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故乡作文5
故乡,曾承载着我全部童年和少年的成长经历,如今,她像一个只是在远处发光的名词,光感越来越微弱,以至于有些黯然。被记忆定格的那些生活片段,如同发黄的老照片,每一张都开始褪色,岁月在上面涂画着沧桑的痕迹。
自从我走出那个村子,走进了超级繁华的大都市,我就对那个小而闭塞的村子失去了兴趣,我留恋公园,超级市场、步行购物街、地铁、公厕、麦当劳、咖啡厅、电影院、图书馆、夏有空调冬有暖气的高楼……城市里所拥有的一切,那个地方都没有,那里除了家人、亲戚和邻居,我再也想不到还有哪些东西,能够把我从这城市里拉回去。喜新厌旧的本性,让我想起故乡,仅限于对人的想念,其他的一切都像是一场梦,梦醒了,也就不会在努力去回想梦中的场景。
回到老家,已经没有了魂归故里的感觉,反而像一个身在故乡的异乡人,在进行着似曾相识又有些新鲜的乡村假日游。老一辈的人,一个接一个的逝去,每一次回去,都会听到那些曾经熟悉的名字与各种死法联系在一起。小一辈的孩子们,我几乎一个也不认识了,他们看我生疏,我也不知道都该怎么称呼他们。与我同龄的那些玩伴,我们小的时候,常年在一起上学、放学,玩耍、打架,无论发生什么,我们一直都在那个村子里。现在,我们散落在大中国的各个角落,眼见着都人到中年,我看他们都还那么亲切,而我们的孩子却没有机会在一起重复我们的童年了,甚至有的至今还未曾谋面。
老家的屋舍还在,红瓦渐渐变得灰暗,白墙越发老旧,像是淡墨泼洒之后慢慢浸润形成的污渍,大红铁门的底部,锈蚀得如同土渣,水泥院落开始长草,屋前屋后的稀疏小树,已经长得高大茂密。屋舍常年静立在那里,仿佛像是时光纪念馆,路过的人,抬望一眼,是否还会想到,曾经有一户高姓人家在此居住。
老家的那处宅院,我在里面生活的时间很少,全部累加起来也没有1个月,没能形成太多的记忆。几次假期短暂停留之后,就再也没有去过那里,父母随我们跨过黄河,来到这长城脚下,它的存在,就更像是远方的乡间旅店。我倒是时常怀念,已经不复存在的祖屋,毕竟从出生到18岁离家,我的大部分时光都在那里度过,各种喜怒哀乐都与它关联在了一起,让我无法剥离。祖屋是爷奶的遗产,他们亲手参与建造,最后,他们相隔近20年,先后病死在祖屋里。我父母在祖屋成婚,我三姑从祖屋出嫁,我和弟弟也在祖屋出生和成长,一个家庭的大小事情,都与它有关,它见证了生离死别,也见证万物生长。
我还时常会想起,祖屋门前的那个池塘,夏日午后,村里的男童都喜好在水里戏耍,那欢快的叫喊声,让我对上锁的大门无比抗拒,我通常会在父母午睡的时候,越墙而过,跑到水边与那欢乐会师。在我幼小的时候,曾经两次在这池塘溺水,都是到了生死边缘,幸运苟活。父母严禁我和弟弟下水,尤其到了暑期,每天中午都要把我们反锁在院内。果不其然,就在我偷偷下水,自行摸索摸索游泳的窍门时,又一次差点要了我的小命,这次我深刻体验到了死亡的威胁,惊慌失措地喝了一肚子的水,求生本能让我得以爬到岸边,但在这次之后,我也终于学会了游泳,而且可以以各种泳姿在水里自由地长时间地折腾。如果没有那次代价,也没有付出代价之后的再次尝试,我想,我终生都会畏惧下水。
我的家族从未出现过达官贵人,在那个弹丸之地,我们的姓氏也未曾显赫一时,祖上连家谱和碑文也没能流传下来,所以,我对祖先的经历知之甚少。如果要在记忆里追述,我隐约记得爷爷的样子,他是一个清瘦病弱的老人,我知道他也曾年青力壮过,但在我记事的时候,他就以这种形象出现在我的眼前。我与奶奶的交集较多,大部分时间能够与她和平相处,但也时常发生争执,普通的日子容易忘记,而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大脑又会被选择性的记住或是忘掉,我忘掉了一些不愉快的争执,但我忘不了最后一次与她相见。我知道她爱吃饼干,打工第一次回去,买些饼干带给在三姑家的她,横渡流沙河的时候,整个人连同背包都跌入水中,饼干的外包装湿烂,我把零散的饼干送她手里,发现她的眼神有些呆滞,那种没有任何情绪残留的眼神,让我感到陌生,更让我感到担忧,回去问父母才知道,她患上了“老年痴呆症”。一年之后,我回去奔丧,看她最后一眼,她被停放在破旧的不堪入目的祖屋厅堂中间,凄凉的景象,让我悲伤,让我自责,但又不得不接受已经生死相隔的事实。
后来,每次回去,我们都会专门去祭拜祖坟,爷奶与其他祖辈葬在一起,形成一个小的墓群,这就是我们这个家族全部的过去。他们的一生结束了,什么都没有留下,就留下了这些后世子孙,这些被祭拜的坟,就成了我们这些后人唯一的最后的念想。
