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道德作文4
道德与利益应如何权度?长江大学的10名学生和宝塔江的船主都做出了各自的选择。江水汹涌,阻不住大学生舍身救人的决心;生死未卜,挡不住大学生的大爱无边。大学生们关键时刻将生死置之度外,船主却大发人难财,将自身利益摆在首位。“不给钱,不捞人”,多么让人痛彻心扉啊!大学生在道德与利益面前,毅然选择了以道德为先,不愿看着两个生命就此消亡。对比之下,船主自私、自利的表现为人所不齿。
社会需要像长江大学大学生这样的人,他们向我们诠释了道德高于利益。
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自古以来,对道德与利益二者应如何权度虽颇有争议,但他们也作出了各自的选择。屈原满腔豪情,纵身一跃;朱自清饥饿而死,放弃美国救济粮;钱学森满腹抱负,毅然海归,放弃了优越的生活、工作条件……这些豪杰们为我们作出了榜样。道德是开在芸芸众生中的一朵奇葩。
那难道利益就都不可取了吗?并非这样。其实道德也是一种利益的追求。
西方那些哲学家在冷眼看遍历史变迁后,得出个结论:道德也是一种利益。的确,道德是人们在权衡了各自的利益后制定的一种行为准则,是一种利益的制衡,以便让大家都能得到利益。从这方面看,君子与小人同是追求利,只是“利”的性质不同罢了。君子追求的是“大利”,小人追求的是“小利”。若换用一句名句来说,道德与利益的关系便是:“道德取之于利益而高于利益”。
但如今社会上却滋长了把自身利益放在首位的风气。他们卖假奶粉、他们卖人造鸡蛋,他们卖假药……他们只是想着如何把钱从别人的口袋装进自己的口袋,不在乎手段是否道德。他们将别人的生命安全抛到九霄云外,信奉“金钱至上”的“真理”,让他们扪心自问,他们做这些是否有感到一丝的愧疚,是否晚上都睡得安稳?
道德是维持社会安全的手段,是维护各自利益的保障。道德是人类社会区别于动物群体的根据之一。试想,若一个民族道德沦丧,人人为自身利益相互抢夺、厮杀,那又何异于兽?那么这个民族必将沦落。因此,我们希望社会上见义勇为者愈来愈多。让道德的浪花在我们这个社会中翻涌。
滔滔历史,奔流不息,道德是浪花;
芸芸众生,繁华似锦,道德是奇葩。
道德生于利,而高于利,面对道德与利益的决择,让对道德的理性追求战胜对私利的本性追求,让生命焕发出人性的光辉。
关于道德作文5
“道德”这个词,我想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它是构成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与人、人与社会行为规范的准则。“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的意思是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
我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文明古国”的美誉,作为一个中国人该怎么做呢?让座、不乱丢废弃物、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等等这些都是…总之要有道德之心。道德即对社会负责,不伤害他人的一种准则。“道德”其中“道”指自然运行与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在古时道与德是两个概念,并无道德一词。道德有很多种,其中分为四维八德、八达德、八德等。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而四维八德是指:四维是指礼、仪、廉、耻;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其中我觉得信最为贵。
古代有这样一个传说故事:范汜,他和汝南人张劭是朋友,两人同时在太学(朝廷最高学府)学习。后来范式要回到乡里,他对张劭说:“二年后我还回来,将经过你家拜见你父母,见见小孩。”于是两人约定日期。后来约定的日期就要到了,张劭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了母亲,请母亲准备酒菜等待范式。张劭的母亲说:“分别了两年,虽然约定了日期,但是远隔千里,你怎么就确信无疑呢?”张劭说:“范式是个守信的人,肯定不会违约。”母亲说:“如果是这样,我为你酿酒。”到了约定的日期范式果然到了。拜见张劭的母亲,范、张二人对饮,尽欢之后才告别而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要讲诚信,不讲诚信,就无法在社会立足,讲信用才可能与亲人亲近、与朋友和谐!
我再讲一个诚信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古代春秋时期的魏国的国王魏文侯!有一次,魏文侯跟自己猎场的官员约好,什么时候我要来打猎。到了约定打猎的日子,突然刮起狂风,身边的侍从就劝魏文侯:那么大的风,您就不要去打猎了,魏文侯不同意,说:“不可以因为风太大就不去了,事先没有通知他们,现在单方面取消,这样的事情我不能做。”所以魏文侯自己驾着马车,顶着大风赶过去,通知管理猎场的官员取消这次狩猎活动。
读了这两个故事,我感到一个有道德的人是受众人尊重的。一个有道德的人,必须从小事做起·······在学校里注重仪表,团结友爱,体谅互让,尊重师长,勤奋惜时,诚实守信,爱班护校。在家里要孝敬父母,时刻不忘父母的教诲等等。在社会上要遵纪守法,乐于助人,文明有序。有道德的人,走到哪里,都会受到人们的尊重和爱戴,全社会的人都应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关于道德作文6
曾看过一所重点中学的德育问题的问卷调查:
如果你赴校考试,看见拖把、扫帚凌乱地倒在学校门口,是扶起还是视而不见?考后能不能把椅子恢复原样?考生吃完点心后,包装纸乱扔还是放进垃圾箱?……从统计结果来看,70%的考生不能把拖把、扫帚扶起来,30%的考生离开教室后不能把椅子放会原处,20%的考生乱扔了包装纸……
以上数据实在令人担忧。思想道德素质是一个民族文明素质的体现。我无法想象一个人如果失去了道德品质,怎样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一个民族,如果失去了基本的道德规范,又怎样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仔细想想,这些都无疑是一个习惯问题。古罗马西塞罗说过:“习惯是第二天性”。就像你早上起床就想到刷牙,这本应该是情理之中的事,但为什么现代中学生连这些起码的道德习惯都不能做到,这实在是值得众人深思的。
事实上,助人为乐、拾金不昧、勤俭节约本是一个民族的道德底线的体现,然后当今社会竟沦落到谈及习惯问题,实在是有失社会的形象。
一日,沈阳的杨女士在超市购物,不慎钱包被小偷盗走。翌日,杨女士在自家的邮箱中发现了自己的钱包,其中除了几百元钱不见了,身份证、工资卡以及其他如名片、口红之类的小东西一样不少,还多了一封致歉信,信中说:“来沈数日,衣食无着,又找不到工作,不得不与盗贼为伍……,您的身份证、工资卡和票据对您很重要,对我却无用,现完璧归赵,并致歉意。”杨女士由此免去了重办身份证、工资卡的奔波之苦,对这个小偷也颇为感激。
偷盗是不道德的,甚至应该是人人喊打的事。但只偷钱不害命又能为失主着想主动归还失物使受害者免受最大损失的小偷似乎又是道德的。当今社会是复杂的,多样化的。如果现在你硬要把人分为好人或坏人,硬要说某件事是道德的或不道德,这似乎有些落伍了。人不可能都有舍己为人的完美或一下子坠落成一无是处的社会的残渣,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把社会上的丑恶现象消灭干净这是很难做到的,所以就出现了上面这种现象,从根本上来说,这种现象是适应当时社会发展规律的。
但是,我们不能屈从于这些现象,更不能长叹甚至承认这种现象已经成为我们的道德底线。我们是命运的主宰,相信努力会得到回报,道德车轮将碾过无数个丑陋的个体而滚滚向前!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daode/3871985.htm