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教学设计方案(3)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学习目标】

  1、感受夏天的特点。

  2、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课文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

【学习重点】

  品味文章的语言魅力。

【学习难点】

  感受作品的理趣与情趣。

  【知识链接】

  走近作者:

  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有散文《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主要著作有《新闻三步曲》(三卷)《数理化通俗演义》(两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匍匐( )( ) 澹澹( ) 芊芊( )

  磅礴( )( ) 黛色( ) 贮满( )

  2、解释下列词语。

  (1)芊芊:

  (2)主宰:

  (3)春华秋实

  (4)闲情逸致:

3、选词填空。

  (1)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 )的旋律。

  A.急切 B.激烈 C.急促 D.急忙

  (2)火红的太阳( )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

  A.照 B.晒 C.沐浴 D.烘烤

  (3)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 ),在天地间升腾。

  A.走动 B.滚动 C.劳动 D.飘动

  4、细读这样的优美句子:“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句式有什么特点?你能发挥想像再仿写一两句吗?

  5、梁衡散文以思想性、议论性见长,其散文语言多叙述和议论,但本文有点特别,以描写居多。许多描写细致生动,富有韵致,如第二段描写乡野景物,诉诸人的各种感官,以形象性见长。请问:“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这是第二段末尾的句子,应该怎样朗读?“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合作探究】

  6、作者梁衡笔下的夏具有哪些特点?

  7、举例说明,作者是如何抓住夏天景物特征来描写夏天的?

  8、文章如何采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夏天的特点的?

  9、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精读精练】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 )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 )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 )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它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漫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风了;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10、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一组词语,恰当的是( )

  A.垂直 顶着 悄然生长 B.长着 结着 默默前行

  C.挑着 举着 匍匐前进 D.舞着 摇着 欢乐行进

  11、理解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秋的终点:

  ②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

  可是:

  12、结合语境,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的。

  13、第二段结句中“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一句,与第一段中哪一句相照应?

  14、这两段文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主题阅读】

(-)阅读下面诗句,回答问题。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15、阅读上面这首诗,说说与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夏感》导学案由语文网小编整理并分享,仅供参考。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思想内容。

  能力目标: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把握信客形象,学习诚信无私、待人宽容的可贵品质,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品质,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教学重点

  1、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

  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品质。

教学难点

  抓文章脉络理清思路,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方法

  1、自读点拨法。指导学生在自读中把握信客的事迹和品质,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诵读品味法。本篇散文的风格比较典雅,清词丽句随处可见,指导学生品味佳句,领悟语言表达的技巧。

  3诵读品味法。。信客品质的核心是诚实、奉献,鼓励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如现代社会对健全信用体制的呼唤等,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媒体:投影仪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先来给大家念一段话:“他朴实的像一块石头,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20年的跋涉飞雪传心,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世上最亲邮递员。”知道是谁吗?这是《感动中国》20xx年度获奖者王顺友的颁奖词,他是一个邮递员,这段颁奖词称颂的就是他高尚的职业道德和默默奉献的精神。邮递员——在过去被称为信使、信差、信客等,20世纪初,在浙江余姚一带,由于通讯事业尚未普及到农村,对外通信往来主要依靠一种特殊职业人——信客。余秋雨的《信客》将向我们讲述这一段故事,让我们在故事中去认识信客,去体会他们的苦涩人生。

二、作者介绍

  我们在走进《信客》前,先来认识一下作者余秋雨:(投影)

  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上海写作学会会长。主要著作有《文化苦旅》、《秋雨散文》、《山居笔记》、《行者无疆》、《千年一叹》、《出走十五年》、《霜冷长河》、《文明的碎片》等,其中散文集《文化苦旅》曾获得多个书评大奖,《山居笔记》更获得海外华文文学最高奖第一名。

  创意讲谈:请用一段话讲尽可能多的作品串联起来,要有意义,通顺流畅。

  示例:余秋雨从书房《出走十五年》,进行了一次漫长的《文化苦旅》。在渡《霜冷长河》时,无意捡拾到一些《文明的碎片》,不禁发出《千年一叹》。后来他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进了《山居笔记》。

三、字词注音(投影字词)

  认识了作者,我们来检查字词预习情况。(请一学生试读,其他学生纠正)

  嫉妒( jídù ) è(噩)耗 猝然( cù ) jì liǎng (伎俩)

  昏厥( jué ) 颠 pèi (沛) 吊唁(yàn) 焦 zhuó(灼)

  诘问(jié) 时 máo (髦) 唏嘘 ( xī xū ) 文绉绉( zhōu ) 连声nu nu (诺诺)

四、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掌握了有关字词,我们再回到课文中去,一起寻找信息。

  ①信客是干什么的?

  ②信客通常奔忙于什么地方之间?

  (明确:①捎物带信的 ②城乡之间。)

  原来信客是在城乡之间替人捎物带信的`一种特殊的私人职业,那么,如果我要为一个落后的村子招聘一位信客,什么样的人适合呢?我这里有张招聘表,请大家阅读课文内容,然后根据课文内容把表格填写完整。(投影表格)

  信客招聘表

  从填写的招聘启事,我们可以看出,信客最注重的是什么?(从原文中找语句回答) 明确:“信”。原文:“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千万别学我。”

  (2)学生速读全文,依脉络提示,标示、批注你所认为的关键语句,初步感知文意。 提示:课文共五节,行文脉络是:信客是个沉重的职业——信客做信客的缘起——信客是怎么做信客的——信客是怎么不做信客的——信客为什么当教师、校长也是好样的。

五、合作讨论,点难拨疑:(投影问题)

  (1)作者在写信客之前,为什么先写一个老信客?

