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认识厘米》说课稿(3)

小猫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认识厘米》精品说课稿(3)

各位老师各位评委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中的“认识厘米”。

  一、说教材

  通过一年级上册“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的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这一课就是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这一课作为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显得尤为重要,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以后学米、毫米、千米等长度单位的知识的基础。

  教材首先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用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思考,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从而引入刻度尺,指出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并通过看、猜、量等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基于对教材的以上认识,按照大纲的要求,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CM的长度观念,并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和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会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二、说学法

  长度单位,学生是第一次进行接触,这部分内容是教学上比较难的,也是生活中经常要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尽量使学生发挥自主学习精神。寻找有关与生活实际的物体进行测量,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使他们在发现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还获得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三、说教法

  为了达到本课时的教学目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联系生活:注意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探究:教学过程中应将围绕如何激发学生探索新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一指导思想,组织教学。

  3、合作交流: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的精神,引导学生进行互评等活动来巩固新知,从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这样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动手操作,情境导入

  根据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长度单位:新学期我们要买书皮包书,要知道数学书两边的长短,怎么办?先来研究数学书的短边有多长呢?给学生提供各种不同的学具(橡皮、回形针、一角的硬币、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进行测理,然后将测量结果在小组内交流。学生在测量观察后发现测量结果不同,提出质疑: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短边,可是量的结果却不一样?从而引出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如果我们要测量桌子的长度,再用小方块一个个去摆,你觉得方便吗?你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引出测量工具尺子。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通过创设一个问题情境——量数学书短边,学生发现用不同的工具量得的数量不同,从而引出需要用统一的测量工具——尺来量物体的长度。]

  (二)引导探究,训练技能

  1、认识尺子

  先通过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尺子,找一找尺上都有些什么。知道尺上各部分的名称:刻度、刻度线、“0”刻度。接着帮助学生会看尺上的刻度,为学生下面的自主探究扫清障碍。最后引出这节课要学习的长度单位——厘米。这里的设计从表象逐渐抽象出概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认识1厘米

  这部分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因此我设计了以下活动:

  (1)看一看:刻度0到刻度1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2)指一指:让学生在同桌内互相对着尺子用手指一指,尺子上的哪里到哪里的长度是1厘米?

  (3)找一找:让学生估测食指的宽度并测量,得出结论: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然后在教师给出的物品中(硬币、回形针、钮扣)找一找哪些物品的长度接近1厘米。

  (4)比一比:让学生判断练习本、新华字典、橡皮的厚度比1厘米短还是比1厘米长。

  (5)估一估:让学生用食指的宽度估测文具盒和像皮的长度是多少,有几个1厘米就是几厘米。

  [设计意图:建立1厘米的实际长度观念是本节课的重难点,这一环节让学生在细致、到位的操作中感知、领悟,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认识几厘米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在尺上指2厘米、5厘米和其他几厘米。让学生思考:通过在尺子上找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发现?得出结论:从刻度0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4、用厘米量

  第一步: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纸条,先估计一下,它大约是几厘米长?

  汇报量法(学生可能有以下量法)

  第1种:从尺的0刻度开始量

  第2种:从尺的顶端开始量

  第3种:从尺的其他刻度开始量

  比较择优,从而明确:尺上有0刻度,就从刻度0开始量,如果尺断了没有刻度0,可以从其他刻度开始量。不同的情况要采用不同的方法。

  第二步:请你再量一量数学书的短边吧。学生测量后可能会说18厘米不到或17厘米多一些,那么它最接近几厘米呢?教师指出数学书的短边可以说大约长17厘米。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加深对厘米的认识,体会厘米的用途,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和应用能力。]

  (三)实践应用,练习巩固

  练习的设计体现层次性、发展性。

  1、判断量法:通过让学生举手势判断测量的正误,有没有从0开始量,有用断尺量的,可是读数时错误,这些都是学生易错的题,通过这一题的的训练,指出了学生测量时易错的地方,为进一步动手测量奠定了基础。

  2、测量比赛:课件出示四件物品,请四人小组合作,先估测再量出彩带的长、铅笔的长、练习本的宽、粉笔盒的高,比一比哪组测得又快又准。学生合作进行测量比赛,之后反馈测量结果。

  (四)课堂总结、升华知识

  1、引导学生回忆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它对你有什么帮助?

  [这样的小结有利于学生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励他们更好地学好数学知识。]

  2、拓展提高:前几天老师做衣服的时候,需要知道腰围一圈的长度,可用直尺怎么量都不方便,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测量,体会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感受数学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

  教师小结:其实人们为了测量方便,不仅发明了直尺,三角尺,还发明了卷尺,皮尺等(课件欣赏),我们在生活中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尺子来测量。

  五、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板书简单明了,重点突出,让学生一眼就能看清本节知识重点,便于学生记忆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本节课板书设计如下:

  认识厘米

  测量工具——尺子

  长度单位——厘米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认识厘米》精品说课稿】相关文章:

1.《认识角》说课稿

2.《认识时分》说课稿

3.《认识液体》说课稿

4.《认识计算机》说课稿

5.《米的认识》说课稿

6.《认识物体》的说课稿

7.《认识安全标记》说课稿

8.认识角的说课稿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xiaomiao/342467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