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范文】
寻路者与行路人
每当人们折服于某人独具一格的思想时,往往拱手作揖,尊一声“大师”,而当不满于一件因循守旧的作品时,总斥其有“匠气”,勤劳的蚂蚁与“懒蚂蚁”之间,莫不是匠人与大师的区别,是行路人与寻路者的差异。
寻路者与行路人之间,差的不过是一种探索的精神。经验丰富的木匠总能在极短的时间内造出桌椅板凳甚至一些更精巧的活计,然而就算他们的手艺再快、再精、再绝,也还是个木匠,因为他们总在制造已千百次重复过的东西,而制造,却总是在创造之下的。同样是木匠的鲁班,在厌倦了日复一日简单重复的斧锯作业后,更深一步地探索工程设计、建筑构造时,他便从平凡的行路人变成了寻路者,成了后世木匠的“祖师爷”。同样的,爱因斯坦不甘于经典力学的局限,探索出了相对论,至此成为物理界的领跑;凡高不拘泥于千篇一律的传统画风,另辟新径,终被敬作印象派的领头羊。研究与探索是寻路者最有力的武器,也是一代代先驱区别于茫茫终生的根本。
当普通的商品被贴上“限量”“定制”的标签时,其价格往往翻上几番,即便如此,也从不缺竞相抢购的消费者。无疑,没有人真正甘愿无休止的重复与相似。拾人牙慧往往嚼之无味。所有人都沿着先人的路,运用已证实的定理,如一群群勤劳的蚂蚁,不知疲倦的奔走以维生计。这个时代需要寻路者,时代欲发展推进,更需要寻路者,正如游客总需要导游,航行离不开灯塔。有人寻路,才可筑路、铺路,直至踏入人生的伊甸园。
如果说寻路者是道路上树立的丰碑,行路人就是可贵的铺路石。世界需要寻路者,也需要行路人,需要思想者,也需要实干家;需要大师的图纸,也离不开工匠的劳作;需要将军的谋略,也不可缺少士兵的拼杀。总有人要做勤劳的蚂蚁,有了这些蚂蚁的忙碌,蚁群才得以生存。
“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去做一个寻路者,哪怕终究难脱匠气,也能于细微处,为自己添上闪光的一笔。
教师点评:
首先,从立意角度来看,作者把材料中“勤蚂蚁”和“懒蚂蚁”理解为生活中“行路人”和“寻路人”的形象,实在高妙。其次,从行文来看,文章首先肯定了“寻路人”因为勇于探索而比一般的“行路人”更值得赞赏,然后指出“世界需要寻路者,也需要行路人,需要思想者,也需要实干家”,充满思辨色彩,思维严密并且具有一定的深度。
思而后行
洛克威尔曾说:“真知灼见,首先来自多思善疑。”诚然,生命历程不能缺乏勤奋,但行动前的思考却更为重要。
面对食物来源的突然断绝,只知一味蛮干的勤蚂蚁显得一筹莫展,而反观懒蚂蚁,平日“侦察”、“研究”,看似无所事事,实则从根本上找准了问题所在,成为蚁群生存的希望。
俗话说:“留心处处皆学问,勤察深思出真知。”话虽短但旨意远。观察与思考是人生的基石,是人生旅途必备的智慧行囊。画家文同,在对竹子春夏秋冬的变化进行细致观察后落笔,方有“胸有成竹”之千古美谈;作家狄更斯在空闲时尾随街上行人,记录下谈话内容作为素材,终于在文学创作上有了经久不息的生命力;科学家法尔文更是在充分利用眼睛长期观察昆虫后,写下了《昆虫记》。可见,观察是思考的基础,而思考是成功的保障。刻苦训练必不可少,但是不妨学会先思考而后行动。
探索思考,虽是简单的两个字,寄寓的却是无限的真知与憧憬,无论何时,都请你用洗尽铅华的心去发现尘世的馥丽。苏格拉底有言:“最有希望的成功者,并不是才干出众的人,而是那些善于利用每一时机去开拓发掘的人。”人生需要有正确的前进方向,所以在选择方向时不如学学懒蚂蚁做些“侦察”与“研究”。思考让我们拥有内省的时空,它是享受幸福的条件。康多莉扎·赖斯是个黑人,她从小就显现出非凡的音乐天赋,在如愿考进丹佛音乐学院后,偶然参加的一次音乐节让她彻底改变了人生方向,在那里,她认识到真正的天才选手,于是她在缜密的思考后决心转学政治,投身国际关系学院,这次转变让她的人生展开新的篇章,也让她创造了美国黑人女性当政的历史。当你付出了太多努力却在困难面前茫然无措,在行动前就做好思考也好,在思考后做出转变也罢,可唯有思考,才能达到人生的高度与辉煌。
