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西湖作文7
我很少晚上去西湖,在我眼前,只能浮现出阳光明媚的西湖。今天,我有机会去看看夜晚的西湖了。
我们是走着去的。觉得很远的西湖,距离好像缩短了一些。西湖到了,岸边栽满了柳树,一条条柳枝随风飘动,好像一个个绿辫子的姑娘围着西湖跳舞。再把视线投向那玻璃似的湖面,那儿水平如镜,没有一点儿哗哗的水声,直到那对岸出现点点亮光,然后越来越大,驶来一艘大龙船,水面才泛起层层涟漪,发出细微的“刷刷”声。那儿的龙船可大了,一盏盏灯笼挂在四周,像霓虹灯似的。一个硕大的龙头在船头,还有翘起来的龙尾巴,就在船尾。
抬头望望天空,那是一条点缀着云的影子的黑绸缎,月亮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拨开厚厚的“窗帘”,探出个脑袋,就把把周围全照亮了。她一定也想看看美丽的西湖吧。月光衬着波光粼粼的湖面,让人有一种神秘感。
岸上站满了人,会发光的飞镖到处都是,星星点点,五彩斑斓,天空都好像被照亮了呢!“刷”的一声,一股喷泉向空中喷去,然后又像瀑布似的泻了下来。这是一场开场戏,好看的还在后头呢!岸上的人越聚越多,都想来看这壮观的音乐喷泉。伴随着音乐,几股喷泉喷向高空,似乎还在空中作了短暂的停留,然后,又悄无声息地泻下来。一股喷泉刚下去,另一股喷泉又上来了,就这样,一股又一股,不断轮回,这就到了最高潮。岸上已经人山人海了,好像在和喷泉比似的,人们不断把发光的飞镖扔上天,一个比一个高。音乐让全场沸腾了起来。我听着音乐、看着喷泉,都快呆住了。
最后一股喷泉泻了下来,音乐也缓和了下来,直到没有声音。开始散场了,我有些失望的走开了。突然,身后传来一阵巨响,吓了我一跳。噢,第二场音乐喷泉又开始了。人们又聚拢来。我也忍不住留下来继续看。
接近了尾声,我恋恋不舍得离开了。西湖的夜晚,夜晚的西湖,我的眼前还能浮现那月下的西湖。
游览西湖作文8
为了使我的暑假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让我更亲近大自然,妈妈和爸爸决定带我去游览扬州瘦西湖。
进入景区,我们跟着导游来到了一座拱桥上,导游介绍说,这座桥叫“大虹桥”,我不禁想起清代诗人王渔洋写的一句诗:“虹桥飞跨水当中,一字栏杆九曲红”。现在看来,也为这瘦西湖增添了一份诗意。
继续往前走,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派如诗如画的秀丽风光,湖光清澈透亮,岸边杨柳依依,还伴阵阵清风,令人心旷神怡,诗词碑刻,石亭小园,各具特色,信步走上长堤,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只见两旁各有一排瓷缸,盆栽着荷花。盛夏时节,荷叶层出不穷,荷花竞相绽放,仿佛一个个亭亭玉立的花仙子。虽然瘦西湖比西湖要“瘦”一些,但景色一点也不逊色,精致而秀美,走入园中仿佛进入了画中一般。
游玩了岸上的`风景,更有一种想与湖水亲近的感觉,我们便租了一条船,在湖中欣赏那美丽而迷人的风景,顺便休息一下。爸爸轻摇船浆,波浪推着船来到了莲花桥下,莲花桥又名五亭桥,是瘦西湖最有名的桥,过了莲花桥,小船继续前进,驶向了二十四桥。“青山隐隐水迢迢,金秋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我好想听到诗中那位吹萧人的美妙音符,只可惜过了二十四桥,我还没有听到箫声,更别说看见吹箫的人了。但在这时,我看到了一艘打捞湖中垃圾的船,这时我才明白瘦西湖的水为什么这样清澈,原来这都是环卫工人顶着烈日,在骄阳酷晒下的劳动,换来了这清澈如镜的湖水。我不禁对他们肃然起敬,他们是平凡的普通人,却默默无闻地做了不平凡的事,虽然他们毫不起眼,在我眼中却是最耀眼的明星。突然的,吹箫人似乎找到了,正吹奏着一曲劳动之歌。
瘦西湖固然美丽,但瘦西湖最美风景的是那些环境的美容师们!
