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五)
谚语是在群众中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识字8》是由五句谚语组成的韵文,读来朗朗上口,充分体现了汉语言文字的韵律美,学生非常喜欢。
可是我认为课文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向学生介绍一些简单的天文和气候等方面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初步认识谚语这一中华民族古老而质朴的艺术形式,从而引导学生注意发现和积累谚语,丰富自己的知识。因此在课后我布置学生回家收集谚语。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人人动手,有的从网上找来了满满几大张的谚语,有的从家人的口里获得了一些流传于民间的谚语,还有的去书店找了各种谚语书──他们找来的谚语内容极其丰富。我把这些谚语整理后,选择了一些适合一年级学生的,让他们去读一读,背一背,进行谚语的积累。虽然新课标提倡吸收多元文化,吸收人类文化的营养,但是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经过炎黄子孙长期的创造和积淀,中华文化丰富多姿、博大精深,其成就、其影响,举世罕见。我们教师有义务传播我们的民族文化,读古诗,诵唱宋词,背《三字经》──让学生从小沐浴在民族文化的摇篮里,不断积累,让民族文化之花盛开在每一个孩子的.心中,无形之中,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培植了爱国注意情感。
在备课时,我主要从这三方面进行了思考。一、像这样具有科学性的课文,如何凸显语文教学的特点。因此,我比较重视识字和朗读。在识字教学时,我根据汉字本身的特点,音形义结合,利用一些直观的图片和游戏让孩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性的认识汉字。比如:对于斗和眉的认识,通过认图形,分析字形、词语记忆,这样孩子就比较立体地认识了这两个字。对于大雁的“雁”抓住字形和字意的连接点“隹”和“单人旁”,来形象地识记汉字。朗读教学重视学生自身的感悟,让孩子真情实感地朗读,而不是简单地讲解朗读技巧。通过不同层次朗读,从一开始的读准字音,到后来有感而发地朗读,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地和文本交流、对话,从而理解谚语这种简洁的表达方式。第二,就是在教学时,如何发掘文本中的人文内涵。因此,我抓住了“娥眉月”和“月团圆”,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片,让孩子充分感受到月亮弯弯的自然美,从孩子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对神话故事的回忆,古诗的背诵,充分理解“人月两团圆”的生活美,感受和家人享受天伦之乐的幸福。最后,通过学生的朗读让这份情感加以升华。第三,如何加强综合性,在语文教学中建立跨领域的学习平台。因为这篇课文中含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在谚语的学习中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和一定的语文素养。
从这次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并在以后的课堂中努力改进。
第一,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包括课堂语言表达能力和老师的入情入境。肢体语言要做出来,恰当的肢体语言非常有利于引导孩子走入情境,语言尽量活泼一点,语气尽量柔和一点,给孩子创设一个轻松活泼的学习气氛。我觉得归根到底是因为老师没有童心,所以才没有给孩子一个创造恰到好处的学习情境。
第二,要大练课堂基本功,注意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知识。在课堂中,教师要及时捕捉学生的生成性知识,只有老师有了灵活多变的课堂机智,才会对孩子的生成性知识有所把握,并很好的应用。
第三,在课堂中要把孩子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考虑到孩子的掌握水平。如在学习识字时,我也出示了识字谜语,可以先让孩子自己创编谜语,不行的时候,老师再出示谜语,让孩子经历一个思考动脑的过程,教学要考虑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教师不可越俎代庖。第四。教学要有大语文观。我们在教学中要加强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但还是应该立足于“语文”,而不应该是漫无目标地大杂烩。只有在语言文字上训练扎实,才能奠基固本。 第三,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人文内涵。在教学中,我的每一句话对于孩子来说都可能是影响他一辈子的,因此,更应该是科学的、准确的、规范的,所以将来设计教案时,我所要对孩子说的每一句话都应该是经过精心设计、反复推敲、再三斟酌过的。这样才能对得起每一位孩子。
【《识字8》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6.识字八教学反思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dongtian/34247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