  (2)作者重点写了信客什么事迹?为什么重点写?

  (3)作者后来写信客不当信客后当了老师、校长,为什么他无论是当老师还是当校长都是好样的?

  (4)信客为什么留下遗愿,死后要与老信客葬在一起?

  (5)怎样理解信客特殊的品格和素质?

  学生合作研讨,积极回答,教师点拨:

  (1)先写老信客,实际上说明了信客这一职业的两个特点:一是路途艰苦;二是强调职业道德——“就在一个信字”,而且这个“信”字要做到一丝不苟的地步。老信客既以自己的丰富经历,给年轻信客以具体切实的指点,他的惨痛的教训,又时时警醒着年轻信客。这些,都促使年轻信客迅速成为可以信赖的信客。

  (2)重点写了两个事迹,一是概括写遇到谋生者客死他乡,信客充当代理人的事迹,二是具体写一次遭人诬陷。这些都说明信客职务的凶险和信客仁义热心、任劳任怨、宽以待人、善良厚道的品性。

  (3)因为他眼界开阔,对各种新知识都能容纳,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深察世故,很能体谅人,很快成了这所小学的主心骨。

  (4)信客留下要与老信客葬在一起的遗愿,是出于对老信客的理解、同情、敬重和感激。

  (5)信客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待人宽容以及开阔的眼界、丰富的阅历的特殊品格和素质是特殊的职业造就的。“信客为远行者们效力,自己却是最困苦的远行者。一身破衣旧衫,满脸风尘,状如乞丐。”“在很长的时期中,信客沉重的脚步,是乡村和城市的 纽带。”

  附板书设计(投影)

  城乡纽带

  接受重托 任劳任怨 善良厚道

  诚信无私

  待人宽容

  恪尽职守 信客

  艰辛从业 无奈卸差 执教小学

第二课时

一、品味佳句

  1、学生默读全文,勾画出自己认为精彩的语句,并简单地进行赏析。教师归结学生提出的例句,并指导赏析句子的方法(可以从修辞的角度、可以抓重点字词、可以从表现人物的性格或作者的情感的角度进行赏析)。

  佳句示例:(投影佳句及问题设计)

  (1)“现在,他正躲在山间坟场边的破草房里,夜夜失眠,在黑暗中睁着眼,迷迷乱乱地回想着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

  设问:①这句话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②老信客为什么要“躲”?反映了他怎样的心理?③他为什么“失眠”? 他“失眠”反映了他怎样的心理?

  赏析:这个句子运用排比的手法,把老信客因一时犯错而糟蹋了名誉的后悔、内疚、无脸见人的心理以及对他所从事过的事业的不舍的心理都包含在其中。容量很大,一气呵成,气势十分畅达。

  (2)“农民的眼光里,有羡慕,有嫉妒;比较得多了,也有轻蔑,有嘲笑。这些眼神,是中国农村对自己的冒险家们的打分。这些眼神,是千年故土对城市的探询。”

  设问:①“这些眼神”包括哪些眼神?②“打分”是什么意思?③“探询”是什么意思?反映了农村人怎样的心理?④这句话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赏析:运用比喻的手法,把中国农村对外出谋生者的评价以及村民对城市充满好奇和想了解城市这种心理形象地表达了出来,句式整齐而警辟。

  (3)“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设问:① “升沉荣辱”是两对反义词,它在这里的含义是什么?②说农村神经系统是“长期迟钝的”,反映了农村怎样的一种社会现状?③为什么说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④这个句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赏析: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繁华多变的都市生活冲击着乡民的生活方式、生活观念,信客对这一切感受最为迅速、真切的特点。流露出作者对旧中国农村的封闭、落后的慨叹,对信客沟通城乡,深察世故人情的赞美。

  (4)“红红的眼圈里射出疑惑的利剑,信客浑身不自在,真像做错了什么事一般。” 设问:①这句话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②反映了妇女怎样的心理?③而信客是怎样做的?④表现了信客怎样的品质?

  赏析: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把死了丈夫的妇女对信客猜疑、不信任的特点表现了出来,也从侧面说明信客这一行难做。然而,面对猜疑,信客却只是“柔声地汇报”,把信客那种待人宽容、任劳任怨的形象鲜明地刻画了出来。

二、拓展延伸(投影问题)

  1、据报载,一出租车司机在救助一位被一辆货车(司机已逃逸)撞伤的老人时,先让老人写下证明,证明老人不是他撞的,然后才救助老人。

  讨论:(1)你见到或听到过类似的事情吗?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怪事?

  (2)怎样避免发生这样怪事?

  明确:每个人都应该守信,人与人之间应该互信。

  2、给信客的颁奖词(要求用感动中国的颁奖词的格式评价信客)

  示例:一句委托,一生一世的努力,踏泥泞之路,穿梭于乡间小道。风尘苦旅,奔波于家乡与上海之间。尽忠职守,为人宽容。诚信是他的名片,耐心是他的代名词。一个信字,占据了他的一生。退而为师,桃李满天下。这就是他,一个普通却又不平凡的信客!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lang/386467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