游览西湖作文9
苏轼曾写: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而我今天要去的就是这独一无二的湖泊——西湖!
乘坐高铁,半个多小时就来到了西湖。西湖,果然名不虚传!湖边垂着的柳枝,柔软的茎,细腻的叶,在微风的吹拂下摇曳着,摆动着,似一位翩翩起舞的少女,扭着她婀娜的腰。柳枝翠色,嫩绿的柳叶,春意盎然,宛若一片片小花瓣,把垂柳点缀地美不胜收。
西湖里,湖水波光粼粼,闪闪发光,在阳光的映射中,好像一块熠熠生辉的五彩石,各种颜色混杂在一起,交相辉映,很是好看。湖水清澈见底,一湾碧水,映照着我们的脸庞。乘着小舟,行驶在纯净的湖上,一切烦恼,被抛在九霄云外。我全身心地投入到西湖中,轻轻用指尖一弹水,啊,真凉爽!水面,荡起了阵阵涟漪,仿佛女孩脸上深深的酒窝,煞是美丽。西湖水冰凉舒畅,我此时真想扑向水面,感受西湖水无与伦比的魅力。湖水似乎是静止的,又好像在淳淳流动,缓缓地流进我的心田,用静谧把我包裹,我感受到了无限的美好。远远望去,湖面,就如与天际相交汇,水天相接,融为一体,天与湖,简直是天衣无缝般接着。孩子们在小舟上戏水,水洒在西湖,清脆至极,像弹奏一首激昂的交响曲。此时的小舟,上下起伏,让我飘飘似仙,如同步入仙境般,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西子湖畔,也恍如仙境。各色的花,五彩斑斓,散发着迷人的气味,沁人心脾,令人心旷神怡。泥土散发着独特的清香,与雨后的清新相混合,真香!两边,绿树浓荫,即使是烈日骄阳,也奈何不了荫凉。树木郁郁葱葱,层层叠叠,像一个翠绿的屏障,躲在下面,聚凉爽于一身,占阴凉为己有。鸟儿在头顶盘旋,蝴蝶在身边飞舞,真叫人惬意!
西湖的荷花也很美。夏日,湖的边际,有着荷花的妩媚,带着荷叶的清香。荷花是淡粉的,由深到浅的粉色,渐变着,在荷叶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好看。
怪不得古人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西湖,是杭州最美的风景线!
游览西湖作文10
我的家乡在杭州,这里风景如诗如画,吸引着众多游人来观赏,要说杭州最好的风景必属西湖了。
早晨,太阳把千万缕阳光洒向大地,西湖的湖面碧波荡漾,波光粼粼,走进西湖仔细往水下一看,还会发现珍珠一般的泡泡从水下传来,原来小鱼藏在水草里调皮地吐着泡泡。七月的西湖荷花早已绽放,一个个莲蓬频频点头象小朋友们挥舞着小手,在欢迎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荷叶在晨风中随风起舞,露珠象坐着摇篮在荷叶上摇来摇去。
中午,光芒四射,苏堤岸边的杨柳犹如碧绿一般的翡翠随风飘舞、美丽动人,又好像姑娘时而害羞地用头发罩住时而不理不睬。白堤上此时已经是游人如织,游客们一边不断地惊叹着西湖的美景,一边不断地摆出各种姿势拍照留念。湖面上已经不知不觉多出了很多游船,远处的雷峰塔在阳光照耀下更显得金碧辉煌,与对湖而望的保俶塔象是在守护着西湖的安宁。
夜幕一降临,西湖边的河坊街就开始热闹起来了,每天都象张灯结彩过新年一样,街上车水马龙,本地特产,特色小吃,各种商品应有尽有。我觉得最有意思的还要算武大郎烧饼了,许多游客都会停下脚步,买一个烧饼,感受一下宋代的口味。
这就是我要给大家介绍的西湖美景,一说到西湖,不得不提西湖由来的传说了。
据说,从前一座仙岛上住着玉龙和金凤。他们发现了一块漂亮的石头,两人决定把它做成珠子,玉龙用爪子磨呀磨金凤用嘴巴啄呀啄再用仙水清洗变成了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他们把明珠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宝贵。这件事被贪心的王母娘娘知道了,夜晚王母娘娘派天兵天将去把明珠抢过来并锁入深宫。
