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隐于书后》经典观后感(2)

观后感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篇四:《隐于书后》经典观后感

  2016年,为纪念《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诞辰200周年,影片《隐于书后(To walk invisible:The lives of the Bronte sisters)》于年底在英国上映。

  影片没有完全着力于表现夏洛蒂·勃朗特的生平,而是将剧情徜徉于勃朗特三姐妹创作她们一生中重要作品及作品出版前后的家庭变故,即时间锁定在她们唯一的兄弟勃兰威尔人生中最后的三年,这令影片有了更为丰富、感伤且费思量的部分,而彼时的女性无法以自己的身份出书,三姐妹假托男性之名,作品才有了问世的机会,从这个层面讲,《隐于书后》这个译名很靠谱。

  而《隐于书后》这个片名,似乎还有一层和影片剧情相符的意思,即该片还给出了创作这些作品时的个人及家庭所面临的困境,那些令人痛苦的无从排解的家庭事件,是她们能够成就各自才情的依托和促使。在看这部影片时,年轻的观众们如果了解一些时代背景和特点,会愈发理解在当时社会环境中三姐妹所面临的境况——身为乡村牧师的父亲年事已高,一直被给予厚望的勃兰威尔却指望不上,如果父亲离世,她们将不得不离开所居住的牧师寓所,即意味着家的消亡,在办校计划落空以后,她们以头脑和笔,尝试为自己开拓出路,这样悲愤的创作背景,令人难掩唏嘘。

  勃朗特三姐妹在英国文学史上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勃朗特这个终日萦绕着文学音乐绘画艺术的家庭,这个位于豪渥斯荒凉的村落里离群索居的家庭,始终被贫穷和病魔紧紧追迫着。这个家庭多产文学天才,这个家的人也往往早逝,母亲的病故和两个姐姐的早夭,令这个家仿佛一直蒙着一层不幸的阴影,而有幸长到成年的孩子,也难逃疾病的侵袭——1848年9月,三姐妹的兄弟勃兰威尔染病死去,一直沉浸于悲伤中的艾米莉,身体也急剧衰弱下去,她于三个月后离世,小妹妹安妮于1849年5月病逝于远离故乡的斯卡波罗,她留给姐姐夏洛特的遗言是:“勇敢一些夏洛蒂,勇敢一些!” 1855年3月31日,夏洛蒂病逝时39岁,已是兄弟姐妹中活得最久的一位……

  片中塑造的三姐妹形象,符合大多数书迷的想象,夏洛特果敢坚毅、沉稳自信,凡事有大主意,给出版社写信、面见出版商之类的决策性事件,均有她主导。艾米莉个性突出,有些乖戾,敏感而富有激情,仿佛想要超脱束缚却总被现实和琐事缠身,而她诸多的令后世无比膜拜的美好诗句则是在厨房劳作之时涌出脑海的。安妮宁静温婉,善解人意,体贴细心,最顾及他人感受,仿佛这个自尊心很强家庭的不可或缺的调和剂,在关键时刻总能做出正确的选择。该片所选择的三位女演员丽贝卡·卡拉德、克洛伊·皮里、夏莉·墨菲,在片中所呈现的气质和一些彼时书信中描述的三姐妹接近,容易令书迷接受。

  影片所再现的三姐妹居住地豪渥斯,也符合很多相关书中的描写,一条长而泥泞的街道,尽头是牧师的住所,这里住着曲高和寡的一家人。而艾米莉时常散步的荒原,则令人想起《呼啸山庄》中的部分场景。早年间就展露过才华的勃兰威尔为情所困,他没有姐妹们那样坚强的意志,他颓废堕落,长期酗酒,那段不值得的与雇主夫人的爱情经历却令他仿佛得了失心疯一般,片中有几次他于那条街上路过的画面,或回牧师住所,或至小酒馆,而这样的路径往复却令观众感到生命消耗的庸碌与无奈。

  在所处的时代,勃朗特姐妹以才华以头脑以毅力以羸弱之躯,和坎坷的命运以及所面临的不公进行着抗争,就像雨果所言:“人生下来不是为了拖着锁链,而是为了展开双翼。”尽管世间冷漠残酷,她们依旧勇敢地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一步,令后世在缅怀她们作品的同时,更敬重她们的所作所为。

  篇五:《隐于书后》经典观后感

  全家人对幼年崭露才情却不得善终的弟弟的宠溺,带给在精神自由却又物质贫瘠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三姐妹绝佳的创作动机。从封闭式自娱自乐到携手寄出三人精心准备的手稿,匿名改性、寻求出版,文字成为思想表达最好的载体,在诗歌的激越中、丰满的人设里、故事的跌宕中渗透着作者的血与肉、思想与灵魂。

  很早看呼啸山庄当时止步于故事的时间跨越、情感的强烈纠葛,但对于这种情感从何而来并无暇深究,电影倒是给了足够的线索印证性格和阅历生平对作品风格巨大的作用。夏洛特偷读艾米丽那首诗,不管是演员台词还是双语字面,对自然和思想的感悟都让人忍不住颤栗,强烈到仿佛能带我们穿透艾米丽的身体,把相通的灵魂冲散带入自己体内,体会身体感悟到的所有情绪。艾米丽的呼啸山庄就是应该如此有着冷冽的过往与热烈的期待。困了