远去的故乡作文6
我随水的飘荡,离她远去了;我随山的逶迤,也离她远去了。故乡这个魂牵梦绕的名词,时常挂在我记忆的树梢上,而且对她的留念,对她的释怀,常常在我的记忆里。记忆中的故乡在尽情地抒发着自己的情怀,展示自己的美丽来。
我的故乡形似一艘漂泊的巨轮荡漾在鄱阳湖之滨的中心,非常典型的湖心洲,那里,进出只有一条蜿蜒屈曲的湖洲马路,相传也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地方。
最忆故乡,是那夏天里的灯火。傍晚时分,不管你从多么遥远的地方回家,即使你拖着疲惫的身躯行经在乡间的小路上,微风传来泥土的气息和稻苗抽穗的芬芳。踏上了故乡的路,你的疲劳顿时减去了不少。湖风吹拂,送来阵阵鱼腥的味道,家的感觉是那样的温馨。
特别是跨过临村的抽水机码头时,展现在你眼前是一排排整齐的灯火,你的心里除了有家的感觉外,那一定还有一份甜美的快乐。
杨树底下,点点灯光倒映在水面上,似一座水城的流光似彩。灯火中的那艘巨轮乘风向东缓缓移动,这时天上的星光和故乡的灯光都相互映衬在水里,形成一片光亮、安静而和平的夜景。渐进时,母亲前来迎接,我的疲惫早就烟消云散了。
每一棵杨树,就是一次成长的经历;每一盏水中的灯光,就是一颗希望的种子;每次夏日傍晚的回归,我都能看到了那一排排天地间永恒的光。
再忆故乡,是那袅袅的炊烟。夕阳薄山,那静卧在巨轮上低矮斑驳的房屋顶升起缕缕炊烟,它混杂着毛柴和米饭的香气,腾腾升起而上,微风中,悠悠地飘向远方。即便远离,闻到这种烟香,我就马不停蹄的往家赶,因为母亲精心做好了可口的饭菜,等待孩子的归来。
一烟直起,众烟飘扬,这就成了夕阳中故乡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
翠绿的杨树间冒出那令人遐思的炊烟,着实让我倍感亲切!如果说,晚霞中的炊烟是一幅水彩画,那朝霞中就是一幅素描画卷。
日出东方,故乡的炊烟在晨露的伴随下,显得那么凝重,那么依恋故土,舍不得飘向远方的天空,也正如田畈劳作的伙伴舍不得那块泥土一样,深深扎根在这片肥沃的田野中。点点炊烟召唤着田地里耕作的伙计们,是让他们早些时候归来早餐,他们的劳作更买力气了。还有那凌晨出渔的渔民望到阵阵袅袅的炊烟,收鱼的劲头更足了。
倘要我说出更留恋哪种炊烟的话,我毫不客气地回答:是秋天黄昏飘荡在空中的缕缕白色的炊烟了,它轻盈,亢奋,袅袅腾腾,犹如一朵抒情的花儿。
看到那炊烟,早晨放牧出去的水牛唱着咩咩的歌归圈了;看到那炊烟,田畈的伙伴抱着丰收的喜悦,快步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看见那炊烟,远离故乡的亲人,就有家的温暖!
最令我值得回味的,却是暮夏月夜的守渔(自己插好的迷糊阵,晚上怕人倒鱼,用船守在两只壕篱中间),说是守渔,这都是男人逃离家里,去湖上快乐的借口。
那年月,物质生活的匮乏,但精神生活却非常充实。我有幸被同村稍大于我的兄长们邀去做伴,那夜饭比平时要早,也要丰盛,母亲像送客人一样,打发着我。踏着夕阳,我们的船队出发了。家乡的黄梅调响彻了湖面,起船时,这些年轻气盛的小伙子们,从不忘记赛赛驾船的本领。
广阔的湖水,船甩起的白浪层层翻滚。我立在船头,尽赏远山的朦胧景致,还能看到水里菱角花叶间水鸟被骚扰搏飞的弧线。有时也唱出几支流行的通俗歌谣,他们也附和着,甚是高兴!
在夕阳西沉的时候,泛起一叶小舟,尽情荡漾在广阔的湖面上,晚风夹着湖草的气息拂过我的脸旁。看那波光粼粼的湖水,小船轻轻摇动,故乡的树影婆娑,一幅迷人的景象。远山的葱翠倒影湖面,近草送来阵阵清香,闲适、恬淡、惬意,天堂也不过如此罢了。
夜幕渐渐降临,东头天空那一轮圆月,银盘般地悬挂着,当然还有些依稀的星星,在夜空中炫耀着自己光亮。躺在船舱,任凭明月的轻抚,数着星星,深邃的天宇渐渐融缩在我们的小船上。
风浪敲打着船头的声音成了我们入眠的摇篮曲,不时也有鱼儿跳出水面,争抢食物的拍水声,还有那该死的鱼儿入壕争脱的击水声,整个夜迷朦在湖水夹带的鱼腥的气息中。
呵,湖中的夜并不宁静,但那却是我最值得怀念的夜间生活!
故乡虽远离我而去,但我的记忆依旧那样清晰。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guxiang/36881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