第二天,王母娘娘邀请所有的神仙去看看她抢来的明珠,玉龙和金凤醒来了发现明珠不见了十分着急。但是他们发现了天空中有象明珠一样的光芒,玉龙和金凤顺着光找到了天庭,看见了王母娘娘手里拿着明珠,他们生气极了,于是与王母娘娘抢托夺起了明珠,一不小心明珠竟掉落到人间,玉龙和金凤追明珠。明珠掉落到人间就变成了西湖,玉龙和金凤变成了玉龙山和凤凰山。
当然,西湖边上的传说还有很多,要想感受西湖的美景享受更多的美丽的故事,那就请来杭州做客吧!游览西湖作文11
人们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有星罗棋布的园林引以为傲,自古有云“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西湖,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的故事,是天下文人的宠儿。一个能与“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倾国倾城的大美女西施相比的湖,只怕天下只有此湖了。
暑假里我和妈妈一起去了这“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一探究竟。一路上导游姐姐告诉我们:“看西湖是有讲究的,日西湖不如夜西湖,夜西湖不如雨西湖。”听完了这番话,我对这西湖有了更多的好奇之心。
一到西湖,导游让我们自由活动,妈妈带着我们去划船。我们刚刚坐上船,天就开始下雨,雨滴像断线的珍珠落了下来,无数的小水花荡漾开来。一只只游船轻轻驶过,长长的尾巴像把白色的刀,好像想把水切成两半。湖里一条条小鱼跳出水面,小鸟们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在船上能看到岸上不能看到的美景,换个位置,景色又变了,变得更加迷人,雨后的景色就像是一幅水墨画,天然而成。小桥流水,倒映在湖中,美不胜收。湖周围,峰峦叠嶂的山被层层薄雾裹住了,连美丽的雷峰塔和玉女塔都惹隐惹现,尽显出它们的柔弱之美和阳刚之气,好似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不一会儿,雨停了,我登上了绿树成荫,翠柳成行的苏堤。细看前方,我发现了西湖的美在于它的绿。放眼望去,满眼都是绿,那使人一见就倾心的绿色,明明亮亮地照耀着我的眼睛。苏堤仿佛是一条长长的玉带,把西湖南北分开。苏堤上翠柳的枝条亲吻着水面,风起时,娇柔的枝条随风飘动,好似翠柳绿绿的长发在飘舞。来到苏堤中央,只见湖心小岛——小瀛州被绿色点缀,像星星一样闪烁着,又像无瑕的翠玉镶嵌在清澈的湖水中,更像一个威武的金钢,保卫着西湖。雨后的西湖,像个刚出浴的美丽佳人,清新,纯净,让人不忍心打扰它。西湖,在岁月中变幻着它的美,让人们一次次陶醉在它旖旎的风光里,不愿离去。
西湖,无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游客,都为这美景所倾倒。西湖的美,正如苏轼所言:“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时间过得真快,我要离开西湖回家了,我依依不舍的回头望了望“人间仙境”西湖,再见了,美丽的西湖!
【游览西湖作文】相关文章:
1.我游览西湖作文
2.游览了西湖的作文
3.游览西湖的作文
4.西湖的游览作文
5.游览西湖写景作文
6.游览西湖作文范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xihu/39698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