  篇六:《隐于书后》经典观后感

  从事创作的人多多少少有自我怀疑的倾向,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才华?这种时候内心的力量就尤为重要,最终成为艺术家的大概都是服从内心那种力量的驱使和引导。生活在19世纪英格兰遥远的荒原上的勃朗特姐妹就是这样的,她们相信自己,在那个女性不容易获得善意的年代,这种自信尤为重要。

  电影中有两个很好哭的地方。第一次是勃朗特姐妹们向父亲坦白自己畅销书作家身份的时候,父亲说“我真得为你们感到骄傲,一直以来都是”。第二次是夏洛特和安妮会见出版商时,出版商们看到刷爆伦敦朋友圈的大V竟然是两个其貌不扬的女子时震惊得几乎掉出眼镜。这就像对生活密谋已久的报复,当我们看到她们最终战胜偏见与不公的时候,自己也终于松了一口气。

  电影终究有所指引。而回到写作这件事本身,勃朗特姐妹当时所处的环境并不理想,他们在工作与家务的间隙才能写作,但是始终坚定没有犹疑,虽然她们也不清楚自己能否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是他们一不小心的坚持,震动了全世界。

  所以如果你有故事,那就放手去写吧。毕竟这已经不再是需要隐于书后的时代,你比勃朗特姐妹更有机会。

  篇七:《隐于书后》经典观后感

  从知道BBC要为纪念夏洛蒂·勃朗特诞辰200周年而拍一部片子起,我和朋友们就对它翘首以盼。

  听说本来打算拍夏洛蒂为主的,结果找的编导不乐意,表示要拍就三姐妹一起拍,光拍夏洛蒂我不干。

  于是就拍成了三姐妹的电视电影,结果迫不及待找来一看,我去,这真是为了纪念夏洛蒂诞辰200周年拍的么?明明这片子的核心人物是三姐妹她弟,那个扶不起来的勃兰威尔啊!编导用了大量的篇幅告诉我们一个艺术青年被他的大龄情人抛弃玩弄之后的种种心碎与自毁,甚至连他的情人都有资格来个长达好几秒的情色镜头。等他一挂,影片也over了,这真的不是勃兰威尔失恋史?用我朋友黑眉姐姐的妙评就是“这其实是为了纪念勃兰威尔诞辰200周年吧?”

  而原本的正主夏洛蒂则成了个后娘养的孩子,不但被编导各种不待见,还来了几段高级黑。我看过的资料都说夏洛蒂是无意中看到艾米莉的诗作,然后主动向艾米莉坦白她看了。到了影片里变成夏洛蒂偷入妹妹的房间,各种翻箱倒柜,就跟偷看孩子日记的家长似的,结果看完后还智硬的没按原样放好,被艾米莉抓了个现行。黑得真是漂亮啊!

  影片中,关于艾米莉和安妮的创作,都给出了背景心理展示,但是到了夏洛蒂这儿,啥也没有,她就盯着个窗户发了一会呆,然后在纸上写了一行字,再加上名字简爱,就算完事。三姐妹一起写作,一起讨论的场景也没有夏洛蒂,她对两个妹妹说她要写一个与众不同的像她一样矮小不漂亮女主角的场景也木了,被编导移花接木给了安妮,变成她告诉艾米莉她要写一个像海伦那样的女主。结尾的时候,只打出两个妹妹的去世时间,也没夏洛蒂的份儿。

  本片的编导兼导演曾言她最喜欢安妮,所以不但安妮的演员颜值是最高的,不少关键时刻的力挽狂澜、大局意识都给了她。担心父亲去后,将何以为生,觉得写作会是一条出路;支持夏洛蒂的出版事业。吾友枕草子更是指出,不少画面从构图上也可以看出安妮居于中心地位。

  全片看下来感觉勃兰威尔是第一主角,实力展示了不管天朝腐国,身为一个重男轻女家庭的独子——“男人,被重视的痛!”

  并列第二主角艾米莉和安妮,一个“正直、才华出众、不媚俗、热爱劳动、充满善心、对自己不争气的哥哥不抛弃不放弃、妹妹也明显爱她更多…”,一个温柔善良、力挽狂澜、不可或缺、主导大局。

  而戏份排第三的夏洛蒂则被塑造为一个冷酷无情,只顾自己欲望的野心勃勃的阴郁大妈。瞧不起弟弟,看见弟弟醉倒也不想管他,妹妹的新书被认为是她写的,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害她自己的新书卖不出去。

  吐槽了一堆,说说优点。片名很棒,片中对当时女性处境以及女权的表达也很棒。但是能不能再多来点篇幅,更详细的描述三姐妹那激情诗意的内心。

  我很赞同一位腐国观众的评论:夏洛蒂人生中的重大时刻表现的太少,希望能更多的展现,特别是当姐妹们一个一个离她而去时,她所感受到的那种失去。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guanhougan/82622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