拥有了这种精神,所以才能在当时科学技术尚处落后的祖国排除万难,成为两弹元勋。司马迁拥有了这种精神,所以才能忍受社会给予他的歧视和痛苦,顽强地完成了流传千古的《史记》。
在二十一世纪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但问耕耘,莫问收获”是每一位公民都应该具备的精神,其必定会促使社会更加高速发展。
政府官员有了它,才能抵制荣利的诱惑,专心为民,清正廉洁,成为一个为人民的好官,科研人员有了它,才排除功利之心,专心致志地研究,才能尽自己的才智取得成果,促进人类科技的发展。中学生有了它,才能专心学习勤奋努力,不断进取,实现康有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的愿望。
作为当代青年,伟大科学家钱学森无疑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钱老建国初年排除万难,回到了需要他的祖国,除了一颗爱国心外其中也包含了一种“但问耕耘,莫问收获”的精神,正因为有这种精神,钱老才能在艰苦的条件下取得一个又一个新科研成果,他做为中国航天的先行者,在治学做人方面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们国家也正需要钱老这样的人,也需要但问耕耘,莫问收获的精神。
回望人类历史,人类社会每一次飞跃,科技每一次进步,都与“但问耕耘,莫问收获”本关。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不论是国家,还是企业个人,若想进一步发展,提高自己的能力,就必须具备这种精神。
道理是显而易见的,若没有这种精神,怎能造就出排除万难,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呢?没有意志力怎能成为人才?没有吃苦耐劳、优秀坚忍的人才又怎能做事业做强做大?商业经济不发展个人力量又怎能取得进步?
所以,“但问耕耘,莫问收获”既是一种精神又可是一种促使社会乃至企业发展强大推动力。
因此,我们必须培养自己“但问耕耘,莫问收获”的精神。
【高中优秀议论文精选8篇】相关文章:
7.高中议论文精选
8.精选高中议论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yilunwen/41742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