生命无须用浓墨重彩去描摹,只需懂得思考,那么人生的无限风光就尽在其中了。“懒蚂蚁”的智慧就在于保持对新事物的探索,在困难来临前做好思考和准备。立足于社会,就像你遇到了巨大的数字整理工作,立刻烦躁有压力地着手,倒不如学会比蛮干的人慢半拍,琢磨琢磨数字间的关系,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许多不经意的改变,都是始料未及的,保持几分冷静的态度,随着年轮的增长,理智地“侦察研究”后着手,去笃定地拥抱你更加成熟的未来。
教师点评:
本文最大的亮点有三:首先抓住“懒蚂蚁”的典型意义——善于观察和思考来立意和行文,突出思考的重要性,紧扣材料的核心;其次论据典型新颖,论证具体深入,事理透彻;最后语言表达简练自然,行文流畅。作为考场作文,能兼顾此三点,实属难能可贵。
以“小懒”成大事
懒蚂蚁真的懒吗?我看未必。
在工蚁勤勤恳恳、费尽周折搬食运粮时,坐享其成,是“小懒”——不拘小节、疏于杂务。而在其它成员倾心于工作时敏锐观察,悉心探索,是“大智”——未雨绸缪、高屋建瓴。“懒”蚂蚁有大智,于是成大事。由此可见“小懒”的重要性。
这样地宣扬“懒”似乎与当下倡导的艰苦奋斗背道而驰,实则不然。懒蚂蚁的“小懒”,恰是一种哲学,一种能力。此种“懒”,退一步便是倦怠消极,无论周遭人如何奋斗,自己始终无所事事,久之,肌肉松弛,思维退化,人终将会被绝望地缠入“无为”的绷带,木乃伊般让最后一滴血浆被榨干。此种“懒”,进一步则成为一种“动若火燎,不动如山”的稳重,平日里默默无闻,然而睿智的目光与高速运转的头脑从不停息。静坐中,观一叶而知秋,于无声处听惊雷,方能在危难关头挺身而出,率众化险为夷——这样的“懒”,是大智者的沉稳,是运筹帷幄而决胜千里之外的神机。懒蚂蚁正是将懒“进一步”发挥到了极致。这样的“小懒”,怎不令人称道?
智者于“懒”中取胜。曾有人戏言,正是人的“懒”性构建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懒得浇水,发明筒车;懒得走路,发明汽车;懒得送信,发明互联网……仔细想来,其实也不无道理。有的“懒”只是一种表象,与单纯的放空头脑舒展四肢不可同日而语,它是沉淀下内心的躁动,张开思维的眼睛,将自己的观察力、思辨力、创造力变得锐利无比。躬身抬眼,像蛰伏于草莽中的猎豹一般凝神屏息,出手后既准又狠——于静坐处把握时局,通晓旧道新路。正是因为摈弃了简单的机械劳动,大智之人才能有全副精力投入到更高的思维精神领域,才能掌握全局。道家讲究静坐,看似偷小懒,其实打坐之人心神早已与万化冥合。
勤劳不好吗?当然不是,勤劳是一切种族繁衍生息的基本特性,如“懒蚂蚁”没有其他蚂蚁的食物供给,终日饥肠辘辘,形销骨立,焉能“目送千里”“心鹜八极”?只是一味埋头犁地,而不抬头看天,却是对人类智慧大脑的一种饕餮!人们真正需要的是熙来攘往中、焚膏继晷时“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境界。懒于形而勤于心,懒于机械反复而勤于探索——这便能使人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同时也可以在不至于过度劳乏的前提下事半功倍。小懒须有大智,懒中须有道。当下的工作者大致有两种:第一种被机械劳动拖得麻木倦怠,第二种不思进取得过且过虚度光阴。两种均是悲剧:前者失去了思维的力度,后者消沉了斗志的热情。泰山崩于前时,自然是无法“卒然临之而不惊”的了。形懒,如果辅之以心勤,让自己始终保持高度远见,成为世界大局中的弄潮儿。
《孟子滕文公章句上》云:“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自然有其封建糟粕,众生平等,劳力与劳心,社会分工不同而已,但亦启示我们从杂务中摆脱出来,去思考、发现、探索。智者,偷得“小懒”,用得大智,成得大事。
教师点评:
从文章行文思路来看,作者首先分析材料,提出观点;接下来从“是什么”的角度入手,分析“小懒”的内涵;然后分别从“为什么”的角度阐述“小懒”的好处,从“怎样做”的角度破立结合,论证“勤、懒”结合成大事的观点;最后引用作结,辩证思考,总结全文。从整体来看本文立意切合题意,重点明确,思路清晰,思维缜密,论证方法多样,语言老练,是难得的考场佳作。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mayi/2385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